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1 15:12:05石牧民
又長大一些的伊斯威特式孤僻(上)
本篇引用自〈伊斯威特式孤僻〉
看電影,是一件關於自己一個人的事。
能夠懂得我之所以這麼說的朋友,
一定也能夠懂,看克林.伊斯威特的電影,
尤其是一件只關於自己一個人的事。
在哥大的第三個學期結束在十二月十五日。那一天,考過了日文期末考之後,就是寒假。特意選擇最早的一個時段,考試時間從早上九點中到中午十二點。一來,能夠早早地開始感受假期的到來;二來,可以爭取下午的時間和指導教授會面,在學期結束前最後一次討論關於申請博士班的事。學期結束了,博士班的申請並沒有;假期開始以後,仍然不時和商教授與鈴木教授交換信件,向他們請教申請相關的細節。學期結束了,在C. V. Starr東亞圖書館的日子並沒有;寒假開始以後,仍然每天去到圖書館的大書桌前坐下,或者修改為申請博士班寫成,要附在申請文件當中的論文,或者研讀可能對下一個學期寫作碩士論文有所助益的學術作品,寒假裡的計畫是精讀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的《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以及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its Technological Reproducibility, and other Writings on Media》。
學期結束了,紐約的嚴冬剛剛開始。假期的第二天,大雪降下來了。
東亞圖書館所在的Kent Hall,有著極大的窗櫺。坐在圖書館裡的大書桌前,可以清楚看見窗外為了耶誕假期纏繞上燈泡每天向晚亮起的樹木,和天空中的雪花。清楚看見雪降下來的傍晚,我終於下定決心去進行一個為自己宣告假期已經展開的儀式。走出東亞圖書館,走出Kent Hall,走回諧和居放下書包書本;要前往林肯中心附近的電影院,看期待以久,我景仰的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繼二零零四年的〈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之後,終於再度在自己導演的電影當中領銜演出的〈Gran Torino〉。
(這部電影預計二零零九年二月廿七日在台灣上映,關於它的事有待另外一篇網誌來說。)
獨自一人,走在Broadway上頭,接近電影院的時後,風雪越發地大了。行人也越發地拉緊衣領,越發低著頭疾走。正在放寒假的我,雖然也害怕寒冷,雖然也加速穿過漫天雪花,但是總覺得自己比起風雪中趕路的行人要從容許多。並不著急。只是自己一個人要去到一個適切的電影院,看一部只是想要同自己分享的電影。看完了不必要和誰交換心得,因為哭笑都由自己。並不和誰相約,不必顧慮彼此的時間表;也就並不執著要看哪一個場次,到了電影院,時間正好也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也好。反正不管去到哪裡總習慣在手上拎一本書,不怕無事可做。我所以在風雪當中自覺走得從容,像十五歲的時候一樣。
十五歲的時候,我開始習慣自己一個人前往電影院觀看我自己想要看的電影,並不樂意有人跟隨。十五歲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去看克林.伊斯威特的〈殺無赦〉(Unforgiven)。約略也在那個幾年前後,克林.伊斯威特離開了他以「義式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又或者〈緊急追捕令〉(Dirty Harry)當中的「辣手哈利」揚名立萬的螢幕巨星形象;他的電影作品,開始變成一種小眾的品味。
約略在那幾年前後,我開始學會在走向電影院和離開電影院途中,反芻一己的悲喜。
(未完待續,這次只是因為睏了的緣故)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leoforlion/1/122984334918/)
看電影,是一件關於自己一個人的事。
能夠懂得我之所以這麼說的朋友,
一定也能夠懂,看克林.伊斯威特的電影,
尤其是一件只關於自己一個人的事。
在哥大的第三個學期結束在十二月十五日。那一天,考過了日文期末考之後,就是寒假。特意選擇最早的一個時段,考試時間從早上九點中到中午十二點。一來,能夠早早地開始感受假期的到來;二來,可以爭取下午的時間和指導教授會面,在學期結束前最後一次討論關於申請博士班的事。學期結束了,博士班的申請並沒有;假期開始以後,仍然不時和商教授與鈴木教授交換信件,向他們請教申請相關的細節。學期結束了,在C. V. Starr東亞圖書館的日子並沒有;寒假開始以後,仍然每天去到圖書館的大書桌前坐下,或者修改為申請博士班寫成,要附在申請文件當中的論文,或者研讀可能對下一個學期寫作碩士論文有所助益的學術作品,寒假裡的計畫是精讀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的《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以及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its Technological Reproducibility, and other Writings on Media》。
學期結束了,紐約的嚴冬剛剛開始。假期的第二天,大雪降下來了。
東亞圖書館所在的Kent Hall,有著極大的窗櫺。坐在圖書館裡的大書桌前,可以清楚看見窗外為了耶誕假期纏繞上燈泡每天向晚亮起的樹木,和天空中的雪花。清楚看見雪降下來的傍晚,我終於下定決心去進行一個為自己宣告假期已經展開的儀式。走出東亞圖書館,走出Kent Hall,走回諧和居放下書包書本;要前往林肯中心附近的電影院,看期待以久,我景仰的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繼二零零四年的〈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之後,終於再度在自己導演的電影當中領銜演出的〈Gran Torino〉。
(這部電影預計二零零九年二月廿七日在台灣上映,關於它的事有待另外一篇網誌來說。)
獨自一人,走在Broadway上頭,接近電影院的時後,風雪越發地大了。行人也越發地拉緊衣領,越發低著頭疾走。正在放寒假的我,雖然也害怕寒冷,雖然也加速穿過漫天雪花,但是總覺得自己比起風雪中趕路的行人要從容許多。並不著急。只是自己一個人要去到一個適切的電影院,看一部只是想要同自己分享的電影。看完了不必要和誰交換心得,因為哭笑都由自己。並不和誰相約,不必顧慮彼此的時間表;也就並不執著要看哪一個場次,到了電影院,時間正好也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也好。反正不管去到哪裡總習慣在手上拎一本書,不怕無事可做。我所以在風雪當中自覺走得從容,像十五歲的時候一樣。
十五歲的時候,我開始習慣自己一個人前往電影院觀看我自己想要看的電影,並不樂意有人跟隨。十五歲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去看克林.伊斯威特的〈殺無赦〉(Unforgiven)。約略也在那個幾年前後,克林.伊斯威特離開了他以「義式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又或者〈緊急追捕令〉(Dirty Harry)當中的「辣手哈利」揚名立萬的螢幕巨星形象;他的電影作品,開始變成一種小眾的品味。
約略在那幾年前後,我開始學會在走向電影院和離開電影院途中,反芻一己的悲喜。
(未完待續,這次只是因為睏了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