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08:09:56deepmind

廣論消文330 上篇 若不勤學五明處,聖亦難證一切智

廣論消文330-上篇  3299-3304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第三,慧之差別分三: 通達勝義慧; 通達世俗慧; 通達饒益有情慧。

申一、通達勝義慧

今初。

謂由總相覺悟,或由現量覺悟無我實性。

林師兄消文

謂由總相覺悟:(通達勝義慧的意思)就是說由總相覺悟無我實性。消文者按,此中「總相」由藏文དོན་སྤྱི།譯出,《藏漢大辭典》p. 1305釋義云:「義共相。概念共相之一種,但存在於思惟過程中之增益部分,即心中現起的外境形象,如思惟中所現抽象之瓶。」義共相又稱義總。故此是以概念或比量,也就是間接方式證悟無我實性。

或由現量覺悟無我實性:或者由現量覺悟無我實性。消文者按,此中「現量」由藏文མངོན་དུ་གྱུར་པ།譯出,其義為「能現起、現行」。故此是以直接方式證悟無我實性。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這段本文簡要地闡釋通達勝義慧。

以上林師兄消文

從勝解行地到佛地之間,有著不同層次的通達勝義慧,其具體內涵將在毗缽捨那章中講述。

(末學建議請詳細恭讀止觀初探)

申二、通達世俗慧分二:

五明的內容 學習五明的目的

第二,通達世俗慧,謂善巧五明處慧。

明處:所了知的境或對象,叫明處。所以,明處是從所對境的角度而言。

第二、通達世俗慧,就是善巧五種明處的智慧。

酉一、五明的內容

一、聲明:任何法都要依靠能詮的語言才能獲得瞭解。對於以字、詞、句為自性的語言所組成的結構以及彼等對應的關係等,進行無顛倒闡述的學科,稱為聲明語言學

二、因明:對於所詮義是真實或顛倒,能夠無誤辨別而抉擇的正理,或者無誤闡述現量、比量之相的學科,稱為因明論理學(現今稱攝類學、辯論學)。

三、工巧明:包括身、語、意三種。依靠身體的種種技能、技巧,比如書法、運動等,是身的工巧明;種種聲樂、口技、演講等語言的技藝,是語的工巧明;了知世間規律、非世間規律、八種觀察相(觀察男和女、觀察山和森林、觀察大海和水、觀察衣服、觀察摩尼寶、觀察馬和大象)等,是意的工巧明。總之,闡述世間各種工巧的學科,稱為工巧明(例如科學家、發明家等)。

四、醫方明:總的來說,就是通達病因、病體、疾病療法、痊癒四部分。一切有情的身體有風、膽、涎等界,醫學的任務是通過食物、運動等療法,調整諸界增盛、減退、紊亂等不平衡的狀態,使其恢復平衡。闡述治療各類疾病方法的學科,稱為醫方明

五、內明:能無顛倒通達「盡所有性」和「如所有性」所攝一切所知法的自性,並對究竟安樂的解脫和一切種智之道無誤開演的學科,稱為內明

(末學認為達文西就是通五明。)

酉二、學習五明的目的

如《莊嚴經論》云:若不勤學五明處,聖亦難證一切智,故為調伏及攝他,並自悟故而勤學。

前二句講勤學五明總的目的,後二句講勤學每種明處的目的。

意為超勝,指超勝小乘聖者的大乘行者。

如果不勤學五種明處,比小乘聖者更殊勝的大乘行者,也難以證得一切種智。所以,為了調伏眾生、攝受眾生和自己覺悟,應當分別勤學聲明、因明、工巧明、醫方明和內明。

若不勤學五明處,聖亦難證一切智因為一切種智是無礙照見一切所知法,而一切所知法又歸攝在五明之中,不在因地勤學總攝一切所知法的五明,又如何能證得遍知所知法的一切種智?無因不能得果之故。因此,為了成就一切種智,必須勤學五種明處。

故為調伏及攝他,並自悟故而勤學對這一頌不能理解成登地之後才需開始勤學五明。大乘菩薩的發心和智慧廣大,故從勝解行地便開始勤學五明所攝的一切所知法,並回向成為獲得一切種智之,而且由等流力,未來生生世世都會再再串習五明。登地之後,依靠等持和智慧之力,毫不費力就能通達盡所有諸所知法,並且在無量生中自然串習,所以大乘聖者更加精勤地修學五明並且通達無礙。

謂為調伏未信聖教者故,應求聲明及因明處;為欲饒益已信者故,應求工巧及醫方明;為自悟故,應求內明。此是別義。

為了調伏不信聖教的外道等眾生,應求學聲明和因明;

為了饒益已生起信心的眾生,應求學工巧明和醫方明;

為了讓自己能通達「盡所有性」和「如所有性」所攝的一切法,應求學內明。

以上是別義,即求學五明各自的意義。

又此一切皆為成佛故求,是為通義。

而且,這一切都是為了成佛而求學五明,這是通義,即求學五明的共同目的是成佛。

《報恩經》說:菩薩應當分別勤學聖法十二部經、因明或比量明、聲明、醫方明及世間工巧明。如果菩薩不學此五明,則何時也不能證得無上正覺一切種智。因此,為了證得無上菩提,應勤學五明。

申三、通達饒益有情慧

第三,通達饒益有情慧,通達能引有情現法後法無罪義利。

第三、通達饒益有情慧,即通達能引發有情今生和後世不備罪業染汙之義利的智慧,也就是通達十一種饒益有情事業的智慧。

未四、正修慧時應如何行

第四,正修慧時應如何行。發三慧時,應令具足六種殊勝,及具六種波羅蜜多。自住慧已,立他於慧,是為慧施。餘如前說。

三慧指通達勝義慧、通達世俗慧、通達饒益有情慧。

第四、正修慧時應如何行:在開發三類智慧時,應讓自己具足六種殊勝和六種波羅蜜多。自己安住智慧之後,將他人也安立在智慧中,這是智慧的佈施。其他如前所說。

具足六種殊勝:

一、依殊勝:不論修何種智慧,都依菩提心而發起。

二、物殊勝:總的一切種類的智慧都無餘修持,在修某一智慧時也不忘失修智慧的總意樂。

三、所為殊勝:為了一切眾生暫時和究竟的義利,而修習智慧。

四、善巧方便殊勝:以無分別智攝持,初學者以通達諸法無自性的智慧攝持。

五、回向殊勝:修慧善根悉皆回向無上菩提。

六、清淨殊勝:滅除煩惱障和所知障。

具足六種波羅蜜多:

自己安住智慧之後,將他人也安立於智慧中,是具有智慧的佈施;防止心中生起聲聞、緣覺的自利作意,是具有智慧的持戒;修智慧時,安忍勞苦、違緣而勝解法義,是具有智慧的安忍;為了讓智慧倍加增長而發起欲樂,是具有智慧的精進;內心專一趣入修慧,不雜小乘,善根唯一回向大菩提,是具有智慧的靜慮;無誤揀擇,是具有智慧的智慧(般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