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0 08:29:54deepmind

廣論消文 53-3

廣論消文53-3    50頁末行-528

轉貼 - 小小魚部落格

日常師父關於「精勤修習悎寤瑜伽」的精采開示

 

【三者謂應作是思,如我今日勤修悎寤,及諸善法,明日亦應如是勤修,由是,於善欲樂相續,雖忘念中亦能精勤修上上品。】

第三個要這樣的思惟,說我現在這個地方修,你看不要說白天,晚上睡覺都修這個善法;今天這樣,明天也這樣。因為你繼續不斷的這樣的思惟,所以你這個心意、意樂,這個善法欲的意樂,繼續的,相續。那個相續有個什麼好處?我們現在的內心當中,隨順無明的這個心裡的相續,拿掉了。在這種狀態當中,因為你的相續一直是善法,所以你就是忘念當中,你忘失了,還在用功。

 

我們現在怎麼呢?這個要對比一下,那個才了解。因為我們現在沒有正式的修過這個內容,所以平常的時候,心裡面一直跟煩惱,隨著煩惱轉;就這麼,自己不曉得為什麼事情,煩煩惱惱的,就是這樣,就覺得坐立不安,那有的時候,稍微弄得好一點,那時候覺得好得很,實際上這個「好得很」,也就是說這個粗猛煩惱,不現行的時候。那麼這種情況之下,你只有正念提起來,還勉強可以,正念一掉掉的話,他一定是這個煩惱相都在那個轉。我們平常為什麼不相應呢?就是因為我們的相續在煩惱當中;既然在煩惱當中相續的話,當然啦,不管你提起來提不起來,都是隨順著煩惱走。現在你那個相續,就是你的身心已經有了善法欲,對這個善法的欲樂相續當中;所以你內心的這種心識等流,一直是跟著那個善法隨順的。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就算你沒有提起正念,睡眠的時候,它那個善法還在那裡向前走。平常我們說求戒,得戒體,那就是這個東西,說起來。將來正講這個東西的會告訴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在忘念當中,他也精進,而且修上品的精進。請問,忘念的時候都修上品的精進,你正念的時候還有不修行的嗎?那問題解決了。

 

【此食睡行,若能無罪,具義而行,現見能遮眾多無義虛耗壽數故。】

假定說你吃飯睡眠都能夠沒有錯誤,而又正確的如法如理的,對你有意義的這樣去做的話,那太好了。我們眼前看的很清楚的,能夠遮止很多無義的事情,這個很清楚。我們平常的睡眠、吃飯,增長罪過,都是亳無意義的。我們一生的壽命,就這麼輕輕鬆鬆的浪費掉,能夠這樣的話,都派上用場。

 

【如聖者無著引經,如所抉擇,而為解說。】

所以現在照著無著菩薩引著經論,經過的抉擇。就是說,已經把它分析得很清楚明白,這地方跟大家說明。

 

【如是唯除正修時中所有不共修法之外,加行正行完結,中間諸應行者,從此乃至毘缽舍那,所修一切所緣行相,皆如是行。】

好了,現在說除了正修,正修的時候,你所緣的這個行相不共的。什麼叫不共?就是你特別的,說我念阿彌陀佛,對!那麼我緣的那個就是阿彌陀佛。我念觀世音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或者然後呢我在這兒參一個「什麼是你本來面目?」,那是各人各的,不共同的。除此以外,那麼前面的加行、正行、完結、中間,就是說,除了正修以外,其他的中間,所有的一切,我們該做的事情,通通在這裡,都應該這樣去做。

 

現在我們想想看,如果是你能這樣做的話,你還有惡業嗎?沒有了。如果你能這樣做,善業不夠嗎?當然,現在你一直在善業當中,好了;而且這個善業產生什麼?相續的現行,一直在現行當中。將來我們會曉得的,你真正生死的時候,引發你下一生的什麼?就是到臨終的時候那個最後一念的現行,那就是這個東西帶我們到下一生去。我們現在呢整個的這個現行,都在煩惱當中。所以為什麼,儘管你念佛,嘴巴在那念佛,心裡還在煩惱相應。精神這麼旺健,可以打起精神來都提不起。臨終的時候病苦,苦成這個樣子,你能提得起來了嗎?所以那個時候,就算你拿一個大喇叭擺在你耳朵裡面唸,唸佛,你也沒用。你會覺得我痛得要命,你們還吵我幹什麼啊?這千真萬確的。不要說臨終,就現在,比如說精神好端端的,跑的來叫你去做一件事情,做這個事情,這麼麻煩!我們心裡都這樣想,何況生病的時候?所以當你真正慢慢的去做的時候,到那時候就好了,那個靠什麼?就是靠我們現在還壯健的時候,真正重要的都在眼前,千萬不要現在壯健時候的那點小聰明,害了自己,保護無始以來的大冤家,保護這個我,你錯了,你保護它,結果修了半天,這個我是越來越增長,越來越大,我就是生死的根本。那麼他前面告訴我們,這個四種資糧,已經解釋清楚了。

 

【已釋中間所應行說。】

正修以後,中間應該怎麼辦?正助雙修,他這裡告訴我們正助雙修,美不美啊?在我的感覺當中,實在好!這是原則,你用這個原則不管你做什麼事情,百分之百一點漏洞都沒有,就是一點漏洞都沒有,那是告訴我們約略的解釋一下,還是約略的,大略的告訴我們;細緻,倒是千真萬確的,所以後面告訴我們的就是關於這前面大綱的真實內容,所以如果說大家條件夠了,你聽了前面已經會,已經能做,萬一我們不能做,對不起,聽見了那個沒有真的懂,那麼好好的學下去,他每個地方會告訴我們清清楚楚,就這樣,你認識了以後,修行的確一定能夠成功。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