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1 12:44:46賴博瑞

當街遊變讀者甚至變成書



圖源: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桃園市立圖書館 書香味更濃郁 / 書香遠傳 n.115: 圖書館變變變

…在不干擾其他讀者的情況下,圖書館不會驅離遊民。她也時常勸導遊民,告訴他們:「圖書館提供水、廁所及桌椅,即便不閱讀,想趴著睡覺,圖書館都歡迎;但必須把身體清潔乾淨,才不會影響到他人。」…蘇惠敏提出,或許可以為遊民成立讀書會,帶領他們看書、欣賞影片或舉辦說故事活動,透過閱讀的力量,循序漸進,讓他們重新走入社會。這也是公共圖書館身為社會教育、終身學習場域,未來另一項必須革新的任務。…




礁溪山頂洞人的新聞最近被電視台「更新」了一下,「新」新聞影片中主角的長髮已結辮成棒,不禁想起台北車站附近有個身影依稀相似。記者這回實地深入洞穴,讓鏡頭所到之處驚聲不斷,滿足觀眾對人對洞的強烈好奇心;電視台以追蹤報導,表達對社會萬象的持續關心,不過這段影片似乎沒放到網路上,只找到之前主角短髮披肩時的採訪


兩次看到她,總是站在忠孝西路和館前路口的行人停等區,喃喃自語,倚柱而立,背著的那片黑板,是她的長髮。大包小包、推著塞滿家當的菜籃車、蓬頭垢面、身有異味等等,大概就是我們心中的街友印象,台北車站是他們的一個大本營,遮風避雨、取暖納涼,可最近才知道原來車站並非24小時開放,關門後暫借週邊有頂的廊道棲身直到天亮。


遊民安置這個政府頭痛的問題,近年來由於民間企管思維的翻轉,例如停車場管理公司找在地街友當清潔員,興許稍獲解套,進一步藉由年輕人發想自國外經驗的社福創意,結合現在城市運動中最夯的巷弄導覽,台北街友的人生有了翻轉的機會,「街遊」,便是:由現任或過去曾在街頭流浪的人們,導覽萬華剝皮寮、賊仔市等地。


看到桃市圖對遊民顧客的關心和理念很感動,館舍改造後的成就感之一,不是遊民因為自慚形穢不敢造訪變少,而是讓他們開始有當一個可以融入這個空間,甚至使用設備、館藏的讀者的心願與實踐。北市圖長安分館也是個例子。

 

改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真實主角,將於下個月來台的葛德納(Chris Gardner),「如何從遊民變鉅富」,是邀請單位主打的亮點,乖乖,一場要價999臺幣的演講,上班族都望之興嘆了,何況是想聽聽(曾經)同是淪落人現身說法的街遊們,遺憾活動網頁的「適合對象」清單中沒有「類他們」的存在。如果今天的企業慈善家感念丁點街遊生活給他的磨練,期待在TED上看到他。

 

我對葛的成功術沒興趣,但對他這句「公共交通工具是可以安眠的好地方,也是可以獲得休息的安全處所,在此深思如何跨出下一步,下一步到底要走向何方。」倒是很有聯想。因為沒看過電影,不知道除了公共交通工具、公廁、收容所之外,還有哪些「公共場所」庇護過父子倆,包不包括圖書館?或許,該找原著來看看,洋水喝完以後,再將幾位街遊成員薦藏入庫,充實「真人圖書館」,充實讀者的立體閱讀經驗外,或許,館方該請教他們,對公圖有著什麼樣的期待。


2014.11.24 拾荒者泡图书馆 借阅前自发洗手 / 法制晚報

上一篇:也談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