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坊元曲CD
編選詩詞曲的選本,最簡單的排序是作者的出生序,同時可以檢視出時代背景和社會氛圍;有時候,可以依循出道序,凸顯出創作者生活模式和文學嚮往形成的差異。最常用的編輯手法則是因應主題、情緒,嶄露出強烈的風格特色。
創作坊在2017年秋後,紙本《元曲選》循著出生序,秩序地揭示時空環境;隨著一整本曲選的整理內化後,重新以素材和心情的分類,交由低幼孩子們青澀的嫩聲全本朗誦,再透過創作坊音樂總監吳毓庭的古典音樂後製,做成很棒的有聲書《元曲選》。
第一首樂曲,結合劉秉忠〈乾荷葉〉和白樸的〈沉醉東風----漁夫〉、〈慶東原〉,搭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交響組曲《天方夜譚》之〈大海和辛巴達的船〉,優雅中有試探、有壓抑,也有時代翻新的等待。第二首,刻意調整貝多芬《第五號大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由小聲而大聲,引領著孩子們反覆誦讀關漢卿〈《不伏老》----尾聲〉中的第一句:「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由慢而快,形成「跳豆」般的動畫情趣。
第三首德布西〈月光〉中的反覆行吟,踟躕周折,一如姚燧〈憑闌人----寄征衣〉、盧摯〈蟾宮曲〉和徐再思〈蟾宮曲----春情〉的纏綿反覆。第四首,轉進柯賴里〈田園曲〉華麗宴會般的悠揚,一開場即旋展出第四首〈塞鴻秋----村夫飲〉和王磬〈滿庭芳----失雞〉的歡會自娛。
這四首循著一慢一快、一慢一快的對稱速率前進,同樣的快和慢之間,彼此又存有差異。第一首的慢多了些豐富優雅、第三首的慢顯得簡淨幽靜;第二首的快是「自歌自舞自徘徊」的率性;第四首的快,兜住了越來越擁擠的人情故事。
第五首,德弗札克〈浪漫曲〉的簡單鋼琴,流轉出馬致遠〈清江引----野興〉、張可久〈清江引----幽居〉、貫雲石〈清江引----惜別〉這三首〈清江引〉,宛如一條小溪輕輕繞行;接下來樂器和旋律都變繁複了,第六首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交響曲:冬之日夢》第一樂章,撐起張養浩〈山坡羊----北邙山懷古〉和〈山坡羊----潼關懷古〉巨大寬闊的時空感。
這時,第七首的孟德爾頌《第五號交響曲:宗教改革》第四樂章,仿如遙遙響起的牧笛,遠音呼喚,慢慢把真實的世界拉近,融鑄關漢卿〈四塊玉----閒適〉,張可久的〈人月圓----山中書事〉和〈賣花聲----懷古〉,像吞吐著千言萬語。最後,蕭邦〈夜曲〉作品15第一首,幽幽嗚咽著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以及婉轉癡纏的民歌〈初生月兒〉〈掛枝兒----分離〉〈掛枝兒----帳〉,就這樣兜轉著一張CD,走過一個迅速崛起又殞落的時代,聽過一段又一段元曲吟哦。
最後,把玩著孩子們畫CD封面,實在太可愛了!那些辛苦錄音的過程,全化成最美麗的記憶。小學二年級的張知云,回到家還不斷和阿嬤分享:「我們今天錄CD唷!很辛苦,可是真的很快樂!」
看著小小的小孩在音樂、文學、藝術的多元祝福中長大,還懂得「很辛苦,但是很快樂」的道理,更覺得這張元曲CD,珍貴無比。
蔡毓晴,楊光國小一年級☆我學會了錄製CD
張知云,中原國小二年級☆我學會唸詩,我在唸詩的時候有咳嗽,不知道錄音機有沒有錄到我咳嗽的聲音?
郭宥廷,信義國小三年級☆我學會要跟著大家的節奏,要團結合作唸好,不要唸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