2013-06-20 19:35:57賴博瑞

也談人力



圖源:http://sc.websbook.com/sc/upimg/allimg/080131/695070_85124432.jpg

非正式人員力資源管理規劃之研究:以國家圖書館為例 / 林敏秀

(圖書與資訊學刊51  p.112-113  2013


伍、結論與建議

三、以運用教學資源相關之網路及公告欄方式,召募適任的非正式人員

非正式人員真正得知國家圖書館徵求人員的訊息,以圖書館人員介紹為最多,其次為親友介紹,這種學長、學弟妹及親友的管道,可能難尋覓適當的人員,也可能影響職場倫理及管理,值得商榷。~~,可以透過各種網站公告及與學校老師合作召募,增加不同來源之工讀生加入,~~,無形中幫圖書館建立行銷之管道。

八、業務外包替代非正式人員之評估

~~部份業務外包,可以省卻館方管理及訓練上困擾,但缺點是相對經費較高,圖書館不見得有經費可以做如此規劃。另業務外包人員如何使其能長久為圖書館服務,以替代非正式人員尤其是流動量較大的在學工讀生,是值得深入評估之問題。




「與學校老師合作召募」,不知是否專指「圖資系所相關」學校,若是,那跟學長姐介紹學弟妹工作的意思是一樣的,轉來轉去都是圈內人,只是小圈圈變大圈圈;若所謂「合作」跟介紹同義,那麼這飯碗永遠捧在跟老師很熟或是表現特出的學生手裡,資質一般者尚無實習機會,遑論冀由擁有其他專業的非本科生加入,來拓展圖書館視野與關係了。

文中提及有來自擴大就業專案人力卸職後轉任志工,可喜可賀,意味雙方經過磨合建立了互信關係,可以為共識攜手同進;當一個志工的服勤心態不是「打發時間」、「找成就感」,而是知其所需發揮所能的時候,再多再複雜的「志工管理問題」,都可迎刄而解。

可惜,這些因為政府欲降低失業率所發明的擴大、促進、多元等等就業方案,代館方招募而來的人力,或是移撥自他單位之超額工友,未必個個質優,甚至造成本單位人事紛擾,使業務忙上加忙。舉個例子:

某公圖分館承接某市兩所公立學校的超額工友各一位,你知道老牌學校工友的地位,在他的「時代/地盤」可是呼風喚雨連校長都要禮讓三分的,在學校頂多送送公文倒倒茶水,這下好啦,換到圖書館上班,每天有上不完的書、做不完的瑣事(這是館方申請人力的理由,不是館員不做,是做不完,換句話說,這些苦勞,也是館員的職責之一,不是特地丟給外人的),一位兢兢業業,為自己臨退前(這些移撥人員不願接受校方勸退,就想多拿點老本兒)還能發揮剩餘價值戮力任事,另一位呢,一開始不能「被別的學校的工友比下去」充滿活力,日子久了原形畢露怠惰偷安,有回把整車待歸架書藏在某室卻謊報完工。這就算了,平時還跟另一位針鋒相對、在主管面前爭風吃,啊不,是爭功諉過,把他們在學校裡明爭暗鬥的本事,拿到公門菜鳥一籮筐的圖書館職場大方表演。

好的示範不是沒有,比如在學校專職水電的工友轉職公圖分館,正好補足館員向來陰盛陽衰、即使有男性館員但現代男士一不懂水電二不諳土木的人力缺口;或是非營利機構向勞委會申請多元就業人力,一下多了五位夥伴,一起為書香社會打拼;而這位媽媽的例子,幾乎向社會宣告:圖書館,真的,扮起輔導就業的角色,分攤了政府部份社會救助的責任。

另個例子與前述職工轉志工的情形相反,是圖書館志工轉任臨時人員,成了公圖分館職務代理人,僱用至國考錄取人員分發報到前一日止。少時聽聞公圖有種職稱叫做「萬年職代」,就是A分館職代當到正職人員上任後,剛好B分館有缺(正職人員外調內升或出走),就轉到B分館,等到B分館新的正職人員報到了,再轉去C分館,這個總分館體系有多少個分館,每年流動率有多高,職代的壽命就有多長,最後壽終退休,或館方乾脆不報缺直接將職代就地合法為約聘臨時人員。不想十幾廿個年頭過去了,這種情形似乎仍在?以前總要猜測這些職代的來歷/源頭究竟為何,直間接證實的不外乎文中所云「親友介紹」,現在知道還多了一項:志工轉任。

本文提出一個令我驚訝的事實是,業務外包所需的經費竟然比僱用工讀生高。我一直以為圖書館是為了節省成本才把業務外包出去,而不願僱用臨時人員或工讀生的,所以老看到某派遣公司徵選派駐某館某組的人事廣告。本來就不認同蠶食圖書館專業的派遣/外包制度,在商言商,你希望商家專業出貨,你得付出對等代價,但在這個包含老闆抽成、限時定量的對價壓力下,成品能達到甚麼標準,表面看起合格實際上是否均質,有否附加價值,不言而喻;V曾在外包公司待過,編目的過程中發現了客戶沒注意到的大問題上報,但是主管跟他說,你照合約規定做就是了不要管那麼多。

而今「派遣勞工保護法」專法將加重要派公司的責任,派遣勞工須符合均等對待原則,包括派遣員工須與同工作的正職員工薪資相,但願圖書館能重新評估這種業務執行方式的優劣,不僅是從財務面,還要從業務性質例如持續性等其他方面來考量。

圖書館館員的來源如此多元,想做到百分之百專業,幾乎是不可能,就別再提那不切實際的館員專業認證了吧──連直轄市立公圖最基層正式人員,多在前線服務民眾的「書記」,都只能算是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並擔任圖書館一般行政業務或協助專業人員處理業務的「行政人員」了,除非他圖資系所畢業──「公共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10.1.1專業人員:國家公務人員高等考試暨普通考試圖書資訊管理類科及格;或相當高等考試暨普通考試之圖書資訊管理類科特考及格,並取得任用資格者。為什麼初等考試或相當於初考的五等地方特考之圖書資訊管理類科考用人員被排除在外呢?或許是應考資格沒有學歷限制,國中小畢業就可以去考的初考(五等特考),只要會背書、背考古選擇題、運氣好就可以考上的非本科生,在大老眼裡不夠資格當專業館員吧?即使現在初考(五等特考)上榜者皆至少大專畢,學歷不可能只有國中小。

同樣是外文系畢業的兩個人,會寫申論題的甲考上圖資普考,會寫選擇題的乙考上圖資初考,都沒有實務經驗,同時進公圖分館,職務沒有高下業務還會輪調,亦即,做的事情是一樣的,但一個叫做專業人員,一個叫做行政人員,這是哪門子專業認證?而實務上,一份志工可以轉任、親友可以代理的職務,專業性何在?

吾意為公圖館員,專不專業應重其任職時的態度,展其長肯吃苦、知其短能補足,而非其本不本科系之出身,或那紙所謂的專業證照。君不見自九二一震後的2002年「重建區書館經營管理計畫」、2003年「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計畫」、2009-2012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實施計畫」(「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98101年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計畫」子計畫)到今年持續進行的「閱讀推廣與館藏充實實施計畫」執行中,有多少鄉鎮圖書館的承辦館員或館長/主管,是非本科系來的,但他們的「專業」,讓小地方藏書樓變身,成為居民充實知能、聚會結社、文藝休閒、方史傳承的4D大書房

學會今年暑假提了一個計畫,前言以「協助公共圖書館辦理閱讀推廣活動」為主召募圖資系所師生,內容卻「以協助公共圖書館各項業務為主,包括書架整理、圖書採訪編目、整理圖書及辦理閱讀推廣活動等」包山包海,總之先幫公圖尤其是偏鄉公圖,度過孩子都放到圖書館裡吹冷氣的暑假再說。立意甚佳,可你知道凡事要牽扯到計畫,牽扯到經費也就是錢,複雜的事情就來了,報告、統計、單據、核銷(記得千萬別用假發票,即使公費公用也不可以),但至少比跟政府再要些個專門來養老的超額工友協助館務強多了,而且處理這些雜事,應是給團隊實習的機會,不會是由館員買單。

不過,暑假期間,面對來自四面的好哇你說沒人那我給你人的八方好漢,包括本館的工讀生、多元就業人員、常任/臨時志工,各級學校的公共服務同學、計畫團隊以及本科實習生,為使各就其位、合作無間,館員們的領導規劃、溝通協調能力,準備好了嗎?


公共圖書館使用非典型勞動力的影響與策略之研究 / 呂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