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6 06:16:21deepmind

「於諸菩薩,起大師想」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聖嚴法師著


「於諸菩薩,起大師想」,面對一切修持六度萬行的菩薩,則要把他們當成大師來看。在佛經裡面的「大師」一定是指佛,前面提到要把佛當成慈父來看,這裡又說要把菩薩行者當成佛來觀想。

「於十方諸大菩薩,常應深心恭敬禮拜」,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還有上、下,叫作「十方」。此諸大菩薩,是在現在的十方諸佛國土,除了諸大乘經中所說所舉常見的諸大菩薩之名,尚有無量無數不知其名的諸大菩薩,我們修行意安樂行,就當常以深切的恭敬心來禮拜他們,他們雖不現身在我們面前,也當恭敬禮拜。這也有兩種原因:1.是對於他們的修行功德生恭敬心;2.是為了見賢思齊,起仰慕心。

如果比照本經的常不輕菩薩,見到四眾,逢人禮拜,並口稱:「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那是將一切人看作現在的菩薩,末來的佛。即使惡人如提婆達多,也是從相反方向幫助世尊早日成佛,故亦應將一切惡律儀人,視作菩薩,不起瞋心,反生恭敬感恩之心,這也是《法華經》的勝妙所在。

「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對一切眾生沒有親疏厚薄之分,否則就不是平等說法,就與〈藥草喻品〉的「一相一味」違背了。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兒子要參加考試,正好你是出題老師,這個時候應如何打算?是不是在入闈以前先放水?這是作弊,對他人的孩子不公平,對你自己的兒子也不公平,因為你沒有教他好好讀書,將來這個兒子也會被你誤了,所以平等是好的。

「平等說法」有兩種意思:1.是佛才能做到的,就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2.是人人都能得到各自所需的法益,即是說法者能夠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拋開法師本身的程度不談,只是針對對象的需求而說法,這也是平等,而且是真的平等,因為眾生需要什麼就給予什麼,不會少給他一些,也不需要多給他一些,這是恰到好處地給了他。所以經上說:「以順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這是《法華經》的立場,對學淺的人不需要少說,對學深的人也不需要為他多說。

可能有人會問:「這還算什麼公平啊?」

這是有道理的。同一人在同一時間說同樣的法,淺人聽的是淺法,深人聽的是深法,這才是真正平等的佛法。前面的〈藥草喻品〉就曾這樣比喻:雖然天上下的是同等一味的雨,可是大樹能夠接受到的雨量最多,小樹接受到的較少,而小草能接受的更少。這並不是因為佛降的法雨有多有少,而是因為眾生自己的根器,所以才有多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