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2 07:58:51夢天使

生命的故事,多半是刪節號……

        1.高中必修三堂課:學業,社團,朋友超過戀人未滿

    周六班結業這天一早,禹賢昀流連在書牆前回望童年,不知道有多少個孩子,就是在創作坊書牆前長大。記得,他寫過〈在創作坊,我長大〉https://mypaper.pchome.com.tw/joyhi5877/post/1379532529:「老師讓我們辯論,也讓大家互相了解、合作、並且競爭,我們不只學會了寫作技巧,還對寫作生出不同的感受和領略。一直記著有篇作品是〈我出書了〉,我們出版自己的書,想書名,辦讀書會,真的很有趣,把以前不愛寫作的怠惰翻轉為喜愛,為文學之路畫下一件又一件有趣的印記。」

    這孩子始終保持著「不斷長大」的學習活力,不是依賴補習班,而是周休日習慣在中壢圖書館的綠蔭窗前複習功課,即使醫生的勞碌、醫療糾紛和報酬縮水,慢慢成為打趣話題,他仍然以醫學研究社團為「紓壓」出口,最棒的是,從國中開始,心裡始終藏著抹美麗的影子,那是信心和希望的源頭。

    還記得這孩子在創作坊時,寫作巡堂,有時不為什麼,我就是喜歡沒有原因地叫了聲賢昀的名字。賢昀,賢昀,一朵閒雲。無論何時何地,總會把溫潤一起送來,就連伴手禮「桃香花米酥」也是充滿道德高度的義賣喔!

    沒多久,賢昀的同班同學徐羽辰也到了!羽辰,也是個擁有充滿美好象徵的好名字。佔地支第五,早上七點到九點,剛剛好的開始,最美的時光,所以,「辰」也被延伸為時運,甚至是日月星體的統攝。這個名字真好,可以穿上充滿能量的羽翼,飛往幸福的地方。

    小五時,羽辰寫了〈黑洞星〉,提醒大家,別輕易被「黑洞星人」綁架。老師們好喜歡啊!特別在粉專分享;後來,她製作繪本〈黑洞星〉https://mypaper.pchome.com.tw/joyhi5877/post/1378686991,獲桃園市教育局親子繪本賽第二名,封面上是即將被吸進黑洞的立體的一雙腳,因為3C產品,人與人的關係像高樓大廈彼此隔絕,有任植物,沒有聲息,一個又一個駝著背的人,眼睛充滿血絲,安安靜靜的活著,最為荒謬的是操控這個世界的神秘力量,背後只是一個五年級的小男孩。這本書,提醒大家,有人覺得滑手機是放鬆,但能放下手機盡情享受生活,是幸福;最具文學情味的是,出版發行是「全家好快樂」出版社,羽辰和家人一起捕捉了幸福。

    總想創造「更好的大環境」的羽辰,積極參與「模擬聯合國」社團,為自己建構出更寬闊的國際視野,試著解決更具挑戰性的議題;但也從不忽略「身邊的小幸福」。她準備了一束花,毓庭老師開心地說:「這是創作坊孩子送給我的第一束花。」

    我們能夠在某些時候成為某個人的「第一」,確實就慢慢靠近了創造幸福的天使。

    世界上竟然有這麼美好的工作,所有傷透腦筋的孕養艱勞都讓爸爸媽媽負擔了,我們只要好好承接,所有意想不到的精彩。記得一朵閒雲和一些些飛翔的美好時光,人生多了這麼些會發光的美好,就夠了。         2.把人生活成浪漫愛情片

    畇妃和芯丞不同班,任何時候補課時相遇,兩個孩子總是特別親密。我一直不知道原因,直到結業時畇妃回顧,在創作坊最難忘的是:「剛到創作坊,分組討論時和同學不熟,一時有點尷尬。秋芳老師讓我們互相寫信,透過文字,試著把說不出口的話整理一下,這樣就熟了。」

    教學活動「卡關」時,每個老師都會有一些小小的要求,也許老師們都忘了,但是,孩子記得,這一次又一次開鑿的痕跡,也會留在「成長的模板」裡。這之後,畇妃在每篇作文簿書眉固定寫下「PS.」,說說自己的心情、分享學校生活、聊聊老師的衣飾、講一下「為什麼會咬到舌頭」這一類生活中的謎……

    一直覺得人生是浪漫愛情片的畇妃,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最熟悉的戀人,就算失去一切,也要用盡心思保護,真正的自我,就是一種浪漫的過程,在自己身上找到真正的摯愛,就是生活美妙的開始。她寫了封動人的信:「老師,今天是創作坊的結業式,暑假因為有事情所以沒辦法再給您教導,也就是說,算是來到這裡的最後一天,我真的又不捨又感激,我回想著自己寫過的每一篇作文、每一個字,和那些小小的「PS.!」,都讓我覺得好溫暖,心想,即便每周六不再來創作坊了,我也可以自己練習寫作,像老師說的,對字多一點感覺,我覺得這部分可以更好!一開始我常懊惱作文該如何寫?該怎麼觸動人心?現在我什麼都不想了,寫作對於我,就好像是令人有短暫放鬆時刻,把我對這個世界的想法,一點一滴的刻劃下來,我覺得很幸福。在創作坊中,我交到了朋友,看過各色各樣的文章,在未來,我學習情感、政治,或者其他沒去過的土地,努力享受著生活所帶來的美好。我想成為一個對每一件事都保持好奇的大人,慢慢探索,慢慢發覺心中所想,老師,您帶給我的,就是這些感受,能成為您的學生,我打從心底的開心!愛您!接下來的人生裡,不斷的嘗試,永遠不要害怕!愛自己也善待他人~

    最後,她留下另一封信,請我當小郵差,下午給芯丞。好像我們心上有一把鎖,沒有鑰匙,有一些人、有一些故事,無須觸碰,就走進來了。創作坊畫下句號,孩子們的故事,仍然是刪節號……         3.笑,送別時最美麗的調料

    結業時,提醒孩子們,無論接受多少教育,離開校園後,最基本的自我要求就是「養自己」,千萬不能再和爸媽媽伸手要零用錢喔!讓孩子們寫〈我會一直堅持〉,反覆強調,只要我們一直做著熱情又專長的事,一定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過得越來越像自己喜歡的樣子。

    宜君寫著,自己會一直堅持在繪畫、美勞的各種嘗試,把「美」活用在生活裡。她親手做了把小巧的乾燥花,還有一個好可愛的毛線別針,鵝蛋臉,精巧的化妝,該不會是送給無臉男一張臉吧?我開心地問:「哇,你做的是無臉男嗎?」

    「不是。」她搖搖頭,靦腆一笑:「我做的,是你。」

    同班同學聽到我們這段無厘頭的笑話,都笑翻了。回到家,抽出卡片,宜均深情記錄著這是「帶圍巾的秋芳老師」。毛線的暖,勾出同樣溫暖的記憶。喜歡畫畫的孩子們,總是這麼認真地留意著我的耳環、圍巾、毛融融的拖鞋……

    無臉男,毛線別針,再找出圍巾素描的黑白線條相互呼應。宜均說過:「記憶,如同火車開進隧道。一片亮藍轉場成黑暗,如此強烈,成了心中的印子,這突來的黑暗總讓我們深思,別忘了,隧道盡頭總會有慢慢降臨的光明。」

    最後一學期最後一堂課最後一班的這場充滿誤解和美麗的「送別儀式」,把離別的不捨,慢慢烘焙成淺淺的微笑,有一些來不及說出來的甜蜜,靜靜的,滲到記憶裡,從無臉男、毛線別針到圍巾素描,都是隧道盡處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