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將玉蘭花、野薑花及水蓮製作成各式產品,產業升級增加農民收入。(潘建志攝)
工研院「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將玉蘭花、野薑花及水蓮製作成各式產品,產業升級增加農民收入。(潘建志攝)
工研院「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將玉蘭花、野薑花及水蓮製作成各式產品,產業升級增加農民收入。(潘建志攝)
工研院「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將玉蘭花、野薑花及水蓮製作成各式產品,產業升級增加農民收入。(潘建志攝)

屏東玉蘭花產量占全國8成,高樹鄉最多;不過玉蘭花保鮮不易,加上價格不斷滑落,花農常被迫丟棄次級花。客委會委託工研院執行「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將玉蘭花萃練成純露後再製作成各式產品,產業升級增加農民收入。

近年來玉蘭花價格一路下跌,從1斤300多元跌到二位數,種植面積也減少近5成。種植玉蘭花並不清鬆,清晨3、4點就要採收,泡在冰水保鮮再送到台北批發市場。玉蘭花只要開苞就無法販售,10公斤的花大概只有2公斤能送市場。

工研院協助農民將花粹煉成純露,再加工製作成喚膚水、花露、手工皂、乳液、沐浴鹽等保養品,或做成冰釀、米香、羊羹、酵素、咖啡、啤酒等食品。工研院地區產業服務副組長李士畦說,1公斤玉蘭花可萃取2公升純露,價值約1000元,大大提升農民收益。

除了教導農民萃取及製作副產品,工研院也協助尋找原料商、行銷商,讓農民產品不會滯銷;農民也能在自己的農庄推廣,帶動農村旅遊,同時推動三級產業。農民趙紫渝說,以前玉蘭花價錢不高,有了工研院幫忙研發,產值提升不少。

工研院也針對野薑花及高雄美濃水蓮開發相關產品,希望以六堆客家農特產創造新的「客家香花」群聚產業,並藉由和觀光休閒、美容美體、宗教等跨域合作,創造最大價值。

(中時 )



來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1130005451-260405凝膠潔顏 臉部保養品 量粒肌活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