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3 10:47:41啃羊
「存有」與「道」會通之可能
之於老子「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 ,
海德格對於這種相類之「超越的意識」以及「思與所思之經驗」 等概念,
導出其為「存有」之途徑。
此存有並非依藉「存在物」予以指涉,
而是超越經驗意識上的趨向,
超越意識上的知,
在物形之先,
究其原理,
也無非在提供一種天道運行的解詮。
後期的海德格哲學強調其說「存有」乃有別於西方哲學的生面,
此「存有」,
不從西方傳統以主體視存有物之實存而建立,而是實指天道的顯現:
「這個存在實則指天道的顯現,萬物是循天道顯現出來的。
很明顯,
這樣一來,
海德格的『存在』也就同道一樣,
都是對天道之運動過程的描述。」
傳統西方哲學對於存在物與主體之間的提問方式,
乃將「在者」視為發問之「主體」,
故此言存在,
是為一具有主觀意識所發問;
海德格卻嘗試使主體意識在發問中超越抽離,
使其命題純粹化為「萬物何以為萬物」 。
傳統存有論所追問的命題,
憑藉對萬物之在的提問,
確立在者的主體性,
此為「知其然」,
在「道」的特性上言,
即可解為道之「自在」的合理性;
海德格所提問之「萬物何以為萬物」則是期望「知其所以然」,
此乃為道之擔負萬物的存在。
上一篇:儒與道的相對性概念
下一篇:道之「生」--言語之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