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1 02:12:50小段

《任天堂流淚》

我從不否認,我是個熱愛打機但並不熱衷的人。因此我不至會因為打機而廢寢忘食、不休不眠甚至猝死上頭條。然而沒有「打機」,那末我或很多人又會發現自己的生命似乎缺少了甚麼。打機可以成為你的呼吸,但又可以甚麼都不是,因為這動作本身就是如此無所不在。因之我一直討厭人們痛心疾呼打機損人成績壞人心智。塵埃太多還是呼吸不斷死不了,別硬推責任好不好?

而在回歸十年、碼頭清拆,人們都趕著提出「集體回憶」時,我最先想起的名字是Game boy。這個名字在我們這一代之間,大概不論男女都不會陌生。特別是灰色機黑白mon,機身像小學生筆盒大小的那款。對在九十年代成長的小朋友來說,除了龍珠勇者美少女外,它就是成長的最有力icon。沒有人不記得俄羅斯方塊、孖寶兄弟、坦克大戰、超音鼠等等等等。

Game boy也是我人生中第一件真正接觸和擁有的電玩。紅白機、世嘉、超任、PS等等當然都有玩,但礙於家人反對,便不能徹天徹夜盤在朋友家中玩樂。除了Game boy,小時候自然也有央買遊戲機,然而母親不愛也不許我打機,Game boy倒變了多年來唯一感恩滿足的賞賜。然而怎說也好,小時侯還是很渴望得到像PS、超任等的電視遊戲機。沒甚麼啦,就一個彩色的對比也夠叫Game boy給掛了,更遑論遊戲的複雜耐玩程度。別說有Game boy Color,你自己看看兩個效果也心知肚明。

只是說來好笑,後來我才發現自己不怎豐富的電玩史中大都跟任天堂有關,也可算有個任天堂的情意結。從自小陪伴左右的Game boy,身邊朋友的N64超任,及至現在的NDS和Wii;Sony的PS家族我倒沒甚麼回憶和感情。任天堂,似乎是我生命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名字。未必談得上「冇佢冇我」的誇張,但卻是我成長的養份。而來到今天,就更欣賞任天堂。除手中的NDSL和友濟間的Wii,其近年的「翻身」更叫人目不暇給。若看電影有李小龍,任天堂便是打電玩中的最大啟發揭示。

獨生子的關係,小時侯一個在家中面對四面牆,除了渴望有N64、PS,更渴望身邊有個人陪自己一起打機一起叫。許是有電腦、許是NDS其portable的方便,許是自己連把遊戲機搬出搬入插電視也懶,現在已提不起勁去買電視遊戲機。又或者,是自己清楚買回來,已不會有人徹天徹夜陪自己玩。一個人打機是滿足又失落的,但依然不可或缺。而電玩當中,當然還包括了一份經過和感情。黑白的mon變彩色,按鍵變touch screen。俄羅斯方塊、孖寶兄弟、坦克大戰、冒險島、幽遊白書、Mario Kart、應援團、Cooking Mama、右腦之達人、超執刀……都像一隻隻脫落的乳齒,在成長中窩心得讓人流淚。

上一篇:《有病呻吟》

下一篇:《有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