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5 10:42:09拜占庭雲雀

不自殺約定書

今日新聞:

教育部最近發函各縣市,要求國中小學老師找出有自殺傾向的學生,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還發下評量表,要老師了解學生「會用何種方式自殺?」「打算何時自殺?」輔導老師抱怨說,教育部把老師當成「算命仙」了。

(來源:奇摩新聞網)



哈哈,關於這個新聞,曾經身為國中教師的我說,

如果我被老師認定為"想自殺的學生"還要簽合約,就算本來好好的,現在也想自殺了吧。


雀飛筆 2007-04-24 23:23:03

我想是國情有別吧,國外是「契約」文化,凡事皆重視約定和承諾,契約在我國卻不一定有效,因為我國講求的是人情與義氣。

不是路人甲 2007-03-17 10:06:22

感觸很深。

我簽過這種東西,重鬱得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控制的時候。簽的當下感覺很複雜,有點猶豫是不是至此必須妥協了承擔痛苦的選擇權力;究竟病發時候那種無邊的苦痛真正難以承擔,那大概是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無法像像的吧。

不過我還是簽下了那份同意書。往後幾次痛苦得逼近瘋狂邊緣都要想著我曾經做過這樣的承諾,咬著牙逼自己活了下來。

後來狀況好多了,收拾東西時看見那張同意書,很不願意再想起那段日子的把它給揉成紙團丟掉了。然而那張紙多少救過這條生命是無法否認的事實,無論這個方法詭異不。

甚至可以這麼說:即使是丟掉了,我想我一輩子難以忘記曾經簽下這份同意書,也難以忘記醫生當初看著我簽下名字的眼神。兩個人對坐著,為了活下去而簽署一份合同,那種氣氛想起來實在不是不叫人戰慄的啊。

不過豆媽說的對,這麼多的學生如何找出真正的危險群呢? 還有這樣的方式是不是真的適用於所有人? 要求教師預測出學生的自殺方式跟時機也實在有點技術層面上的困難吧?

(還有這的確是舶來品吧? 會祭出這種簽署的醫生我只有在米國遇過。文化國情不同,很好奇在台灣臨床應用的反應/成效如何呢。)

。奕軒。 2007-03-16 18:43:28

嗯!我認同那句....笑很大聲的孩子,心事最多。

嗯。因為外表的堅強和內心的是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