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2 04:01:04李隱

《薇若妮卡想不開》之生命啟示錄

年少的我擁有青春,生活卻沒有夢想;

年少的我雖有夢想,卻無權選擇人生的方向。

生活是一杯無味的白開水,不能不喝卻難以下嚥,

但對於生命,終於我有新的體悟。

我準備好再次享受陽光、群山的擁抱,學習面對生命中的難題,

我要承認無意義的生活其實全是自己的錯,無法歸咎於他人

                                                     ─摘自《薇若妮卡想不開》一書封面



作者:保羅‧科爾賀

            ( Paulo Coelho)

譯者:劉永毅

出版社:時報文化

 

          生命是一場等待成長的漫長旅程,智識滋養我們的心靈,於是人類投入更多的心力去追尋那些我們從未了解的身外事物,如此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知識、經驗、經歷滋潤我們的性靈。

       有時候人類花費頗多時間去思索生命的意義,哲人會有一套論說闡述他思索後所得的,但是,如果從未自自身的生命中去投入創造奇蹟,只是一直從日常生活所得的經驗中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搞得自己的生命體有如鐘擺一樣,只是在特定的定點裡來回擺盪,那麼,我們不免捫心自問,究竟生命的意義是甚麼?

       為何當人類從野蠻中衍變為文明的社會,乃至文明的世界,「憂鬱症」卻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為何當這個世界事實上已步入文明的國度,仍然有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我所謂的自殺人士是沒有經濟煩惱、沒有情感的糾葛、甚至沒有煩惱和壓力的人)

       答案很簡單,人類一直被自身的生活經驗宥限,從生活經驗裡,人類又立下一堆準則、規則去限制人類的行動。試著回想,在幾十萬年前,當人類還是原始人時,可曾有這麼多的規矩?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這個對、那個不對,像是我們必然不可在眾目睽睽下作出對其他人不合宜的行為,如果在一個寒冷的天氣裡,一個人只著短袖衣褲,周遭人必然以異樣眼光看待;人類為了不淪為異類對待,必然是迎合眾人的口味、眾人的眼光而做出符合眾人的標準。但是,迎合了別人,真正的自己呢?為了迎合別人,真正的自己卻必須隱藏。

       書中芮德卡告訴薇若妮卡:「任何人只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就是瘋了。」乍聽下,好似這些瘋子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如同兄弟會的成員,一廂情願的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完全不融入別人的世界,然而,這只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價值觀,也是一種將自己引向毀滅的道路,於是,在這一整個故事的鋪陳下,保羅的用意只有一個:「打破自身的生活經驗,投入團體去創造奇蹟。」有誰會是永遠的失敗者呢?如果你從不努力專注在該領域,那就很有可能永遠當一個失敗者。

       是以閱讀完《薇若妮卡想不開》後,這樣的想法更形強烈浮現在我心頭。書裡的主角薇若妮卡正值芳齡,有穩定的工作、父母的關愛,為何會選擇走上絕路前面已提過,不再贅述。當薇若妮卡被救醒且被告知只剩幾天的生命時,生命將盡之時,從前限制自身的規則好像已完全不重要了,在等死的過程中,薇若妮卡從打破自身的生活經驗中領悟,原來只有當人類投入去創造,才有奇蹟出現,就像她的琴聲吸引了愛德華,也獲得愛德華的愛,於是在這一場等死的拉鋸戰裡才真正體會生命的意義是甚麼,生命的意義不是掛在嘴邊嚷嚷就能有一番體悟,而是付諸行動,如此才免於淪為鐘擺式的生活。

 

       延伸閱讀:

       到第七日三部曲之一: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到第七日三部曲之三: 《魔鬼與普里姆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