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2 21:48:18李隱

預言小說架構下的危機意識─《眼鏡蛇事件》

       生化武器一直以來是一個話題,但是將文讞與虛構故事結合,透過書寫表達的意念卻更形強烈,也有了預言的況味……

 

 

  作者:理查‧普雷斯頓

(Richard Preston)

譯者:陳念怡

出版社:遠流

 

 


(按圖片可連結來源)

作者簡介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長期撰稿人,作品《伊波拉浩劫》(The Hot Zone)曾高踞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暢銷排行榜61週,並被改編為電影《危機總動員》,與《試管中的惡魔》(The Demon in the Freezer)及《眼鏡蛇事件》並稱黑色生物學三部曲。他曾得過眾多獎項,包括「MIT麥德莫特人文類獎」、「美國物理學會科普寫作獎」、「美國海外新聞協會獎」(最佳環境議題報導類)。也是迄今唯一榮獲美國疾病管制中心「防疫鬥士獎」的非醫師人士。美國天文物理學曾還以他的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近作《爬樹的人》(The Wild Trees: A Story of Passion and Daring)亦即將出版。

 

       科技始於人性,意即日趨進步的科技究竟是將人類的生活更上一層提昇抑或將人類帶至毀滅境地全憑人的意念作主。

       在《眼鏡蛇事件》裡,作者以一個精神異常的恐部分子的犯案背景勾勒出隱藏在背地裡,不為人知的恐怖攻擊啟示錄─生化武器的研發與使用。

       作者巧妙地運用史料與生化科技方面相關的資料,在虛實間交替,其所呈現給大眾的是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震驚與害怕。莫怪這本小說在出版時打著「一本嚇壞柯林頓總統的小說」。

       探究出版業打的標語的背景,不難發現,這不是一般喧譁取寵的大眾型小說,更非一般小說可媲美。一九九七年原文版《眼鏡蛇事件》(The Cobra Event)付梓,相隔四年,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繼九一一事件發生後一週,又驚傳有人散播炭疽熱病毒,這本預言小說架構的核心觀點即得到應驗。

       然而,將作者的創作解說成預言小說未能完整表達作者創作這個虛構小說的立意,如果從好看與不好看來評斷,這本小說自然是精采且其著作也同樣精采可期,單是以這樣的心態創作不免淪為說書匠。

       我們所要了解的,是作者透過小說想表達的是什麼?在推薦序〈預言小說未來的知識型小說〉裡,撰文者程樹德把作者的立意作了完整的表達:

    其一,美國的單邊霸權心態。美國認為所作所為皆是為了自由、民主和人權,而認為蘇聯和伊拉克的作為就是極權心態,想方設法的揭發他們的生化武器工廠,卻對其曾做過的大規模施放及驗證三緘其口。

    其二,「反恐心態」或「反恐文化」。作者揭發美國以此種心態指控某些人用暴力手段殺人或破壞,將之封為恐怖份子,然後自許為正義聖戰士,用一切手段去獵殺這些恐怖份子。

        此二種心態揭露的純然是美國的無知與自大,倚照此二種心態的政客,所能帶給美國人的實非人民之福。

 

延伸閱讀:

文◎科學時報

生物技術監管:一個糾纏不清的話題?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