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9 11:52:22Kawaii*

多與少的生活

這兩個多月來,從搬到小套房暫住,到搬回已裝潢好的家,到整理好一個像樣的家,然後整理好自己,生活下來。
 

面對生活,與身邊的伙伴,都是一種新的體會。
 

剛出發搬家時壓力很大,先是要整理千千萬萬要丟要回收的東西,光在這邊對我來說就是一大關卡。作為一個環保主意者,而且可能人老了,更念舊,東西沒破到不行都不願丟。要丟也希望是有效地回收到對應的方式。光是RAY跟我說:「下星期你要開始丟一些用不到的東西了喔~」眼淚就不其然地流下來(神經病),要我丟東西實在很不捨很痛苦。再來是還要整理一部分不常用不帶走的,一部分要帶回澳門的,其他的就要帶到暫租處。那邊又是一個煩惱的,不知道這一個月又可能延長至兩個月(結果真的延成兩個月)的外宿期,要帶多少東西?會用上什麼東西?會不會不夠用?什麼要買什麼要帶?帶過去的東西都是精心設計千選萬挑的。

 

當剛搬到那小套房,差不多就是放得下一張床,就所剩無幾的一個空間,然後2個人,3隻貓,很擠。

但因為很擠,跟貓與人變得又有另一種相處的經驗。

 

覺得以前家裡人跟貓各有各的生活,人也許沒注意到貓,貓也沒注意到人,只是無聊來摸摸玩一下這樣。
但擠在一起,大家的存在感都變高,我比較清楚他們的作息,大概半夜4點Hider會大便,早上8點左右笨笨會尿尿,就會相繼被吵醒。當然,因為生活的更緊密,也比較理解到他們的情緒,以前有些時候是他們想要被玩被摸被關懷是我忽略掉。也應該是說,比較更加能感受到貓咪需要我。
這種感覺有點像回到以前我在淡水只養一隻時,都有這種人與貓之間的親密感。但可能搬到天母後,換了環境,地方大了,多了貓,相處感覺有改變。所以能找回這種感覺以及這樣的互動我也蠻高興。


但因為地方太小,對他們情緒跟健康都不好,想出去玩的一直要開門,胖的胖之類的副作用。

 

至於自己,緊張一輪後,新的生活改變了我一些生活上的細節與看法。例如我本來無辦法一星期以內重複穿搭同一套衣服(有點病),換了環境,可能沒鏡子,可能為世所迫,可能懶了,變得沒有所謂了。整個過程下來,帶去的衣服有些都在箱底根本沒穿到沒用到。

我常常無法想像我當初是怎樣一個人拖著一個行李箱,幾件衣服就跑來台灣唸書生活,到發展到現在滿滿的東西包圍的房子。什麼時候我變得需要那麼多東西?什麼時候變得不再簡單?

多與少,就在這個搬來搬去,弄東弄西,面對家俱,面對空間,面對貓咪,面對愛人,面對自己之間,釐定了一個新的標準。從剛搬到小房間覺得很小很委屈,到變得自在快樂適應了。經過這一整個過程後,發現只要2個人3隻貓在一起,在哪裡都不再有所謂了。只要在一起,真的就足夠了。

搬回來,整理好了,辛苦了愛人,辛苦了朋友,也辛苦了家人的操心。
對於成品是很滿意啦,也比以前過後更舒適方便了。
以後要更珍惜,更好地生活點滴 :)












 

(酒友們大概是等這句):終終好了,歡迎大家上來玩喔!

 

上一篇:一年離校

下一篇:火星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