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6 18:55:32阿呆

(轉載)關於跑步姿勢你了解多少!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58&t=2208971&last=28725615#28655910

今天下午休跑帶狗去河堤散步,
走著走著就開始觀察來來往往慢跑人士的跑姿,
觀察了大約20來位左右的跑者,有男有女、有中年、有年輕,
結果發現一個另我非常震驚的現象,
怎麼大家的跑姿都是前腳掌或全腳掌著地,
而沒有一位是用腳跟著地的跑法,
這跟我的認知想像有很大的差距,
難道大家都看了「跑步,要怎麼跑」,而學會了姿勢跑法?

為了解釋這個現象我認定了人「天生就會跑」的定義?
但「跑步,要怎麼跑」一書卻要我們重新學習跑步姿勢?
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用腳跟著地的跑法?

首先這20來位慢跑者大都是以輕鬆的步調前進著,
上身挺直微微前傾、屈蓋微彎、步頻步幅輕鬆自然、呼吸和緩,
穿著厚底慢跑鞋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假設我們天生就會這樣跑的話,
那還有需要學習所謂的「姿勢跑法」嗎?
那「跑步,要怎麼跑」一書不就像脫褲子放屁?

就我個人經驗在學習「姿勢跑法」的過程中,
感覺獲益良多,而且進步也是有其依據,
書中闡訴的觀念就是讓你用最輕鬆的方式跑步,
達到最有效率結果,確實10km的距離從55分進步到45分,
但如果我們本來的跑姿就沒問題,
那有需要花時間,冒著受傷的風險,
去重新學一個我們本來就會的跑步姿勢?

這些疑問在我的腦袋反覆思索,慢慢有了一些線索,
回想剛開始跑步時的情況,由於速度不快、距離不遠,
加上剛開始運動所以都跑的很安份,經過了大約一星期的練習後,
開始自我感覺良好,在跑步的過程中開始把距離加長、速度加快,
在此之前我們都是用正確而輕鬆的跑步姿勢跑著。

距離加長、速度加快所帶來的就是體能上的負擔,
其中又以速度最為關鍵,
在「跑步,要怎麼跑」書中提到,
要提高跑步的速度就是加快步頻的速度,
但大部分的人卻是用加大步幅來提來高速度,也就是大跨步,
在這一點上開始有了根本上分歧,也導致最後不一樣結果。

「姿勢跑法」要求你在步幅不變或是縮小步幅的情況下加快步頻,
其他的姿勢都沒有改變,
這時最先感受到的是心律、呼吸所帶來的壓力,
再來是雙腿在快速頻繁交替時所帶來的疲累,
最後才是在高速跑動下前腳掌及小腿肌肉所產生的酸楚感,
所以不要在刻意地使用前腳掌著地跑,只會產生其他的運動傷害。

使用大跨步的跑法其實是很自然而唯一的選擇,
在心肺功能尚未跟上速度的要求之前,
大跨步確實能讓你的呼吸頻率減緩,在速度上並沒有減慢,
在大跨步的過程中膝蓋是盡可能的往前伸直,
加上有後底鞋的保護,腳跟著地的跑法就這麼產生,
但卻開始對足部產生嚴重的傷害及衝擊,
一個月後膝蓋、腳裸、足底脛膜炎一一上身,
而跑步傷膝蓋的說法也不徑而走。

所以加快步頻跟維持原有或縮小步幅是學習「姿勢跑法」的關鍵,
其他的都是我們原本就會的,再來就是體能及肌耐力的訓練,
能讓你降底受傷風險,提高身體恢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