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惟到娑婆世界痛苦,難以一生修行成功,才會厭離娑婆世界
往生淨土與思惟苦集諦的關係
益西彭措堪布 廣論講授
子五、往生淨土與思惟苦集諦的關係分三:① 由思惟苦諦,成辦往生正因 ② 由思惟集諦,激發往生的願力 ③ 攝義
丑一、由思惟苦諦,發起往生正因
往生淨土的正因是信願,其中願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如何才能生起切願呢?必須依靠思惟:思惟到娑婆世界痛苦,難以一生修行成功,才會厭離娑婆世界;而思惟極樂世界的安樂、功德利益,一旦到量,欣樂之心也會油然生起。如此具足欣厭,念念希求往生,就能相應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願王,而得到佛陀攝受。
因此,要實現往生,修習厭離心至關重要。如果厭離心不切,仍然貪戀輪迴,就會障礙往生。因此,修學淨土法門,也必須思惟苦集與十二緣起的內容。
如果對比娑婆世界的痛苦和極樂世界的安樂,就可以體會到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和往生的殊勝利益。
《阿彌陀經》說:“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無量壽經》也說:極樂世界連痛苦、苦惱、惡趣、魔惱的名字都沒有,何況事實。
我們只要在三有中受生,必定無法超出苦苦、壞苦、行苦。這有漏取蘊身的本質就是苦。再加上各種身心的逼惱,苦上加苦,這是苦苦;
即使有少許樂受,實際也不是真實的安樂,當樂變壞時,痛苦和不滿足就會隨之而來,所以是壞苦;
即使在不苦不樂的捨受狀態,還是以業惑力不自在地念念遷流,身心一直被業和煩惱牽著走,自己毫無自在,這是行苦。
但是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說:“而彼國離欲清淨,則無苦苦。依正常然,則無壞苦。超過三界,則無行苦。”極樂世界沒有男女愛欲,都是蓮花化生,無血肉之軀,因此遠離了苦苦;不論有情世界還是器世界,都是恒常不會衰變,因此沒有壞苦;超出三界,所以沒有行苦。
以八苦來對比,娑婆世界,凡夫必然要受生。在胎獄中有難忍的住胎、出胎之苦;有生必然有老,各種衰退之苦都會逐漸現前並且增上,容貌、氣力、壽量、受用境界、六根的功能等都會衰退;在生之日又有病苦,四大不調和,身體受逼惱,心中憂慮等;生的盡頭,就是死亡,死亡之時,財富、地位、親友、眷屬乃至最親密的身體都要分離,內心以愛執會產生強烈的憂苦;在短暫存活的時候,對親愛的人,盼望相聚卻偏偏分離;對冤敵想逃避反而天天相遇;心中的欲求,往往失敗,無法實現;五取蘊苦,貫穿一生。
而在極樂世界,這八苦都會遠離。《疏鈔》中說:“而彼國蓮花化生,則無生苦;寒暑不遷,則無老苦;身離分段,則無病苦;壽命無量,則無死苦;無父母妻子,則無愛別離苦;諸上善人同會一處,則無冤憎會苦;所欲自至,則無求不得苦;觀照空寂,則無五陰盛苦。”(白話翻譯:極樂世界的人,從蓮花中自然化現,不必經過母胎,所以沒有住胎、出胎的大苦;沒有以時間遷變所導致的各種衰老之苦;身體遠離了分段生死,沒有病苦;以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壽命無量,所以沒有死亡的痛苦;沒有三界的愛欲之事,便無父母妻子等關係以及彼此的情愛,所以不會有愛別離苦;與不退轉的清淨海會菩薩聚會一處,沒有瞋煩惱現行,所以不會有冤憎會苦;修學般若,觀照五蘊皆空,所以沒有五蘊熾盛的痛苦;心中希求何法,都會自然化現,故無求不得苦。可見,但得往生,即出苦輪。)
阿彌陀佛為什麼要成就西方淨土呢?就是不忍我們處在生死中,一直不停輪轉,受無盡的生死痛苦。《往生論注》說:“佛本所以起此莊嚴清淨功德者,見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如尺蠖輪迴,如蠶繭自縛。衣哉眾生,顛倒不淨。欲置眾生於不虛偽處,於不輪轉處,於不無窮處,得畢竟安樂大清淨處,是故起此清淨莊嚴功德也。”(白話翻譯:阿彌陀佛之所以要建立起淨土如此莊嚴清淨的功德,就是因為佛的慈悲。他見三界都是以業惑的迷亂力顯現的虛偽相,是隨業惑力不自在地輪轉之相,是結生相續的無窮生死相。眾生如屈伸蟲不斷輪迴,又似春蠶作繭自縛。觀見眾生如此顛倒雜染,阿彌陀佛發願將一切苦難眾生安置在不虛偽、不輪轉、從此了結生死、能獲畢竟安樂的大清淨世界中,所以經過累劫積功累德,建立起如此清淨莊嚴的功德。)
我們要用心體會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的悲願。體會之後,就要真為生死,念念皈依上師阿彌陀佛,這樣才能盡此業報身,解脫曠劫以來的生死輪迴。
丑二、由思惟集諦,激發往生的願力
從集諦的角度而言,如果此生不能斷盡三界所攝的煩惱,必定要在三界受生。但末法時代的惡劣凡夫,福薄障深,想憑自力斷煩惱可以說是千難萬難。
當今時代,環境惡濁,處處都是讓你產生貪瞋癡的境界;很難值遇善知識、善友,常常都是被惡友牽纏,相續受其染汙;自相續不良習氣串習很深,遇到境界就不自在地非理作意。因此,真正觀察起來,以自己的力量調伏煩惱的時候少,大多數時間都是處在煩惱中,遇到悅意境無間就生貪心,遇到不悅意境便起瞋恚,一般的情況也是不離愚癡。如此衡量便知,我們每一天都是在或大或小的煩惱影響下行動,這樣所累積的業力足以讓我們在每一種痛苦的生處流轉很多次。以十二緣起來說,我們已經為無數條生死的緣起鏈完成了前三個緣起支,只要沒有止息煩惱,必定會轉生無數次。而我們的力量又是如此微弱,為了生活,修行的時間又是如此稀少,因此,並沒有把握以自力不墮入生死。
但是如果能發願往生淨土,今生就可以橫出生死,一旦往生,就必定會止息三毒,成就道果。佛在《法華經》中說:“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花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欲所惱,亦復不為瞋恚愚癡所惱,亦復不為驕慢、嫉妒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佛語證明,往生之後,不再被貪、瞋、癡、慢、嫉五毒所惱亂,能獲得無生法忍,必定超離生死。
換而言之,在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常常親近阿彌陀佛,和無數的不退轉菩薩聚會一處,時時聽聞妙法;受用自然,不必為生活消耗精力;也沒有壽命短暫的苦惱,在諸佛的護念之下遠離魔事。因此,極樂世界都是清淨的緣起,時時處處都能增長道心,根本沒有煩惱現行的機會,這樣壽命無量、精進不退、順緣具足,必定可以速疾成佛。
丑三、攝義
通過比較,深知苦樂厲害之後,就應當決志往生。《念佛直指》中說:一個農民,只是為了一年饑寒的痛苦,都甘願日夜不停地勞作,常年都不疲厭。何況我們求生淨土的修行人,一念精勤就能超越歷劫生死的苦難,何止是一年的饑寒;可以獲得九品極樂之安泰,何止是一年的溫飽。……比如說這是黃金,這是石頭,連三尺高的小孩也會自己捨棄石頭、求取黃金,原因就是認識了二者貴賤的差別。同樣,既然認識了娑婆是苦,西方是樂,此處是生死沉溺,彼處是自在解脫。必定會捨離這個惡濁世界,求生彼佛淨土。……平常見到糞便,就會捂住鼻子立刻離開,見到好衣服,就會歡笑,想儘快獲得。對這些暫時幻化的好壞境界,心裡都不能忍,何況現在是面對長劫極樂和長劫極苦的兩種去處,為什麼不生起欣厭之心呢?
因此知道娑婆痛苦以及淨土安樂之後,我們應當追隨大恩上師往生極樂世界。大恩上師的大願力,就是要攝受末法時代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在《勝利道歌》中,大恩上師迴向:
以此善根願諸眾,超越輪迴之深淵,
令諸心子皆歡喜,往生西方極樂剎。
在《懷業時語》中,大恩上師教導我們:
今起我等師徒之會眾,依於稀有總集之事業,
懷柔心境善巧之方便,令眾往生樂國我心語。
在《願海精髓》中,大恩上師如是發願:
凡結善惡之緣諸有情,此生命終往生極樂剎,
獲得阿彌陀佛親授記,祈願圓滿智悲力威德。
我們都是大恩上師的傳承弟子,應當敬依上師的教言,隨學上師發願,不但自己發願往生,還要以慈悲攝受一切有緣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永超生死苦輪。
上一篇:白話文四十八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