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5 18:32:52布魯斯
社運的夢醒時分(中時,20080225,時論廣場「觀念平台」專欄)
某些環保人士或團體,面對民進黨敵視環保的態度,卻始終無法發揮批判火力。
某些社福團體,因為執政黨給他們許多資源甚至分配資源的權力,眼睛就只放在政府,忘了基層的真正現況,更完全拒絕與其他社福、社運團體對話。
民進黨政府,的確在某些議題上有助於部分人權團體的agenda,因此他們的種族沙文主義、父權主義、階級歧視,往往就免於這些團體的火力攻擊。
至於早就依附在國民黨的假民間團體,就不用說了。
1980年代,台灣的社運崛起。1990年代,開始被國族意識型態與國家機器所收編。2000以後,自主社運幾乎銷聲匿跡。少數還在基層奮鬥的組織,更形辛苦--因為結盟機會更少,資源也更少。
在一般人眼中,社運團體好像就是民進黨附屬單位的代稱,而「政治」就是選舉、公投、藍綠對抗而已。我們忘了可以藉由自己與群眾的手,改變生活與公共價值。
所以,回到戰鬥崗位吧。
************************
社運的夢醒時分
廖元豪
社會運動在台灣是否已走到窮途末路?
綠黨在本次立委大選全軍覆沒,意味著「社運參政」此路不通。而單一選區制度,使得形象、輿論評價,甚至政黨紀律,都不若「經營選區」來得重要。如果將來行政與立法部門同為國民黨掌握,那麼社運團體更難藉由藍綠對抗對雙方施壓。更別說多年來大家早就看穿的事實:以往看似對社運友好的民進黨,執政後愈來愈像從前的國民黨重商媚俗。
這些趨勢讓一些社運人士大嘆時不我與。然而,社會運動的本質,不就是要挑戰既有的政治社會主流,甚至試圖轉化整個體制嗎?無論是環保運動、性權運動、原住民族自治運動、教育公共化運動、移民移工人權運動...不都是把體制當作衝撞的對象嗎?如果挑戰體制是社運的本務,那為什麼「沒有進入體制」或「未受政客青睞」會是個問題?任何一個社會運動,如果那麼真的為主流所寵愛,還能叫做社運嗎?
我認為,會有「社運衰敗」的擔憂,其實主要是因為這十年來的政治局勢,讓某些人誤以為找到「捷徑」:「前社運人士」紛紛入閣、當立委,或擔任行政機關分配資源的各種「委員」,所以自得自滿甚至開始鄙視街頭的、工廠的、校園的各種基層工作。也因為有些政黨與政客,為了鬥爭而工具性的借用社運團體打擊對手,部分社運者竟然錯把政黨政客當真正的「朋友」。再加上媒體開放帶來的割喉競爭,「上電視」及「明天報紙報導幾則」常常變成社運團體計算「業績」的標準。
這些「假」捷徑不僅讓部分人士因「被收編」而津津自得,有時甚至轉移了社運團體該做的紮根工作:既然可以進入政府體制,可以在媒體上曝光,或至少可以找到立委代言,那何必辛苦地搞在地組織、基層教育,或是街頭抗議?
然而,去掉了一步一腳印的紮根工作,那社會運動還剩下什麼?要迅速有效,那靠政黨政治與選舉民主就好了!在社會基層未曾真正自省並轉變之前,硬是透過國家機器由上而下地推動政策,那跟社運所反抗的強權暴力其實沒啥差別。
這當然不是說,社運不能與政黨或政客交易。弱勢掙扎的運動,必須窮盡一切可能的手段,並且靈活地運用戰術。但是個別議題的交易、合作是一回事,徹底的被收編而成為「政黨/政客最忠誠的朋友」則完全不同。政黨的基本目標是要執政,政客的夢想則是當選。相對的,社運不是為了執政或連任,而有自主目標。例如,環保運動的目標是要追求環境價值,管他那個政黨執政!民進黨以往口頭上支持環保,可以成為環保運動的助力,那自然合作無妨;但如果民進黨膽敢轉向,那環保運動者就應該翻臉不認人,把民進黨當作敵人而不緬懷昔日戀情。
社運團體沒必要怨嘆被政客「出賣」,因為政客與商人一樣,對於不值錢的商品,當然要趕緊脫手!社運團體該做的,是跟政客商人一樣精明奸巧,凡是沒有利用價值(甚或有害)的政治勢力,我們就該毅然甩開,甚至翻臉成仇!反抗體制的社運,本來就不可能與政客有「山盟海誓」或「蜜月期」。
政客的「背叛」,以及「捷徑」的消失,或許反能讓一些走岔了的社運者回到基層,撿回原來的苦行熱情,持續進行在地組織與抗爭。一步步改變人心與結構後,台灣人才能知道,原來我們還有不同的「政治」模式,在藍綠二分以外,仍有無限願景。至於立委誰當、總統大位誰屬,那就讓政客去頭痛吧。
某些社福團體,因為執政黨給他們許多資源甚至分配資源的權力,眼睛就只放在政府,忘了基層的真正現況,更完全拒絕與其他社福、社運團體對話。
民進黨政府,的確在某些議題上有助於部分人權團體的agenda,因此他們的種族沙文主義、父權主義、階級歧視,往往就免於這些團體的火力攻擊。
至於早就依附在國民黨的假民間團體,就不用說了。
1980年代,台灣的社運崛起。1990年代,開始被國族意識型態與國家機器所收編。2000以後,自主社運幾乎銷聲匿跡。少數還在基層奮鬥的組織,更形辛苦--因為結盟機會更少,資源也更少。
在一般人眼中,社運團體好像就是民進黨附屬單位的代稱,而「政治」就是選舉、公投、藍綠對抗而已。我們忘了可以藉由自己與群眾的手,改變生活與公共價值。
所以,回到戰鬥崗位吧。
************************
社運的夢醒時分
廖元豪
社會運動在台灣是否已走到窮途末路?
綠黨在本次立委大選全軍覆沒,意味著「社運參政」此路不通。而單一選區制度,使得形象、輿論評價,甚至政黨紀律,都不若「經營選區」來得重要。如果將來行政與立法部門同為國民黨掌握,那麼社運團體更難藉由藍綠對抗對雙方施壓。更別說多年來大家早就看穿的事實:以往看似對社運友好的民進黨,執政後愈來愈像從前的國民黨重商媚俗。
這些趨勢讓一些社運人士大嘆時不我與。然而,社會運動的本質,不就是要挑戰既有的政治社會主流,甚至試圖轉化整個體制嗎?無論是環保運動、性權運動、原住民族自治運動、教育公共化運動、移民移工人權運動...不都是把體制當作衝撞的對象嗎?如果挑戰體制是社運的本務,那為什麼「沒有進入體制」或「未受政客青睞」會是個問題?任何一個社會運動,如果那麼真的為主流所寵愛,還能叫做社運嗎?
我認為,會有「社運衰敗」的擔憂,其實主要是因為這十年來的政治局勢,讓某些人誤以為找到「捷徑」:「前社運人士」紛紛入閣、當立委,或擔任行政機關分配資源的各種「委員」,所以自得自滿甚至開始鄙視街頭的、工廠的、校園的各種基層工作。也因為有些政黨與政客,為了鬥爭而工具性的借用社運團體打擊對手,部分社運者竟然錯把政黨政客當真正的「朋友」。再加上媒體開放帶來的割喉競爭,「上電視」及「明天報紙報導幾則」常常變成社運團體計算「業績」的標準。
這些「假」捷徑不僅讓部分人士因「被收編」而津津自得,有時甚至轉移了社運團體該做的紮根工作:既然可以進入政府體制,可以在媒體上曝光,或至少可以找到立委代言,那何必辛苦地搞在地組織、基層教育,或是街頭抗議?
然而,去掉了一步一腳印的紮根工作,那社會運動還剩下什麼?要迅速有效,那靠政黨政治與選舉民主就好了!在社會基層未曾真正自省並轉變之前,硬是透過國家機器由上而下地推動政策,那跟社運所反抗的強權暴力其實沒啥差別。
這當然不是說,社運不能與政黨或政客交易。弱勢掙扎的運動,必須窮盡一切可能的手段,並且靈活地運用戰術。但是個別議題的交易、合作是一回事,徹底的被收編而成為「政黨/政客最忠誠的朋友」則完全不同。政黨的基本目標是要執政,政客的夢想則是當選。相對的,社運不是為了執政或連任,而有自主目標。例如,環保運動的目標是要追求環境價值,管他那個政黨執政!民進黨以往口頭上支持環保,可以成為環保運動的助力,那自然合作無妨;但如果民進黨膽敢轉向,那環保運動者就應該翻臉不認人,把民進黨當作敵人而不緬懷昔日戀情。
社運團體沒必要怨嘆被政客「出賣」,因為政客與商人一樣,對於不值錢的商品,當然要趕緊脫手!社運團體該做的,是跟政客商人一樣精明奸巧,凡是沒有利用價值(甚或有害)的政治勢力,我們就該毅然甩開,甚至翻臉成仇!反抗體制的社運,本來就不可能與政客有「山盟海誓」或「蜜月期」。
政客的「背叛」,以及「捷徑」的消失,或許反能讓一些走岔了的社運者回到基層,撿回原來的苦行熱情,持續進行在地組織與抗爭。一步步改變人心與結構後,台灣人才能知道,原來我們還有不同的「政治」模式,在藍綠二分以外,仍有無限願景。至於立委誰當、總統大位誰屬,那就讓政客去頭痛吧。
下一篇:誰尊重原住民族?
耶魯
2008-03-26 10:09:26
這讓我想起很多"婦幼團體(如勵X)","社福團體","保守團體"等等那些社運團體組織被收編,還很自滿說被政府重視,然而我總覺得這些走捷徑的人,已經忘了過去他們該有的信念與責任,現階段這樣也好,變質的社運團體就應該檢討並且回到過去原點再度出發(不過這真有可能嗎,現階段我只想對那些團體冷笑嘲弄阿,呵呵呵!!)
phil6dog
2008-03-01 02:12:31
我的宗教態度,類於共產黨。 :)
但聖經說的深刻:
-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 人都是有罪的。
至少我想,人性的歷史真相為,
[堅持改革] 經常是一時期/一面向的激情波動。
[別害人],或者 [少吃ㄧ點],已經夠難過了! #
評論:左派運動的發展,總像是在拳擊台上,
狠狠的擊倒對手(右派)之後,
等待著對手重新站起,強大...
左派也才重新獲得力量!
右派重新站起/強大的機會,
出自原先左派的必然腐化。
重新獲得力量的,則是不同的左派。
因為,世界已經不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