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消文120-2 若諸異生諸語生,若諸自力證菩提,及諸勝子決定勝,增上生因戒非餘。
廣論消文120-2
【《海龍王請問經》云:「諸善法者,是諸人天眾生圓滿根本依處,聲聞獨覺菩提根本依處,無上正等菩提根本依處,何等名為根本依處?謂十善業。」】
《海龍王請問經》說:所有的善法便是一切人、天有情圓滿的根本依處,聲聞菩提和獨覺菩提的根本依處,及無上正等正覺的根本依處。這些根本依處是什麼?這就是十種善業。
【又云:「龍王,譬如一切聚落、都城、市埠、方邑、國土、王宮,一切草、木、藥物、樹林,一切事業邊際,一切種子集聚,生一切榖,若耕若耘,及諸大種,皆依地住,地是彼等所依處所。龍王,如是此諸十善業道,是生人天,得學無學諸沙門果,獨覺菩提,及諸菩薩一切妙行,一切佛法所依止處。」】
同經又說:龍王,譬如一切村落、城市、市集、地區、國家、王宮,一切草木、藥材、樹林,一切事業、一切種子的集聚、莊稼的生長和耕耘收成,及一切大種元素皆是依靠大地,大地是它們的根處。龍王,這些十善業道亦同樣是投生於人、天的根源,證得有學、無學(註1)沙門果位的根源,獨覺菩提的根源,一切菩薩行的根源,與及一切佛德的根源。
註1
有學和無學 丁福保大辭典
(術語)小乘四果之聖者中,前三果謂之有學,第四果謂之無學。以前三果尚有可修學之道故也。法華玄贊一曰:「戒定慧三,正為學體。進趣修習,名為有學。進趣圓滿,止息修習,名為無學。」梵Śaikṣa。
學無學 佛光大辭典
梵語 śaiksa-aśaiksa,巴利語 sekha-asekha。「學」與「無學」之並稱。學,即有學,指雖已覺四諦之理,但因未斷煩惱,故仍須學習戒、定、慧三學者。在四向四果中,除最後之阿羅漢果外,其餘四向三果等七者皆為有學;相對於此,證得阿羅漢果者,已斷盡一切煩惱而無所學習,稱為無學。以上係小乘之說,大乘佛教則謂十地以前之菩薩皆為有學,佛果方為無學。法華文句卷八上(大三四‧一○七中〕:「研真斷惑名為學,真窮惑盡名無學。研修真理,慕求勝見,名之為學,學位在三果四向真無漏慧也。阿羅漢果研理已窮,勝見已極,無所復學,故名無學。」〔法華經卷二譬喻品、法華義疏卷九〕(參閱「阿羅漢」3692) p6217
【是故《十地經》中,稱讚遠離十不善戒所有義理。《入中論》中亦總攝云:「若諸異生諸語生,若諸自力證菩提,及諸勝子決定勝,增上生因戒非餘。」】
所以,對佛陀在《十地經》,讚嘆斷十不善業道的戒律,《入中論》也總攝其內涵而說:異生(凡夫)、佛語所生(聲聞)、自力證菩提(獨覺)和勝子(亦即佛子、菩薩),他們的「決定勝」及「增上生」之因,除了戒律外再沒有其他東西。
(合註:並非排除有其他因緣,而是成就殊勝的增上生和決定勝,一定與戒律相關聯,就是說捨棄戒律就無法承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