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14 02:40:32Ryan

明天過後,誰才是贏家?

沃夫岡彼得森顯然還未從《天搖地動》的貧血症裡痊癒,這會兒竟把理當驚天地泣鬼神的《特洛伊》拍得氣如游絲,幾個角色的情感掙扎比Hallmark隨便一部電視電影或迷你影集更要膚淺隨便,真是侮辱了「希臘悲劇」四個字呀。失了戲味也就算了,最可悲的是,《特洛伊》連戰爭、特效等場面都沒能滿足咱們這群胃口早已被肥彼三集《魔戒》大場面給養大了的刁蠻觀眾。

史詩電影假如少了一段愛情或親情,似乎就難以引起觀眾共鳴;災難電影如果少了一隻狗,似乎就不是血統純正的好萊塢式災難電影。然而,真的編出一隻狗來串場,還是無法保證這會是一部精彩的災難電影;就像同時具備愛情、親情、友情描述的《特洛伊》,只能說是一部龐大卻蒼白的空泛之作。因為,金光閃閃拼貼出來的《特洛伊》,在人性情感的真誠捕捉上,終究失了準頭(除了彼得奧圖夜訪布萊德彼特那段還算成功以外)。

《龍捲風》及《天崩地裂》因為情感濃度太低而淪為大銀幕版Discovery紀錄片;《彗星撞地球》、《世界末日》及《天搖地動》則因編導毫無節制地渲染廉價感傷而顯荒誕可笑。相形之下,《火山爆發》與《鐵達尼號》也許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曠世之作,但是人家懂得聰明而「節制」地導入男歡女愛及父女情深的主線訴求,把視效適切地和文本需求結合,勉強稱得上較為優質的災難電影。

跟沃夫岡彼得森一樣來自德國的羅蘭艾默瑞奇,上一部災難片是《酷斯拉》,一部因為目標定位不清而敗在《侏羅紀公園》陰影下的大預算電影。嚴格來說,艾默瑞奇的新作《明天過後》在人性掙扎的情感雕琢上,還是沒有進步。父子親情部份勉強還能接受,傑克吉倫何和艾美羅桑的兒女情長可惜跟《彗星撞地球》一樣兒戲。最可惜的是友情部份:歐吉桑組這邊,Jay O. Sanders的自我了斷讓我聯想到布萊恩狄帕瑪的《火星任務》中提姆羅賓斯的犧牲,可惜本片少了顏尼歐莫瑞康尼的配樂,催情指數也因此乾枯了不少;小帥哥組這邊,Arjay Smith跟Austin Nichols毅然決然的陪公子赴死的舉動,也很失敗地無能激盪出任何動人火花。至於封閉空間裡波濤洶湧的人性百態素描(醫生捨身陪病童等待世界末日那段,最讓我頭皮發毛),艾默瑞奇索性完全放棄,連那隻本以為會有什麼特別作用的狗狗,最後都是不了了之(倒是出現了幾隻頗為搶戲的狼)。片尾倖存者魚貫攀上大樓屋頂呼救的戲,也沒能經營出一股浩劫過後的蒼涼氣勢。

把一部電影貪婪地灌滿大美國主義,並不表示電影本身絕對不好;然而,完全「去」大美國主義,也未必保證電影就能翻出新意。連拍了《ID4》、《愛國者》兩部大美國主義電影的德國導演羅蘭艾默瑞奇,不曉得是為了票房考量還是後九一一焦慮症作祟,這回出乎意料地刻意和大美國主義劃清界限。只是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是創作者的自省?還是商業利益的妥協?讓片中的美國難民向墨西哥政府求援,墨西哥觀眾看了就會有種出了口悶氣的暢快感嗎?還是,這只是用來掩飾收場前美國繼任總統那噁心巴拉的大美國主義演說?

《明天過後》的驚人視效所帶來的感動,只存在於黑暗戲院的大銀幕上。當冰封的紐約市與自由女神像巍峨地矗立我眼前,我胸口泛著的激動情緒,絕非當年火山爆發、大海嘯、龍捲風,甚至是世界末日排山倒海的毀滅景象所能比擬的。冰風暴過後,大地一片蕭條荒寂,人類渺小的身影襯著一棟棟傾圮的新式建築(例如摩天樓及大型購物商場),諷刺地暗示了古董建築(例如自由女神像及古老的圖書館)的存活能力。此刻,我心中湧起了當初看《堤》、《未來總動員》及《28天毀滅倒數》時的激動。也許,《明天過後》交給丹尼鮑爾來拍會更好?

好吧,總之我還是願意原諒片中角色種種匪夷所思的行徑(尤其丹尼斯奎德步行救子那段)及所有不盡合理的劇情轉折。因為《明天過後》費盡心思逗我發笑:例如艾美羅桑抱住傑克吉倫何取暖的愚蠢時刻、例如圖書館裡的倖存者拼命焚書生火取暖的嘲諷時刻。而且,意外在片中發現了十多年前曾和丹尼斯奎德搭檔《來看天堂》的日籍女星富田譚玲的身影,從夫妻變成同事——這份驚喜可是老影迷才體會得到的唷!演出方面,挑大樑的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何表現適切,綠葉伊恩侯姆及Adrian Lester則很可惜淪為沒頭沒腦的龍套角色。值得注意的是芳齡未滿二十的艾美羅桑,她先是在《神秘河流》小小露臉演出西恩潘的女兒,年底還將在萬眾矚目的《歌劇魅影》出飾女主角克莉絲汀,來勢洶洶地和《神鬼奇航》的琪拉奈綺莉競逐好萊塢當家美少女寶座。只可惜長相甜美的她,既沒有娜塔莉波曼的嬌,也缺乏琪拉奈綺莉的俏,個人特色還有待建立。

雖然伊恩侯姆及Adrian Lester兩位來自英國的傑出演員在《明天過後》無從發揮,但英國的硬底子演員似乎逐漸成為好萊塢大製作影片中,不可或缺的超級綠葉了。從《007》、《魔戒》系列到《冷山》、《末代武士》及《特洛伊》,這群多數有舞台劇底子的英國帝后級演技派向觀眾展示了他們經歲月淬練後的厚實演技。去年聖誕節的《愛是您,愛是我》才剛示範了一次大堆頭賀歲片也可以成為演技競技場,半年後的《特洛伊》獻上久未露面的茱莉克莉絲蒂及彼得奧圖,外加向來面目猙獰的布萊恩考克斯及愛爾蘭的布蘭登葛里森,幾乎搶盡了除艾力克巴納外所有角色的風采。

接下來的《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更是英國演員的絕地大反攻,我們有如進香團般,欣賞瑪姬史密斯、茱莉華特斯、艾倫瑞克曼及艾瑪湯普遜等戲精蜻蜓點水的適切陪襯;我們也忍不住把常演老壞蛋的麥克甘邦抓來品頭論足一番,畢竟在第二集中浴火演出的理察哈里斯,已成了絕響啊。由於黑魔法防禦術教授在小說中每集換一個,電影版也因此理所當然地成為影迷期待的目標之一。從伊恩哈特、肯尼斯布萊納到這集的坎城影帝大衛修里斯(及第四集預定的布蘭登葛里森),我不禁開始著急這齣應該算是史上最強英國卡斯的無敵大製作,會不會預留位置給雷溫斯頓、提姆羅斯及羅伯卡萊爾(最好海倫米蘭也來參一ㄎㄚ)?其實《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最讓我興奮的是,當我看著蓋瑞歐德曼與大衛修里斯在片中稱兄道弟時,我忽然好希望蓋瑞老兄的麻吉提姆羅斯(據說他為了接演《決戰猩球》而推掉了第一集的黑魔法防禦學教授一角),以及和大衛修里斯在麥克李《生活是甜蜜的》合作過的提莫西史波能一起出現在銀幕上,詮釋天狼星、路平、哈利老爸及蟲尾這四個非法化獸師好友(我其實比較希望大衛修里斯演哈利老爸,提姆羅斯演路平教授)。結果——沒想到提莫西史波真的演出蟲尾這個可悲鑽營的角色!!!

把前兩集導得流水帳般的克里斯哥倫布,終於決定高抬貴手了。也許是新任導演艾方索柯朗的主導關係,史蒂芬克羅夫斯的劇本愈來愈濃縮精緻,讓《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成了第一部在一百五十分鐘內講完故事的哈利波特電影。柯朗當年把《小公主》原著轉移時空,成功拍出了迷人奇幻的溫馨味道,而得以在好萊塢嶄露頭角(今年初以《小飛俠彼得潘》讓人鼓掌叫好的澳洲導演JP霍根也是如此)。接下來,他把狄更斯的《烈愛風雲》都會時尚化,魅惑迂迴的浪漫雖然喧賓奪主地把狄更斯原著的人情戲味擠壓到邊緣,獨自做為一部羅曼史電影來看,仍算是成功的。這一回欽定他接手最陰暗的哈利波特續集,前一小時先是快馬加鞭地讓原著中例行公事的登場角色(例如德思禮家人及魔法學院各教授等)各以「三分鐘演說時間」露臉意思意思,接下來,柯朗專心著墨鷹馬、狗靈、渾拼柳、時空轉換等奇幻事物(還半放棄了魁地奇球賽)。讓故事重點明確,讓觀眾注意力凝聚,的確是非常高明的策略,也避免了前兩集因為什麼都不忍割捨,導致收場前的高潮有氣無力的毛病。

除了成功掌握魔法節奏,柯朗也沒浪費他在《你他媽的也是》中細膩刻畫青年男女微妙情事的功力。《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這種大預算電影當然不可能任由他隨性揮灑,但看得出柯朗已盡量利用小地方(例如讓他們服裝不整)去「立體化」在體型上逐漸長大的哈利、榮恩及妙麗的內在情緒,把綺旎飄忽的童話人物雕塑出稜角,利用平民化的人性情感爭取觀眾認同。另外,柯朗層次分明地刻畫了哈利波特從不滿瑪姬姑媽批評死去父親而失控咆哮,面對路平教授、天狼星兩個替代性父親形象的困惑、質疑、釋懷以致瞭悟,到片尾參透河對岸神秘身影的真實身份這三個階段的性格成長,向觀眾證明了他真有能力拍出截至目前為止情感肌理最豐厚的哈利波特電影!

我終於明白,這一集的哈利原來是《你他媽的也是》那兩個渾小子的另一分身。《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的140分鐘片長,原來是為了把《你他媽的也是》尾聲以三言兩語帶過的自我認同、自我控制與對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歡愉與哀傷的瞭悟,好好講清楚、說明白。

戲份幾乎是男主角的坎城影帝大衛修里斯,及撐到片尾才出場,演出卻是幕幕逼人的蓋瑞歐德曼,是《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的大功臣。較可惜的是,三個好友當年陪路平變身的堅定情誼及後來遭蟲尾出賣的高潮戲,大概受制於片長而無法詳加描寫,讓蟲尾一角的複雜度簡化了不少(四個好友的「化獸」過程及當年的大悲劇,也許得等到第四集才有機會拍出來了)。

幸好有鷹馬巴克比,幸好有蘇格蘭如畫蒼茫美景,尤其哈利騎著鷹馬飛行的畫面,在約翰威廉斯令人愉悅的樂聲及攝影師麥可賽瑞辛的鏡頭下,幾乎重現《魔戒》馳騁於中土世界的感動。何以光憑幾個飛行畫面及從山頭遠眺的空景,柯朗就能從魅惑的魔法氣息中潑灑出遼闊史詩的氣度?何以具備了一切史詩要件的《特洛伊》,即使模仿了《搶救雷恩大兵》搶灘戲、即使拼貼了《臥虎藏龍》雙姝比試的鼓擊對陣高潮戲,再加上片尾的木馬屠城高潮戲,還是無法營造出一絲絲浩氣蓋山河的雄渾磅礡?更感受不到亂世兒女在私人慾念與家國情操的罅口間徘徊的痛楚?

答案,應該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