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2 11:00:00Julin
[懸疑療癒]《惡魔學者》。心靈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裡 - 安德魯・派柏 / 大塊文化
對於眼睛所看不見的,世人多有所質疑,其實倒也無可厚非,但幾個月前由公視、HBO Asia和新加坡稜聚傳播跨國合製的戲劇《通靈少女》,播出後獲得廣泛的讚譽,卻又像是在反映對大部份的人來說,無論相信與否,無形的世界仍舊充滿吸引力。
閱讀這本書時,不難發現書裡引用的字句,絕大部分來自約翰・密爾頓的《失樂園》,一方面固然得以和大衛・厄曼的學術背景相互呼應,不過,更多時候,卻是透過字句營造出的意象,刺激人的腦袋,跑出更多想法,同時,也將腦袋中現有的知識(特別是宗教信仰)融合一起。
“心智自得其所,從其間 地獄可當成天堂,天堂也成了地獄”
讀到這幾句,自己想到的是『相由心生』四個字,還有一個故事,細節是忘得差不多了,不過卻始終記得當中的兩個畫面,都是手裡拿著長筷子,一組人馬是頻頻抱怨,自己的筷子老和鄰座的筷子碰在一塊兒,搞了很久還是吃不到菜,可另一組人馬則是用自己的筷子,夾菜餵給對面的人吃,呈現出和樂融融的景象。
所謂的天堂與地獄,其實不完全是在談論死後的世界,大多時候只在一念之間,倘若遇到挫折,就怪別人給自己壓力,希望別人順自己的意,把慰藉或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事與願違時直接將矛頭指向他人,別說他人無辜了,用這種態度來面對人生,怕是活著就像身處在地獄一般。
認真說起來,《惡魔學者》的用意不在證明天堂和地獄是否存在,比較像是藉由大衛・厄曼與撒旦及其門徒交手、尋覓女兒黛絲的過程,來反映出心理的種種問題[或許可喚作心魔],應該沒有人喜歡被當成惡魔看待,但我們卻又會不經意地,做出些向(惡)魔靠攏、親近(惡)魔的行為,說起來還真是矛盾。
西方言撒旦、惡魔,稱呼其為墮落的天使,換言之,其身上也擁有成為天使的特質,而東方則是偏好講妖魔鬼怪,巧的是佛教的四生六道中有一阿修羅道(魔道),進此道者,其實也或多或少有修持、修行,有成仙做佛的條件,只是因為捨棄不了發脾氣、嗔怒、貪求或其他利己念想,尚且無法達到仙佛無欲無求的境界,因此才墮入此道。
且不管究竟是因為主角無法接受至親離去所想像出來的場景,抑或真的有魔鬼、通往地獄的冥河,然而無論是情節的鋪陳推移、詭譎不已的氛圍、真假難辨的畫面,加上都是由親人(父親對女兒)這個點出發,都讓自己在閱讀《惡魔學者》時,不禁想起《靈異港灣》,儘管作者並非同一人。
在融合宗教、神話等元素的《惡魔學者》中,我們不僅僅瞥見了人性脆弱的一面(人性弱點),也感受到了大衛・厄曼的堅強信念,跟隨他的腳步,某些情感被療癒的同時,心靈似乎也越來越澄澈,到底得憑藉什麼才足以對抗,只能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喜怒哀樂的鑰匙不應該交付他人。
以現在為主、穿插著過去的敘事方式,讓讀者可更輕易理解背景,更深入感受隱藏其間、錯綜複雜的情緒流動,流暢平實的文字之下,蘊含親人逝去的悲慟,對女兒的極度思念,無以復加的父愛以及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誼,時而抑鬱憂愁,時而溫暖人心,娓娓道出一段漫長又動人的心路歷程。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閱讀這本書時,不難發現書裡引用的字句,絕大部分來自約翰・密爾頓的《失樂園》,一方面固然得以和大衛・厄曼的學術背景相互呼應,不過,更多時候,卻是透過字句營造出的意象,刺激人的腦袋,跑出更多想法,同時,也將腦袋中現有的知識(特別是宗教信仰)融合一起。
“心智自得其所,從其間 地獄可當成天堂,天堂也成了地獄”
讀到這幾句,自己想到的是『相由心生』四個字,還有一個故事,細節是忘得差不多了,不過卻始終記得當中的兩個畫面,都是手裡拿著長筷子,一組人馬是頻頻抱怨,自己的筷子老和鄰座的筷子碰在一塊兒,搞了很久還是吃不到菜,可另一組人馬則是用自己的筷子,夾菜餵給對面的人吃,呈現出和樂融融的景象。
所謂的天堂與地獄,其實不完全是在談論死後的世界,大多時候只在一念之間,倘若遇到挫折,就怪別人給自己壓力,希望別人順自己的意,把慰藉或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事與願違時直接將矛頭指向他人,別說他人無辜了,用這種態度來面對人生,怕是活著就像身處在地獄一般。
認真說起來,《惡魔學者》的用意不在證明天堂和地獄是否存在,比較像是藉由大衛・厄曼與撒旦及其門徒交手、尋覓女兒黛絲的過程,來反映出心理的種種問題[或許可喚作心魔],應該沒有人喜歡被當成惡魔看待,但我們卻又會不經意地,做出些向(惡)魔靠攏、親近(惡)魔的行為,說起來還真是矛盾。
西方言撒旦、惡魔,稱呼其為墮落的天使,換言之,其身上也擁有成為天使的特質,而東方則是偏好講妖魔鬼怪,巧的是佛教的四生六道中有一阿修羅道(魔道),進此道者,其實也或多或少有修持、修行,有成仙做佛的條件,只是因為捨棄不了發脾氣、嗔怒、貪求或其他利己念想,尚且無法達到仙佛無欲無求的境界,因此才墮入此道。
且不管究竟是因為主角無法接受至親離去所想像出來的場景,抑或真的有魔鬼、通往地獄的冥河,然而無論是情節的鋪陳推移、詭譎不已的氛圍、真假難辨的畫面,加上都是由親人(父親對女兒)這個點出發,都讓自己在閱讀《惡魔學者》時,不禁想起《靈異港灣》,儘管作者並非同一人。
在融合宗教、神話等元素的《惡魔學者》中,我們不僅僅瞥見了人性脆弱的一面(人性弱點),也感受到了大衛・厄曼的堅強信念,跟隨他的腳步,某些情感被療癒的同時,心靈似乎也越來越澄澈,到底得憑藉什麼才足以對抗,只能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喜怒哀樂的鑰匙不應該交付他人。
以現在為主、穿插著過去的敘事方式,讓讀者可更輕易理解背景,更深入感受隱藏其間、錯綜複雜的情緒流動,流暢平實的文字之下,蘊含親人逝去的悲慟,對女兒的極度思念,無以復加的父愛以及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誼,時而抑鬱憂愁,時而溫暖人心,娓娓道出一段漫長又動人的心路歷程。
【內容介紹】
大衛.厄曼在大學教授宗教故事、神話,精研約翰.密爾頓的作品《失樂園》,以及《聖經》裡的撒旦,還有古文明中的惡魔活動。他雖然是惡魔專家,卻是無神論者,深信魔鬼、天使、天堂、地獄……是人們憑空捏造的產物。
大衛為了暫時擺脫氣氛低迷的家,接受來源十分保密的邀約,帶著黛絲到威尼斯,觀察某種神祕現象。在威尼斯聖十字3627,接待大衛的人留下手電筒和錄影機就匆匆離去。他在僅能以手電筒照明的情況下,拍攝到令人啞口無言的景象。
驚慌失神的大衛逃出聖十字3627,回到旅館找黛絲。這時,耳邊有聲音催促他去旅館屋頂——只見眼神詭異的黛絲,一腳站在屋頂邊緣,一腳懸空。大衛抓緊黛絲的手,但她卻用力掙脫。接著她雙手大張,猶如飛翔的翅膀,隨著氣流緩緩墜落。墜落之前,黛絲用盡所有力氣對大衛說出她的懇求:找到我。
【作者介紹】
安德魯.派柏(Andrew Pyper)
1968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斯特拉特福,是多倫多大學法律系學士、麥吉爾大學英語文學學士與碩士。他在1996年取得律師資格,但從未執業。
派柏初試啼聲的作品是短篇故事集《親吻我》(Kiss Me),在1996年出版後大受好評。之後派柏獲邀前往育空地區的道森市博頓宅邸擔任駐地作家,也在特倫特大學的尚普蘭學院擔任講師。
派柏陸續出版五部長篇小說。第一本小說《失落女孩》(Lost Girl)是《環球郵報》1999年的名著佳選,也獲選《紐約時報》與《倫敦標準晚報》「最值得關注的小說」(2000年),並改編為電視影集。第二本小說《貿易任務》(The Trade, 2002)獲選為《多倫多星報》的年度十大好書。第三本小說《野火季》(Wildfire Season, 2005)為《環球郵報》年度最佳好書,在英國、加拿大、美國和荷蘭廣受好評。第四部小說《殺戮循環》(The Killing Circle, 2008)不僅是加拿大的暢銷書,也在荷蘭、西班牙、德國、義大利、葡萄牙和日本等國發行。第五部小說《守護者》(The Guardians, 2011)獲選當年《環球郵報》的百大好書。
派柏的寫作功力在第六本小說《惡魔學者》發行後,贏得更多的注目。獲選為2014年國際驚悚作家協會的最佳小說、《出版人週刊》2013年春季十大推理恐怖小說、美國書商協會2013年度選書、亞馬遜網站2013年度選書。電影版權已經由環球影業,及以《阿甘正傳》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的公司ImageMovers取得,電影拍攝工作籌備中。
◎作者/安德魯・派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