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5 20:11:15李隱

有關情感世界裡的《理性與感性》地帶

        儘管情感的世界可能有多樣貌的變化,然而有一樣東西是始終不變的──我們必須平衡內心的理性與感性情緒。感性的談一場沒有理性的戀愛是盲目的,即使過程再怎麼眩目也終會消逝,唯有理性的衡量才能經營戀情。陷入複雜的情感關係的男女不妨抽空讀讀這本《理性與感性》,透過這對姊妹的愛情故事參考珍奧斯汀所傳達的感情觀。

 

   

 作者:珍‧奧斯

(Janet Austen)

譯者:劉珮芳

出版社:好讀出版

 

 

 

 

作者簡介

       珍奧斯汀出生於英國鄉村裡的一個牧師家庭中,她從來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可是卻是英國文學史上公認的才女。
       珍於17歲開始進行寫作,不過直到36歲她的第一部小說《理性與感性》才問世,而且她的作品大多是以匿名方式發表,唯有《諾桑覺寺》和《勸服》兩部小說是以真名發表。此外,珍還有《愛瑪》、《曼斯菲爾德莊園》等作品留世,並深受大眾所喜愛。

 


       在感情的世界裡,女人應用理性的態度淡然處之抑或感性的熱情迎向對方才能維持雙方的穩定關係呢?老實說,這是一個沒有既定的標準的答案,甚至必須視情況而定。因為很有可能自己一廂情願的感性熱情被對方視為輕浮;而理性的知守進退的態度被認定冷漠。在感情世界裡,如果清楚的知道理性與感性的分界線,並且掌控得當,也就不容易迷失自己;反之,則在情海中浮浮沉沉。

       那麼,兩者中,何者較為重要呢?
 
       在這部描寫英國十八世紀中產階級青年男女的愛情與婚姻的主題中,作者很明顯的把視角設定為愛蓮娜與瑪麗安這對姐妹身上,姐姐愛蓮娜頭腦冷靜,選擇對象時重視人品而非外貌;妹妹瑪麗安聰明伶俐,感情用事,一心盼望嫁個風度出眾的丈夫。兩人也在因緣際會下各自結識了心儀的對象,並與之交往,在性格不同、擇偶條件不同的情況下,姊妹倆的情感結局也各有不同。

       姐姐愛蓮娜愛上個性坦率討喜的艾德華,因顧慮男方家人的反對,情感始終保持著理性的氛圍,甚至在情敵有意告知兩人早已有婚約後,及時勒住自己的情感,與情敵相敬如賓,並且理性地分析兩人的關係,巧妙地化解了這種三角戀的尷尬關係;妹妹瑪麗安雖然外貌出眾,在面對英俊多情的魏勒比時一頭熱的哉進這種短暫迷絢的戀情裡渾然不自拔,卻對對方一點也不了解,及至後來眼見心愛之人另娶他人,慘遭拋棄的際遇仍是忍著情傷的理性的姐姐陪伴安慰她,甚至還要妹妹禮待已有婚約的艾德華,種種氣度表現了名門淑媛風範。

       而貫穿這部小說主題的橋段當是愛蓮娜與情敵璐西那種明明是一種對立的情敵關係,卻仍保持手帕之交友誼的風度的種種理性思維足可作為現代女性的典範。因此,姊妹倆在情海生波後的惺惺相惜之情是猶可憐見。最後,姐姐在得知艾德華遭未婚妻與母親的拋棄後,毅然決然與他結為終生伴侶重而獲得一份真愛;妹妹的感性在得知姐姐理性的壓抑感性來面對感情的挫折也喚醒了自身的理性,從而重新接受另一段感情。

       在珍奧斯汀的這本處女作中,作者完整的突顯這兩種性格的相輔相成,並且突顯理性的重要性。在作者的描寫下,理性並非缺乏感性的熱情,唯其在與人的交往中知守進退壓抑著;感性因為缺乏世故的歷練而少了理性,在歷經了情感生波後才終於能以較理性的態度處之,亦即,在情感的處理態度上,人人應本著理性的角度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