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0 08:48:59deepmind

廣論消文156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者。謂一切生最後邊際,咸不出死,此非所愛,此復能令惟受眾苦。

廣論消文156  15612-1577 

廣論科判

「癸二」: 正修苦諦

「子一」: 思惟生死總苦

「丑一」:思惟八苦

 

辰二、正修苦諦分三:一、思惟生死總苦  二、思惟別苦  三、攝義

第二,正修苦分二:一、思惟生死總苦;二、思惟別苦。

思惟總苦,即思惟總的六道生死痛苦;

思惟別苦,即分別思惟每一道特有的痛苦。      

巳一、思惟生死總苦分三:一、思惟八苦  二、思惟六苦  三、思惟三苦

初中分三:一、思惟八苦;二、思惟六苦;三、思惟三苦。今初。

*益西彭措堪布 廣論講授:思惟八苦*請參閱原文,內容很詳盡。 

申一、思惟生苦分三:

思惟生苦五相 特別思惟住胎之苦 攝義

酉一、思惟生苦五相

如是八苦之中,初思惟生苦分五。

八苦中首先思惟的是生苦,分五種苦相: 眾苦所隨之故; 粗重所隨之故; 眾苦所依之故; 煩惱所依之故;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之故。

【眾苦所隨故,生為苦者。謂諸有情那洛迦中,及諸一向惟苦餓鬼 ,並諸胎生、卵生,如是四類,於初生時,便有無量猛利苦受隨逐而生。】

因為眾苦相隨的緣故,所以一生下來,苦就跟著來了。有情地獄和一直感受痛苦的餓鬼,都在受苦中。其它的胎生、卵生,這四類只要一出生,一有了這個身體以後,無量的猛苦就隨著產生。

(以上四類有情以外的濕生與化生,不會出現受生時的猛利苦受。)

【粗重所隨故,生為苦者。謂三界一切諸行,為煩惱品粗重所隨,無堪能性,不自在轉。三界有情諸行生起,皆為煩惱品類粗重隨逐。總之,由有生住增長煩惱種子隨逐流轉,故無堪能安住善事,亦不如欲自在而轉。】

因為粗重(煩惱)所隨逐的緣故,一旦生了以後,煩惱也跟著來了。依靠業和煩惱所引生的三界一切諸行,都是被煩惱品粗重所隨逐,沒有堪能為善的本性,不能自主。三界有情各種業行的生起,都有煩惱粗重隨逐不離。總之,因為有新生的、安住的、增長的煩惱種子隨逐流轉,所以不堪能安住在善法上,也不能隨意自在而轉。

新譯廣論:

粗重相隨故生是苦-由於三界一切諸行是帶有「煩惱品粗重」,所以不堪為善亦不受操控。當我們一旦懷有三界有情諸行,便同樣被「煩惱品粗重」所縛。總之,由於諸行是帶有生、住、增長煩惱的種子,所以不堪為善,亦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控制它們。(粗重,梵:daustulya。藏: gnas ngan len。由於「煩惱業」的「隨眠」梵:anusaya,藏:bag nyal 或「種子」梵:bija,藏:sa bon 現行,令身心不堪修道,故名「粗重」)

【眾苦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三界既受生已,由此因緣,便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眾苦。】

因為眾苦所依的緣故,所以生是痛苦。在三界受生之後,由於這個受生因緣,就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眾苦。

【煩惱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生死既受生已,便於貪境、瞋境、癡境發生三毒,由此能令身心苦惱不靜、不安樂住,謂諸煩惱由種種門逼惱身心。】

因為是煩惱所依的緣故,所以生是痛苦。在生死中受生之後,便對貪境起貪、對瞋境起瞋、對癡境起癡,由這些因緣,能使有情身心處在苦惱不寂靜、不安樂的狀態中。也就是種種煩惱將從各個方面逼迫身心。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者。謂一切生最後邊際,咸不出死,此非所愛,此復能令惟受眾苦。】

出生後即不能自主邁向死亡的苦(這個法性法爾如是,本來就是如此)。有生就有死,生命的最終邊際就是死亡,不管喜不喜歡、願不願意,也只能承受這些苦。

【故應思惟如是生時,眾苦俱生、粗重俱生,生復能引衰老病等煩惱死亡,此亦能令受苦道理。】

所以,應當思惟在受生的同時,眾苦伴隨而生、煩惱品粗重伴隨而生。又從能引來說,一出生就開始走向衰老疾病等痛苦、也能引發煩惱、能引向死亡,以上五種都是使有情受苦的道理。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