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5 20:55:00Metta

道家語言哲學

科目:宗教語言哲學

題目:道家語言哲學

道家語言向來給人自由、質樸的印象,例如:「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老子‧三十二章〉或「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老子‧二十八章〉或「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三十七章〉,但是道家也從語言中表現出弔詭、反諷的特質,例如:莊子。道家獨特的語言方式似乎代表了它對這個世界非主流的觀點,同時對於「人性」有一番相當深刻的反省。
根據莊子的知北遊所描述,「知」發現知識失落了,所以出發尋找知識。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知識的存在提出質疑,也表露出人類求知的渴望。但是,這種求知的渴望,以及像「知北遊」中的「知」求取知識的途徑又有什麼問題呢?海德格在1971年的著作《On the way to language》中的看法:「知識的渴欲,解釋的貪求,永遠不會引發真思。」〈葉維廉:言無言,道家知識論,1988〉求知反而不得其知,是否就永絕於知 呢?莊子又留下了一個寓言,提供我們思考的線索。在莊子與惠子為了究竟孰知魚之樂的對話中,透露出兩種不同的認識途徑。莊子:「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表達的是一種物與物之間的自然感知,從看而感知,惠子的認知卻是建立在主客立場明確架構下的以理性為手段的識知。道家主張從生命的本原狀態出發,物物感應道交,認識和感知是自然的事,不是藉由理性去建構,不是藉由名言概念和體制,人為的建構不是真實的模樣,老莊清楚的知道一件事:人,活在自己建構的世界裡。然後,這是一種認知上的危機,被蒙蔽卻自以為知的危險。
道家思想的出發點就是建立在對體制疲弊崩壞的清楚上,一切體制是人為建構的,在運作上終究會受到人的感情欲望左右。在老莊的時代,禮樂、體制的崩壞讓他們看到人在機制運作中暴露出的弱點和限制。他們從名的功能看到體制帶來的偏限和權勢。名的功用,產生於人際之間,做為一種分辨,進而作為一種定位、定義,是一種分封行為〈葉維廉:1988〉。由於名依附著人的欲望,因此各種圈定出來的名,其意義架構往往含有某種權利意向 。因此,道家得見名言體制其中的工具性:語言是權力的指標,是體制與人之間的接合劑。〈葉維廉:言無言,道家知識論,1988〉或許我們可以換句話說,老莊深刻的了解人性的弱點,那不是在體制以內可以解決的問題。要解決問題,先要有正確的認知態度。老子:「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我們得先尋回道,尋回生命的本原,要從「器」恢復到「樸」,這樣體制才能與生命連結一起運作,而不是呈現兩者脫落的狀態,任由欲望操作權力和體制。
為了揭示認知上的侷限和危險,老莊在語言上徹底實行了離合不落名義的獨特視野〈葉維廉:言無言,道家知識論,1988〉,用正言若反、不言之教達到這個目的。告訴世人,道超越一般名言的範圍〈袁保新:老子語言哲學試探,1991〉。而且道隱無名,它在存在上是先於名言體制的,也就是說先有道,道是本體,名言是後面衍生的,是用,也是器。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正是,凡夫俗子之見就是把捉、套取,也以為建構、理性就可以達到目的,卻忽略了這些不是生命本身的東西,這麼做只是切割生命,然後放在顯微鏡下透析,忘了生命的全體不是在顯微鏡下、解剖刀中就可以理解得到,那些只是生命的物象。老子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今,是謂道紀。」道,超越人在理性範疇上所能認知,非一般經驗中的對象〈袁保新:老子語言哲學試探,1991〉。
在這樣的認知底下,被道家視為名言體制中的語言,在運用上就相當不同於一般思考的視野。離合不落名義〈葉維廉:言無言,道家知識論,1988〉,即是肯定物象,但是描述中卻跳脫以人為中心的認知架構。例如:莊周夢蝴蝶,或用正反邏輯交錯的方式,模糊主體,消弭與客體的距離,或以主客換位改變認知的視野。例如:言無言,終身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通過非我去說明、串連物物關係渾然不分的自然現象,不是通過說明性的指標,引領及控制讀者的觀感活動,而是用來點興、逗發萬物自真世界演化的真象〈葉維廉:言無言,道家知識論,1988〉。言無言的含義,被看作是語言上的空白,成了一種很特別的空白美學。〈葉維廉:言無言,道家知識論,1988〉
這種空白美學,其實還反應出道家的生命觀。讓心不沾名言體制,使萬物得以全然自鑑〈葉維廉:言無言,道家知識論,1988〉。例如:莊子的心齋、吾喪我、坐馳、坐忘。道家對生命的開放性,顯現在語言的表現上,表現出寬闊、自由的意象,成了極大特色。
西方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從人的社會活動中觀察到體制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了解人性在體制中暴露的弱點,他提到一個觀點:人,會為自己所建構的體制所蒙蔽。或許東西方先聖、先哲對人的不能所體會到的都是一樣深刻,只不過道家從語言上表現出的生命哲學和視野,提供另一種途徑去認識到生命是沒有限制的,即使是人自己本身,都不能藉由名言概念圈限世界和生命。使用工具,卻不能陷入工具性的存在中,可能是道家最想藉語言表達的吧!
波波利 2007-01-18 19:22:31

喜好道家思想的人,振興道家吧,救社會亂象非道家治國不可了
內在以道家潛移默化人心之嗜欲,外在以儒家格物致知教導,治理天下應道儒兼備,再以佛家化解人性貪嗜痴執習性。
很多都會誤會道家是消極的,完全誤會老子的意思,無為反而有為
部落格中我提倡道家治國,藉老子之名言找出社會之亂源
http://diary.blog.yam.com/chinadrug/article/2563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