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8 17:08:39DB

民宅改建造成鄰房損害事件

〈民宅改建造成鄰房損害事件〉

       這幾天發生的某建案工地進行地下室開挖工程時,不幸造成隔壁公寓一棟倒塌、一棟傾斜的事件。

       在國外(例如美國)很多房屋是在自己的空地上蓋房屋,前後左右大多會留空地,而且民宅樓層只有一、二層,若將來要改建時較為容易。即使有挖地下室,離地界還是會有段距離,對鄰房的影響也會較小,甚至沒有影響。

       但是在台灣都市的民宅,不少是集合式住宅,相鄰各戶間的牆壁是共用的。有不少是後來有增建的情況(前院、後院或增加樓層);而且以前老舊的集合式住宅大多數是不超過五樓的建築物,可以不必興建防空避難室(一般設置於地下室),所以其基礎可能只有在地面下1m左右,甚至更淺。

       像上述老舊的集合式住宅若只有其中一、二戶拆除改建,尤其是改建後有設計地下室,而且地下室的結構與鄰房又很近時。地下室開挖時不只是會開挖,還需要抽地下水,尤其鄰房的基礎很淺時,就比較可能造成鄰房的損害。當然在工程技術上是可以克服的,不過地下結構物是非常燒錢的,如果建築規模不大,開挖擋土設施可能會避免使用到較昂貴的工法(例如地下連續壁等)。

       即使不是集合住宅,都市老舊的建築物也常有與左右鄰房緊貼的情形,改建時住戶或建商又經常追求建築使用面積最大化,致使改建後的建築物與左右兩側鄰房很近時,地下室開挖施工時也可能較容易發生與前段所述鄰房損害的可能。

       要避免發生鄰房損害,距離是很關鍵的一項因素,距離包括平面的距離,和改建案地下開挖最深處與地面的垂直距離(即挖深)。平面距離越遠、挖深越小,對鄰房的影響越小;但事實上常是平面距離很小、挖深不淺,所以這是一個難解的題。除非聯合足夠多的鄰房一起改建(但難度很高),並且改建時與既有鄰房保留足夠的平面距離,挖深也不要過深。

       寫到這裡,我開始羨慕有足夠大土地的人,就沒有房子改建的惱人問題了。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荷塘詩韻 二 2025-01-10 08:22:02

看得我 膽戰心驚 太恐怖了。住家瞬間倒塌 , 化為烏有。

住屋 是起居生活根基....怎容許這樣 鰻田無節制開挖? 理賠上 加上 新住屋 如何都賺 不了錢。真的是

白忙 , 還危害 住家安全 應該會罰款吧。

版主回應
荷塘詩韻早安:
罰款是一定會的,
但是金額不大,
而且罰款是政府收去的。

最大條的應該是賠償問題,
這事件將來的發展,
那幾家相關的建商、營造廠商,
我現在擔心很可能的結局就是聲請破產,
可憐的就是那些受到損害的屋主和承租戶了。

祝週五愉快!
2025-01-10 09:22:37
逸竹(yt)野叟 2025-01-10 07:51:13

DB 好
在台灣都市的民宅,不少是集合式住宅,相鄰各戶間的牆壁是共用的。有不少是後來有增建的情況(前院、後院或增加樓層);而且以前老舊的集合式住宅大多數是不超過五樓的建築物,
增建 前院、後院或增加樓層
頂樓加建 比比皆是
不但破壞景觀 而且影響建物安全
如何解決!?

版主回應
逸竹早安:
住戶絕大多數是覺得自己的使用空間不夠,
因此增建情形(違建)普遍。
違建太多了,
拆不勝拆,
地方政府也只能睜一眼閉一隻眼。
人力、經費有限,
選票等考量,
拆違建也是會照常執行,
可能比較偏向新違建及影響立即安全的,
(記得幾年前好像有一棟2樓或3樓的房屋,
竟然違建蓋到7樓,
很訝異那棟沒有垮下來!)

觀念是很重要的,
陽光、空氣對於房屋使用者是很重要的,
(很多老舊住宅是長屋,
寬度不大深度卻很深,
室內大部分空間日夜都是黑漆漆的)
但常被我們忽視,
我們常只會注重居住或使用面積,
觀念不改就很難改變。

要聯合較多老舊房屋一起改建是很困難的,
人多嘴雜、利益分配、改建的建商及施工廠商...問題很多,
而且自己也要能活得夠久。
上述問題在民主國家才會是問題,
在極權國家如大陸則根本不是問題,
三峽大壩牽涉幾百萬人都可以進行了,
何況只涉及幾十、幾百人的住宅?
在台灣,
大概只有賣掉另外搬家到其他適合的地方也許比較快些。

祝週五愉快!
2025-01-10 09:07:10
機器人 2025-01-09 00:04:16

這種類似的,好像很常發生,上個月,2024/12/18興富發--美術1號院(美術東2路/明誠路口---)挖到旁邊的馬路下陷(美術東2路),被停工....他不是害到鄰居,是害到馬路下陷...
還好,我散步通常不走那一排,我走對面,近美術館那一排.
很久以前---(大觀##)建案,蓋的很大很高,也害到旁邊鄰居頃斜.
其實,很多地方都有.

版主回應
機器人早安:
馬路下陷只要及時發現,
沒出車禍、人命,
那事情還算小。
至於鄰房倒塌或傾斜時,
事情就大條了。

祝週四愉快!
2025-01-09 0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