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1 21:12:13夏
不能複製的味道
暗紅色的大竈下有一個小鐵門,像是怪物張開的大嘴巴,放入一根根木材餵飽他,熊熊火焰開始燃燒,熱氣氤氳,食物的香甜滋味不斷飄散,我大口大口吸氣,捨不得一絲一縷的香氣外洩。
青花瓷彩繪的盤子上,放置兩面都煎得亮燦燦的蘿蔔糕,我開心的拿起筷子,小心而慎重的劃上井字分割線,再依分割線條用力切割,直到大小均等的小方磚成形,再送入口中,碰觸的瞬間,奔騰的熱氣與撲鼻的香味在舌尖交纏,牙齒迫不及待輕輕一咬,酥脆的金黃色外衣崩落,彈跳出綿密的瑩白身軀,在舌間曼妙飛舞,揚起一波波花瓣舞與盈盈珠露,接著腳步輕輕一滑,滑入喉嚨,滑入心裡,更進而潛入心底的最深處。從此,我對蘿蔔糕的印記,始終停留在這般濃郁、悠遠的味道裡。
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家裡廚房要改建,媽媽跟師傅商量,除了瓦斯爐之外,還要做一個比原本更大的竈,她喜歡在竈上煮東西。完工後,這口外表像極大型怪物的竈,成為時常飄來各種美味濃香的燻香器。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沒有多久,這口大竈,最後還是消失了。
而我對蘿蔔糕的喜愛卻不曾消失,這幾年吃遍各地蘿蔔糕,都只有糕味不見蘿蔔味,再也沒有吃到當年那股熟悉的香甜,經常跟先生訴苦,為什麼沒有人做好吃的蘿蔔糕?說了許多年,懷念的滋味越來越濃,我想,消失的原因是,裡面有我不能複製的童年。
有一天,先生帶著三根有如大象腿的蘿蔔進門,興奮的說:「我請教辦公室的歐巴桑,知道蘿蔔糕的作法,等一下來做。」他俐落的捲起袖子,抱起三斤重的蘿蔔快速揮舞刨刀,刀影起落間,蘿蔔絲如細雨急急飄下,十人份的鍋子快裝滿,他的左手也在風狂雨驟間飄下一塊皮,勸他休息我來刨絲,他嫌我動作慢又不肯離開,直到我大喊:「我不要吃紅色的蘿蔔糕。」他才離開廚房。
我拿起刨刀,溫柔的在蘿蔔身上滑動,春雨優雅的像坐著降落傘緩緩降落,我凝視絲絲晶瑩,白裡透亮的蘿蔔,覺得做菜是一門藝術,細細做、慢慢欣賞,何必急呢?
先生做了簡易的包紮又折回廚房,將蘿蔔絲放入鍋中燜熟,倒入十人份電鍋,加5杯水調和一包在來米粉,可是,加第3杯水時鍋子就滿了,可能由於我們是目測蘿蔔大約3斤,也可能是我們悶太久,蘿蔔絲出水過多,我們比食譜少放2杯水,我覺得沒關係味道會更濃吧!放入電鍋蒸1小時後放涼,倒扣入盤中,原本的漿水凝固,成為圓形的漂亮成品,好像辛苦捏陶後燒製成功,我沈醉在「成功」的喜悅中,宥銓一看竟然說:「好像發霉的蛋糕!」我眼前一片黑暗,像是被一群烏鴉遮住視線。
切片後煎成金黃色,滿意後拿起鍋鏟翻身,可是,好像有點鬆軟不好翻,用力翻了過來,凝固的蘿蔔糕卻在鍋裡破碎了,安慰自己沒關係,再煎一塊,卻沒有好到哪裡,沒關係,好吃最重要。起鍋後,找了家中最漂亮的玫瑰花盤,放置有點凌亂的蘿蔔糕,煒之、宥銓急著吃起來,宥銓:「跟買的不一樣。」煒之:「好像在吃蘿蔔,糕的味道太淡。」先生說「還是很好吃。」我吃一口,吃得到蘿蔔的水嫩,卻不見米漿的味道,不是記憶中的味道。
隔天,先生買了更多粗壯的蘿蔔和在來米粉,看來他有「必勝」的決心。第二次做了港式蘿蔔糕的口味,爆香香菇、蝦米、肉絲,減少蘿蔔絲燜熟的時間,經過改良後又失敗,還是太軟。先生挽起袖子說:「繼續!」又努力了幾次,還是跟記憶中的味道差距太大。先生跟公司的歐巴桑討論後,發現是我求好心切,希望做出濃郁香氣的蘿蔔糕,捨不得蘿蔔悶煮太久,卻沒想到在蒸煮時,未燜熟的蘿蔔反而出水更多,才會失敗。
失敗的原因,是太濃烈了。
好像我對人、對事也喜歡濃一點,然而,所有事情並不是濃就好,要剛剛好,做菜也像心理測驗,可以看出個性。
巨蟹座的特性是念舊,我想先生跟我再怎麼努力,也做不出跟當年一模一樣的味道,因為,那味道裡囤積著悠遠的時空背景、母親拭汗的身影、小小孩的企盼,有我記憶中永遠不能複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