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9 19:48:03喬治鎊

2008台北電影節(三)─賈克諾勒

迷失故里 (賈克諾勒,法,1998)
在推出這部第一次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前,諾勒早已是從影三十多年的知名演員,與其說本片是諾勒的半自傳電影,不如說是他在年過五十後對生老病死的體認。故事雖以母親的病痛及死亡作開端,毫不煽情的敘事方式反而更投射出最真實的狀態。每個角色在面臨這個生活轉變時的心態都有充分的描寫(或許因諾勒親身經歷過),離家多年的男主角(諾勒本人)除了在母親病床前外的心理狀態始終平淡如一,看似不合情理,其實這更符合城鄉差距頗大的社會狀態,離家多年的子女除了偶而以電話聯絡和供給父母聊表心意外,難得相見的生疏加深了情感連結的斷層,諾勒也不需再突顯他身為同志又再蒙上的一層隔閡了。但結尾時諾勒並不探究自身對死亡逐漸擴張的恐懼,生活不過就是讓自己過的快樂,擔心就留給其他人吧。

情色電影院 (賈克諾勒,法,2002)
光是片名就足以引起眾人的好奇心而進戲院一探此片/電影院的內容,對於從沒進過色情電影院的許多人而言,本片也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正當管道」。當然諾勒希望靠著影片的聳動性在票房上多獲得些斬獲,但除了電影院裡一幕幕大膽卻又毫不令人意外的場景外,諾勒繼續透過與老闆娘的對話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浪漫情懷,以及延續前作對死亡的實際觀點。不論是純粹對影片發洩、找人尋歡、謀取生計或盡情展現自己的顧客,一個個都是觀眾取笑的對象,當然諾勒刻意拍出這些他自己也不禁發噱的畫面,但在觀眾竊笑的同時,也變成和片中一樣的偷窺者角色,諾勒高明地創造出一部令人身處電影院的電影,除了反映自己生活的一部份,也讓觀眾在片中的觀眾身上找到自己內心深處也一樣的好奇心及需求,談到慾望每個人都不例外。

被世界遺忘前 (賈克諾勒,法,2007)
這部諾勒去年甫推出的第三部作品,在三部曲當道的現今難免會被冠上「某某三部曲」的頭銜,但比起前兩部作品,本片雖仍帶有自傳色彩,但戲劇性卻是增加許多,也更有藝術片的風貌。主角身為一位退休的男妓,從前男友(或許是顧客)得到的財產讓他不愁衣食,卻無法避免於被病痛折磨,幾個尚在人世的好友也是他僅存的慰藉。雖然他的時代早已遠去,反觀現代的年輕人,實際上和他當時的心態毫無差異,這是一個人性需求的惡性循環,不論是金錢或是慾望,唯一能決定自己要中斷或繼續忍受這種憎惡狀態的人也只有自己。究竟是駕鶴西歸的人有福氣,還是仍在生存的人有勇氣,諾勒首次非常卑微且悲觀地透露他認為的答案,也是三部作品中唯一令人沮喪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