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04 11:09:00啃羊

解釋名詞--遊仙詩



詩歌的發展歷史到了六朝,除了逐漸脫離兩漢以來,與政治、教化牽扯不清的羈絆,而邁向一個較為純粹的、獨立的文學生命,也因為時代變動不安的因素
,而使得大眾的思想與信仰上,受到了重大的改變,道家的諸般思想,因此大為盛行,而蘊含著大量的出世思想的、為彌補現實世界所不具有的,而衍生的遊仙思想,就進佔了此一時期騷人墨客的世界。

遊仙詩的產生,在於對神仙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在型式上,承襲了五言的句法;在內容上,則包含了隱逸思想、神仙思想、地仙說、道家、煉丹……等方面
。以大宗而言,郭樸是其中大家。郭作遊仙詩十四首,且多為晚年之作。郭氏行年既久,感慨遂深,披以多文的辭采,造就了遊仙詩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此以遊仙詩其三為例:

……中有冥寂士,靜嘯撫清弦,放情凌霄外,嚼橤挹飛泉。赤松林上遊,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詩中所設之空間,是在虛無縹緲間,「冥」與「靜」的意象,頓時將讀者抽離現世;「飛泉」與「青松」,高隱而不神仙,卻與「仙」有了關聯;「浮丘」與「洪崖」將視野拓展,也更向雲霄推進一層;末了,歸結到「蜉蝣」短寄與「龜鶴」壽齡的生命省思上來。

魏晉之後,中原一直未有足以大一統的政權真正長期地掌權,政權不斷交替的結果,使得人民生計頻受威脅,能文之士所反應出的,就是一般人民的心態。
魏晉時盛行煉丹與談玄的風氣,煉丹的目的在於壽命的延續與追求,但頻仍的戰亂與錯誤的丹藥觀念,仍使得時人的壽命甚至未屆不惑;談玄風氣之興乃因國家所提供的保障既失,人們也無安逸生活,儒家的聖人之道無法在此種環境下推行,於是由另一種提供心靈寄託的道家思想所取代了,且遊仙思想也進駐文體之中,成了文人書寫的題材。

從玄言的風氣發展而來,本來只是單純敘述出世思想的玄言文體,由創作者加入了消極、逃避的想像力,將現實的破碎幻化為遊仙,祈能獲得心靈上的暫時解脫。至於隱遁山林之後,從消極的為避世而隱,到真正發現山水的美好,遊仙的縹緲,遂被落實到歌頌山水之美了。是以,扣著時代的發展演進,從玄言、遊仙,到山水,這一路的衍變,彷彿就像經歷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般,由初生、執疑,到覺悟的歷程。遊仙詩既是居中,自有其承先啟後的意義。而從文學體裁的流變,我們可從中窺得些許先民生活的背景與時局,但對於文體名稱的定義問題,恐是沒有一個明確而強制的界線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