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消文146-2 雖未獲得真能對治壞煩惱種,然由違緣令傷損故
廣論消文146-2 日常法師開示
【諸契經中及毘奈耶皆說:「諸業縱百劫不亡。」意謂未修四力對治;若如所說而以四力對治淨修,雖順定受,亦說能淨。《八千頌大疏》中云:「謂若凡是近對治品,可損減法,彼由成就有力對治,能畢竟盡如金穢等。正法障等一切皆是如所說法,由此正理,則妄執心,所作墮處可無餘盡。諸經說云『諸業雖百劫』等者,應知是說,若不修習能對治品;若不爾者,則違正理及違多經。說順定受,應知亦是如此所說。說不定者,雖不修習能對治品,然亦應知不定感果。」】
日常法師淺釋
前面說業造了一定不會消失,諸經及律典都說「諸業縱百劫不亡」,即使經過無量劫都不會消失。這個不亡是指沒有修對治,如果修對治一定可以清淨。就算順定受(一定要受的)也能清淨,何況是不定受。
八千頌就是《般若》。近對治品是指我們現在的四力懺法。正對治是要修證空性智慧,四力懺悔並不是煩惱的正對治,但是跟它靠近,跟它相似,而且也是正對治之前的準備,沒有這個近對治的話,正對治也修不起來。《般若八千頌大疏》說:修近對治法可以減少,或者整個去掉惡業,如果能夠成就這樣強而有力的對治,就能像去除金子上面的髒垢一樣,全部都可以去掉。我們所造的種種障礙當中,最嚴重的是正法障,而所有這些重障都可以去掉。由於這樣的道理,由妄執心(就是錯誤顛倒的邪執,這是所有的罪障當中最可怕的)所造的種種會墮落的惡業,都可以徹底淨除。經上說「諸業縱百劫不亡」,要了解這個是指不修對治,如果修了對治一定可以清淨的。所以反過來說,假定修對治卻不能清淨的話,那就與其他經論相違背了。說順定受(一定要感果受報的業)也是指沒有修對治而言。而不定受的業,是指不修對治它也不一定感果。
以上是大師先說明,然後引《八千頌大疏》來證成,處處告訴我們,修了懺悔,罪障一定能夠淨除。正因為前面說造了業一定不消失,請問這個「懺悔」的業消不消失?不消失。既然懺悔的業不消失,就像將木頭拿在手上,本來我手一放木頭會掉下來,現在我用手去托住它,如果一直托著,這塊木頭就不會掉下來。用手托就是比喻懺悔,用手托住則木頭就不掉下來,就像懺悔的力量在就不會墮落一般,這完全是同一個道理。
【如是由悔及防護等,傷損能感異熟功能者,雖遇餘緣,亦定不能感發異熟。如是由生邪見瞋恚,摧壞善根,亦復同爾。】
就像前面說的,由於修四力懺悔,就能夠把已經造的,能感得果報的業的功能拿掉,這個功能拿掉以後,將來雖然還會遇到緣,但不會感果,這個是對惡業來說。反過來,假定你有善根,可是又生起邪見、瞋恚,那善根也會壞掉的。也就是說所造的業不管善惡,惡業透由懺悔可以懺掉,善業由於生邪見、起瞋心也會毀掉,這個我們要注意。
【《分別熾然論》云:「若時善法,由生邪見、瞋恚虧損;或諸不善,若由厭訶、防護悔除,是等對治,傷損其力。彼等雖得眾緣會合,然由傷損若善不善種子功能,豈能有果從彼感發。由無緣合,時亦遷謝,豈非從其根本拔除。如經說云:『受持正法,雖其所有順定受惡,亦當變為於現法受。』又如說云:『復次諸往惡趣業,此唯能感頭痛許。』設作是云:『若尚有果,唯頭痛者,豈是從其根本拔耶?』諸惡業果,無餘圓滿,謂當感受那落迦苦,若尚不受那落迦中諸輕微苦,豈非即從根本拔除。於此略起頭痛等故,豈是本來原無果報。」】
《分別熾然論》說:善法由於起了邪見、瞋恚而虧損,或不善法由於後來追悔,真實去對治,而損傷它感果的功能,在這種狀態當中,所造的業已經損傷了,雖然其他的因緣還會現起,可是它不會感果。舉個比喻來說,就像一顆種子如果放在泥土裡,到了春天,有太陽光的照射、雨水的滋潤,它一定會發芽。如果把那顆種子放在火裡燒焦,然後丟在土裡,即使到了春天,陽光來了,水也來了,這顆種子仍然不會發芽!由邪見、瞋恚虧損善根,或由懺悔損惡業也是這樣。因為這個業感果的力量已經消失了,時間也過去了,所以這樣一來,等於從根本拔除一樣,這也是鼓勵我們造了業一定要懺悔。
經典告訴我們,造了惡業以後,能夠依照正法去做,那麼這個惡業雖然是將來要受的,因為懺悔了就變為現法受。可能本來要到惡趣的,現在只要感得小小的頭痛就解決了。我們總覺得修行人修行了,應該很好才對,有些人為什麼反而不好呢?這可能是重罪輕報,本來要到地獄裡去的,現在稍微受一點苦就好了。所以不要以為修行了就應該沒事;反過來說,有時稍微感覺一點苦受,就說我重罪輕報了,這不一定喔!可能是你造了惡業以後先現法受,下一世是更麻煩。所以不是從行相上判斷的,就像前面說懺悔了以後,不只是做幾個夢就算清淨,還要內善根有明顯地增長才行,最重要的還是要正確地了解正理以後,依照經教去觀察內心,拿法來校對它。以這個為主,其他的為輔,才能了解眼前到底是造惡業的現法受,將來還要墮地獄,還是真的重罪輕報。
有人說:既然還要受頭痛的果報,怎麼說是從根本拔除呢?要曉得本來要墮落地獄的,現在完全不受地獄之苦,只是一點頭痛而已,所以這個地獄的果報可以說完全拔除掉了;反過來說,你還是有一點頭痛,所以不能說沒有果報,這跟原來不造業還是不一樣的。
【雖未獲得真能對治壞煩惱種,然由違緣令傷損故,縱遇眾緣亦不感果,內外因果多是如是。故雖勤修眾多善法,若不防護瞋恚心等壞善之因,則如前說。故須勵力防護瞋等,精勤修習不善還出。】
大師再特別說,四力對治不是真能對治,真對治要智慧現起,把煩惱的種子徹底破壞掉。所以前面引的經論上面說是近對治。我們剛開始能修的就是近對治品,也就是修懺悔法。這個雖然不是真的對治,但是由於它令能感果的種子損傷了,所以雖然遇緣也不感果。不管內外因果都是這樣的,外因果就如一顆種子本來好好的,到時候一定會發芽,如果把種子燒焦或打碎,功能破壞了,它就不發芽了,這個是外因果;內因果就是我們造的業及其果。
所以我們雖然努力修很多的善法,如果不防護瞋心等的話,所修的善法會壞掉的,因此應該很努力地防護瞋等一切煩惱。特別說瞋是因為「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心一起什麼障礙都來了,而且瞋的果報是非常嚴重的,前面一再說,如果我們發瞋心,乃至於起了「這傢伙真討厭,不願看他!」這樣一個念頭,而對方是位菩薩的話,那就非常嚴重了。我們沒智慧,怎麼曉得他是不是菩薩,這是很實在的問題,所以我們應當努力去防護,精勤修習不善還出。
《大智度論》曾經引一個故事:有兩位菩薩一起修行,其中一位根很利,他知道很多方便,也了解空性,所以表面上好像行為不太嚴謹;另外一位持戒持得很嚴,他拿戒的標準去衡量對方,看對方總覺得不對勁,卻不曉得這個人是已經證得空性的菩薩,最後他因為瞋這位菩薩就墮落了。諸位!他是以佛法、戒的標準來衡量別人尚且墮落,我們現在拿世間的標準去衡量別人,這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所以但願大家一步一步地精益求精,不要停在這裡,這是我們學了這個應該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