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2 23:05:39李隱

愛無以為繼,性靈如何圓滿?──《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觀後

        有什麼比尋愛的人所走的路徑更驚險、更瑰麗?科爾賀藉一對分別十二年的童年初戀情人,於再相逢後共展的尋愛歷程,繪製了「自我」、「信仰」、「愛情」三座高峰,演繹著宗教與婚姻的矛盾、對神的愛與男女之愛的兩難。如同赫塞《流浪者之歌》,本書亦引人進入「性靈之旅」,迴思真愛的力量與價值。於世紀末氛圍裡,有什麼比「愛」這個主題更能讓人坐下來,靜靜思索或哭泣?──簡媜

 

作者:保羅‧科爾賀

           ( Paulo Coelho)

譯者:許耀雲

出版社:天下文化

 

 

       一個人如果要獲得心靈的自由,那只需要做一件事──勇敢去愛。「愛」又不只包括男女之間的情愛,尚包括追求一切事物的熱忱。因為勇敢去愛了,喚起了心底對愛的熱情,於是相對於眼前的阻礙就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了。即使別人非難你,你也會因愛而包容。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整個故事情節圍繞在「愛」這個區塊上,保羅尤指現代人因為經驗的囿限,矇蔽心智,對於如何去愛變得愚昧不明。保羅藉著主人翁派拉與神父重逢詮釋「愛」的重要。

 

       女主角派拉本是一位安身立命的女子,談過幾段感情最終都告吹,生活經驗告訴她:完成學業後,將來只要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及一份平凡的婚姻,此生就足矣。直到派拉與兒時的玩伴再次重逢,人生的際遇也因此改變。

 

       兒時的玩伴在相隔十多年後躍身成為神學院的學生,亦是一位頗富盛名的神父。交談中,派拉發現兩人已有很大的差別。一位總是聊兒時過往的女人又怎能和一位聊著「神奇時刻」的男人搭軋?相比之下,派拉只是一個眼界小,又總是困在過往回憶的人,關於「神奇時刻」、上帝、信仰這些早已在多年的生活經驗中被拋諸腦後。

 

       為了爭取派拉的愛,神父領導派拉傾聽自己的心,勇於面對自己,神父教導派拉真正去愛的二個方法。

 

       他教她的第一件事:拒絕參與演出別人戲碼裡的角色。神父告訴她:「有些人總是得與人奮戰,有時甚至得和自己奮戰,耗盡了生命去戰。所以,在他們腦海裡就有一齣戲,這齣戲是以挫折沮喪作為腳本的。(53)

 

       這讓我想起中學時讀過的〈蜀鄙二僧〉的故事,有一天,貧困的和尚告訴富有的和尚欲往南海,富有的和尚潑冷水般的告訴貧困的和尚:「我前幾年想雇船往下游走去南海都沒成功了,你那麼窮,還去的成嗎?」可是隔年貧困的和尚自南海而返。如果我們總是把事情想的很複雜,那就會一直認定自己肯定無法成功,久而久之,在心底就會認定,這樣做一定成功不了。

 

       他教她的第二件事:做自己 他告訴她「另一個自己」的練習的故事:

    「甚麼是另一個自己?」他們問。

    「另一個自己告訴我,我應該怎麼去生活,卻不告訴我我是誰。另一個自己相信,窮一生之力盡可能地去賺錢,才能讓自己年老時不致因飢餓而死。所以,我們總是用盡心機,只為了賺取錢財;就這樣,一直到死亡之日,才發覺自己這一生並未好好活過。然而,那時一切為時晚矣。」

    「而你呢?你是誰?」

    「我就像是每一個傾聽自己心底聲音的人:這個人深為生命的奧秘而著迷;這個人樂於迎接奇蹟的降臨,對自己所做的事總是滿心歡喜,充滿熱情。而另一個自己卻總是憂懼著可能遭遇的失望,讓我躊躇不前,甚麼事也不敢做。」(頁68)

 

       很多時候,人總是被困在生活經驗中而不自知,以為只要遵守生活經驗的教條,萬事足矣。於是,這些人一直活在這種教條的陰影下,當別人說:「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他們變的沒有思考的能力,無法思考為甚麼我這樣做不行,內心因為對新事物的熱情也被這樣教條下的生活給消弭。心底的熱情被消弭,生活也就變的平淡無味,守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也愈加不快樂。

 

       另一部分,神父也試著用上帝也有女性的身分引導派拉重拾信仰。神父告訴她水是女神的象徵。萬物的源頭是水,生命的降臨不也是由母性孕育而成?他告訴她:「接受上天的愛,讓自己接受上天的導引。」昔日聖母忍著艱難在馬槽誕生耶穌;明知耶穌此去危機重重仍放手離去,祂說:「願祢的旨意成就。」因為內心的愛,甘願忍受內心的煎熬,於是完全順服於上天的旨意。由是觀之,信仰與否就成了關鍵點。當一個人內心有了信仰,或者說信念,那麼,面臨挫折之時也能以寬容的態度去包容,因為包容了,內心因愛而生的煎熬便轉為堅信信念的助力。保羅又說,上帝有各種不同的面貌,不論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甚或伊斯蘭教,人類所膜拜的都是上帝──上天。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把內心因愛而生的煎熬想成是上天的考驗,就算犯錯、受挫又何如呢?孟子又曰:「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犯錯的時候,在錯誤中改進、成長,結合了過去犯錯的經驗,再加上心底對追求事物的熱情,則天下無敵也,而這,也就是對追求一切事物真正的愛。

 

       可是接受了上天的愛,服侍上帝不包含你必得放棄你人生中某些重要的東西,例如:神父為了派拉向聖母告解,希望收回他的神奇力量。神父單方面的認為擁有了派拉的愛就無法服侍上帝,那就如同保羅在序所提及的,僧侶以為沒有咒語就無法和天告解一樣愚昧不明,只要對上天的愛夠堅定,上帝無時不刻傾聽人類的話語。

 

       保羅藉著派拉和神父的重逢,刻畫男女之間的愛情和信仰的共在,企圖以「自我探索」、「愛情」、「信仰」三位一體的詮釋愛的重要。

 

 

       延伸閱讀:

 

       到第七日三部曲之二 :《薇若妮卡想不開》

 

       到第七日三部曲之三 :《魔鬼與普里姆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