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0 00:00:00Justy

好複雜的情緒阿~~~






這篇我想寫寫我對這本【沒有不受教的孩子】的讀後感. 先謝謝Livia借我這本書!我已經久仰這位作者的大名好久了,老實說我對這本書真是又愛又恨阿~~~因為我既同意又不太苟同阿阿阿



先來說我認同的部份:

基本上作者林奐均小姐呢,提倡一種K.I.C.K的教養法. K就是Kind,心平氣和,I就是immediate即時,C是Consistent一致,最後一個K又是kind心平氣和(不曉得是說教養前後都要心平氣和,還是只是找不到別的K來完成kick這個單字XD)我個人也非常同意管教小孩要心平氣和要一致要即時. 雖然我知道小孩很盧的時候要冷靜真的很難,可是這部份我真的有在學習~~


另外我也同意,可以對小孩說“不“這個字. 不曉得是哪個專家提倡,如果對小孩一直說不小孩長大就會一直對妳說不.導致很多人都不敢對小孩說不,連我娘也一直耳提面命叫我“不要跟小孩說不“喔這樣(好饒舌阿這段!)可是我真的覺得這樣不合理耶,小孩有自己的思想他說“不“也是他的權力吧!而且畢竟當今社會就是有“不“這個字阿,小時候就算不跟他說不長大還是會有很多人這樣跟他說.比如說

14歲的國中生:我要徹夜不歸跟朋友在外面鬼混
父母:不行!!!

出了社會的上班族:我要加薪,然後一個星期只進公司三天
老闆:不行!!!

兩個小孩的爸爸:乾脆把小孩的教育基金拿來買一輛重型機車吧
妻子:不行!!!<---我發誓我沒有在影射k穩XD


又,(不知道哪一個)專家說,不是不能說不,而是把句型重新組織,句子裡面沒有“不“字, 所以,

如果小孩跑到馬路上,我們要說“媽媽覺得在人行道走比較安全“,
但小孩可能在想“可是在馬路玩比較好玩耶“
如果小孩打算把鑰匙插到插座孔,我們要說“鑰匙是拿來開門的喔“
但小孩可能在想“可是插在這裡剛剛好耶“

不可以的事情就是不可以阿阿阿~~~~很多時候在很緊急的狀況下,其實我真的來不及想“句子裡面沒有不“的講法耶...像林奐均說的,先讓小孩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這樣我們至少可以知道就算離開我們視線一下子小孩也不會自己去做些危險的事.





好了,來講我不認同的部份了


K.I.C.K教養法是真的很棒,可是當小孩犯錯了要處罰時,他們是心平氣和溫柔婉約地...打小孩@@ 而且整本書花了不少篇幅跟力氣來合理化打小孩這件事,我看了背脊一直涼起來. 而且她有分喔,一種是充滿愛的打,另一種是發洩情緒的打,作者只贊同充滿愛的打,可是,這兩者其實很難分耶,有些父母可能一開始是充滿愛的打小孩打到後來就一發不可收拾阿~~~


比方說,在第65頁的地方,作者說如果他們參加一個趴踢,小孩不守規矩的話,她會帶到沒人的地方打她三下,只要花兩分鐘,小孩痛了就知道教訓,另外一種別人的方法是,如果小孩一不乖他們就全家離開趴踢回家,之後兩小時全家都會沈溺在難過失望的心情. 她覺得“打“是比較迅速有效的方法(作者好像非常追求迅速這件事)對我來說,教育小孩是最重要的事,失掉一兩次玩樂的機會對我來說沒什麼好失望難過的. 我也問了k穩同樣的問題,他的答案也是“全家回家,不打小孩!“


總之,作者認為對付所有小孩的壞習慣還有不好的規矩(像是搶玩具,尖叫,發脾氣之類的),就是要立即,馬上,每次,看到一次打一次. 她覺得只要打得夠勤勞夠痛的話,小孩可以很快戒掉壞習慣,被打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少最後達到不用打小孩的境界這樣. 這又讓我想到之前粉圓一歲多的時候有咬指甲的壞習慣,當時只要看到我們都會制止,可是也沒有使用打她或是在指甲上塗萬金油這類比較激烈的手段,結果大家猜怎麼著?當她兩歲半一去上學後她就不再咬指甲了@@原來之前整天閒閒在家沒事做,窮極無聊之下她就咬指甲,一上學讓她好忙碌整個忘了要咬指甲啦~~就這樣自己戒掉了. 要是當初我每看到一次就打她一頓那粉圓不就太可憐了嗎?


話又說回來,有些父母不打小孩可是會用言語辱罵小孩,那比打人還糟糕千萬倍阿阿阿,至於作者她們家小孩在書上的每張照片都笑的很燦爛,看來這個方法在她們家應該很有用,打不打小孩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看來“態度“才是關鍵! 人家寫到可以出書也一定有她的道理,這些教養法也都是合則來不合則去,我可以參考人家很棒的點子,如果不認同的部份...我就假裝沒看到好了XD




崙子 2012-01-31 02:02:37

新年快樂~~

小朋友的個性不同
教導的方式也會不盡相同
其實最終的目的都一樣
"不希望孩子變壞"
所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教小孩就好了
專家的經驗真的只能當做"經驗" !!!

版主回應
新年快樂!

是阿
我也覺得自己比較了解小孩
還是用字擠的方法比較好:)
2012-01-31 13:25:48
Samatha 2012-01-30 09:54:18

Justy新年快樂
原來我返鄉過年 錯過這麼多篇

棒下出孝子 早已不合時宜哩

我家老大可以打罵... 吃硬
老二可不行 苦口婆心講理才行咧...軟硬不吃
老三只要用苦肉計就好...吃軟

真的看個性滴

版主回應
我覺得真的得看小孩耶
有的小孩可能需要這樣激烈一點的手段
有的不用
但是她這樣寫感覺就很像,只要用這個方法小孩都會很聽話一樣..
所以有點不認同:)
2012-01-30 14: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