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2 06:47:41deepmind

藥師如來在因地中,發了這一大願, 對於我們確為最有意義的啟示。

      藥師經  印順長老 開示

庚十一 得妙飲食願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 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 而建立之。』 [P77]

  「第十一大願」說:將來我成佛時,「若諸有情」生活困難,而受「饑 渴所」逼「惱」,「為」了維持生存,不擇手段去追「求」飲「食」,「造 」下了重大的「諸惡業」。世間飲食,不是現成而一求便到的。有知識有才能的,可用智力體力去換取,但無技能,又無資本,那從何而來此資生物呢 ?為了生活,不是暗偷,便是明劫,或者欺詐,或者恐嚇,但這會造成社會的動亂不安,決非善事。由此,可知作惡也有兩類:一是由於內心的煩惱深重;另一是環境所迫,出於不得已。如由於煩惱所驅使而造罪惡,即應從思想等去解決;若由於貧窮實在沒得吃,沒得穿,就得從經濟方面去解決。藥師如來因地發此大願,即從解決後者著手。所以說:一切饑寒無衣無食的眾生,若「得聞我名」字,依照佛的開示,「專」心憶「念」,信「受」奉「 持」,那麼「我當先以上妙」的「飲食,飽足其身」,然「後」進一步,「 以」無上的佛「法味」,使他們「建立」於佛的正法中,得「畢竟安樂」─ ─ 究竟解脫樂。 [P78]

  飲食祗能作暫時的救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如人的思想不正, 行為放蕩,不守信用,不務正業,弄到經濟拮据,生活困苦,這決非救濟所能解決的。如先以飲食飽其口腹,進而教以人生正行,知識技能,使生活改善,從事職業,就相對的解決了。再進行一步,令其修學佛法,在佛法豐富的寶藏中,得世間希有的無上法樂,那才是究竟的救濟。古語說:『衣食足,而後知禮義』。藥師如來,針對這一現實,故發此願,先以食味,再以法味。有人說,佛法是出世的,不問人生現事,實在錯誤!佛法的重視現實人生樂,我們讀了藥師佛的本願,便可知道。中國佛教的衰微,似乎是忽略了藥師法門的救濟,而專重於後世與出世佛教的宏傳。所以今後的佛弟子,應多多發揚藥師精神,多從事救濟運動。藥師如來在因地中,發了這一大願, 對於我們確為最有意義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