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庭老師:選擇那聲悠揚
小檔案
吳毓庭。鋼琴手。音樂文字工作者,書寫音樂與生活的相應相惜。活樂時光負責人,負責策劃、主持有趣溫暖的音樂活動。著有《音樂訓練II》(五南)。
Dear創作坊新聞台讀者們:
十月一個難得陽光收斂的午後,我走入台北市大安區的小巷,見到許多店家招牌極小,大概只有一個餐廳托盤大吧,懸掛在屋簷處,偶爾隨風搖盪,宛如房舍在呼吸;它們就像歐洲城市街道中,店家門前的小小掛牌,上頭可能寫著玩具店,可能寫著餐廳名稱,從不張揚,只讓注意他們的人看見,讓有心的人蒞臨。
我欲尋找的音樂盒專賣店「聽見幸福」,亦只是在轉角處掛了如此的小牌子,但店面本身卻特別引人:落地櫥窗遍及整體店家,其中擺放了巨型的玩具兵以及都鐸式房屋模型,內部貼牆而設的展示櫃也擺滿了從一個拇指高到一個手掌大的木製模型,有動物、有天使、有林木造景,還有幾乎一整個管弦樂團的眾多樂器。
from 大台灣旅遊網
我一開始請店員讓我聽聽木造鋼琴音樂盒會發出甚麼樣的聲響,但在問她可否挑選樂曲時,她提到了客製音樂盒的服務。想到一份禮物能從零件到成品都貼合著接收禮物之人,我立即請她介紹,於是,她以指尖帶著我,注目檢視一個個木偶身軀,又拉開一個個櫥櫃,讓我親手感受這些做工細緻的藝品。
最後我選了一台畫有金邊雕花的鋼琴和一隻演奏大提琴的熊,這時店員和我說鋼琴若沒有人彈就太可惜了,於是幫我找了一隻小兔子,讓動態形象強烈的兔子有了新的氣質,而為了延續森林調性,我們一起挑選了帶有原木紋的底座,並以提香金寫上Happy Birthday之祝福。接著,我又挑選了一位演奏大提琴的天使,同樣使用原木紋底座,但鋪上了淡黃、粉紅、淺綠的花草,讓天使就在人間。
一直覺得音樂盒最美麗之處就在於樂聲不會永遠接續,而是偶爾靜止,接著圍繞在它身旁者再度伸出手轉動,如親身演奏,繼續那聲悠揚。後來,當我把這兩個音樂盒送給甫生日的創作坊法務賜珍律師以及秋芳老師時,我們真的是邊寒暄,邊輪流旋上發條。甚至,當我們一行人,包括廠長、秋芳老師、黃律師、羽豔老師與佩佩主任入坐楊梅的「黑色公寓」咖啡館為黃律師與我兩位天秤座慶生時,我們也不忘繼續轉動黃律師那座音樂盒的〈卡農〉樂聲,音樂中亦步亦趨的聲部進行不斷響起,相知相伴也就成了今年最好的祝福。
選擇,讓自己不同
「黑色公寓」咖啡館藏身於成排舊屋間,低調卻微微反光的黑立面跳脫於鄰舍的各色陽台欄杆中。這間四層樓咖啡館的大門是由老闆詹展冠撿拾長短、寬窄不一的木條拼接而成,參差錯落透露主人自己的秩序,這正暗示了這家店的身世;老闆與女友花了一年時間走遍全台,撿拾老物成就這間店的肌理,物品包括顏色殊異的老舊電話、各色各樣不同年代的檯燈,還有小提琴、大提琴、風琴等舊樂器。我特別喜歡他以舊木製窗櫺緊貼著咖啡館其中一面牆排列出的裝置藝術,這些窗子布滿了他特別留下的天井,老闆說,這天井是為了讓大型畫作可便於出入畫室而設,因此舊窗可一路延展至頂樓,如巨幅的保羅‧克利之畫。
詹展冠為職業畫家,為多項全國性比賽油畫類得獎者,包括台灣國展、桃源創作獎首獎,亦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美術團體(其創團成員皆為台灣首屈一指的畫家前輩,包括陳澄波、廖繼春、李石樵等人)舉辦之台陽美術獎銀牌得主,其繪畫體裁專注於台灣鄉野風貌,即使是城市,亦多關注罕人之境,其畫風從其自述可見:「大半部是印象中的影像,部分掙脫了明確的形體,因為想像無限沒有邊際,色彩可以自由錘鍊,自己堆積,沒有明確的型態,剩下線的符號,纖素的線,樸拙的點,堆疊的色塊,記錄著城市的角落;紀錄瓶罐樂器裝載的空間,也記錄了我豐沛情感及空白的寂寞。」(2008)
from 黑色公寓FB fanpage
帶著在寫實中創造魔幻的心情,他結束在台北教畫十餘年的生活,2015年他選擇回鄉開設藝文空間,讓長期對鄉土的愛與觀察成為鄉土的景色本身。此咖啡館共四層樓:一、二樓為咖啡座,座位皆由不同樣式座椅組成,桌子有短桌、長桌、矮桌、高角桌,各自又為客人創造出不同的談話心情;三樓的畫室,擁有一張大型共同工作桌,一旁以舊鐵花窗隔開的小辦公室,和未經整飾的殘壁痕跡,使得畫室時時刻刻洋溢著「正要完成」的氣氛;四樓為畫廊,天花板可見一層層拉門軌跡,全部展開,似乎會成為失去方向的迷宮,但全部收束起,又變成一可隨心行走的空間。
這位畫家當日其實就站在櫃台後邊為我們手沖咖啡,由於畫作與空間中太多音樂元素,菜單上還有一支名為「莫札特」的單品,我忍不住問他是否為音樂愛好者呢?他說:「因為我有一群師大音樂系的好朋友。」真可愛的答案,我想這位畫家不僅為自己的畫布選擇了主題,他也為自己的生活選擇了「分享」這則主題,以繪畫黏合人心,以藝文空間邀請人們感受藝術於生活縫隙中流露出的生氣,他讓獨坐畫室的多數畫家典型有了更可親的身影。
就在「黑色公寓」開幕沒多久,一間大型國際性咖啡館也進駐楊梅,這碩大的身軀,自然也讓周遭不少咖啡館面臨不安。「黑色公寓」自然已以其獨特面目創造了不可取代性,但在黃律師事務所斜對面的「森巴」咖啡館,也正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同許多咖啡館在門外立了一塊小黑板置放菜單,這塊小板子上頭書寫的卻不是咖啡、鬆餅、義大利麵,而是例如腐乳雞、打拋豬肉等泰式料理名稱。我們在享受過黑色公寓的咖啡、氛圍,又於黃律師事務所享用鬆餅、以Oh卡計畫未來後踏入這家店,聽見老闆娘說:這些菜是我們上周才研發的哦!覺得我們真幸福,所到之處都有驚喜。
或許是面對不遠處連鎖咖啡店的影響,也或許是開店後,店家更理解在地所需,老闆與老闆娘選擇讓這間店不囿限於名,而開始販賣泰式簡餐,期待自己成為與當地緊密不可分的存在。在老闆娘解釋這些新菜的特色時,我們又好奇問道:這些牆上掛的油畫,都是誰特別去挑選的呢?老闆娘突然停頓了一下答道:其實是我自己畫的。我驚奇地看著離我最近那張大紅群花躍出籬笆的畫作,絢爛地布滿了8號畫布,畫者內在的積極為這間剛起步的店埋藏了蓬勃生長的基因,我相信下次再走入「森巴」,他們會有更鮮明的風格。
選擇,讓別人不同
室內的擺設的確總不只是裝飾,而是反映了居者的心境與性格。走近黃律師事務所,即可見盆栽枝葉自陽台垂落,讓綠意先行,進入事務所前,黃律師又以一幅由器樂為主角、樂譜為背景的浮雕版畫與客相見,入內後,不見影集中律師事務所的冰冷隔間,也不似現實事務所門上多以標楷體模板貼上之字樣,而感受到畫作、貓頭鷹模型遍布各角落的文藝氣質。
自十月後,推開事務所大門,最先遇見的還會有一張以兩隻毛絨小狗為主角的素描,這是秋芳老師特別為黃律師畫下的生日禮物,畫中主角為黃律師的兩隻狗─豹豹與熊熊。這張畫來自兩隻狗狗在山林奔走的照片,灰白毛色襯上青綠群葉與藤蔓,鏡頭下的構圖有一種物種與自然融合之美。當秋芳老師帶到畫室時,與畫畫老師討論如何落筆後,老師建議若直接把照片模樣畫下,效果不佳,透過不同媒材表現常常需要轉換形式才能有效傳達意念,於是成畫時,鏡頭拉近了,階梯變少了,隨後,樹林枝葉輪廓刷淡,遠景深邃的綠蔭採用了恣意筆觸與圈線呈示,兩隻狗的美麗毛紋與表情也就被強烈凸顯了出來。
這些作畫時的「選擇」歷程被帶回創作坊,也成了創作坊的養分。夥伴們圍在小圓桌前,聽秋芳老師談畫作的取捨,每個人都深刻感受到,攤在桌上,已不是一張畫,而是一則生活寓言。此後,秋芳老師在畫架前的一擺手,就如浪花推波於創作坊每位老師的心頭,於是,我們大家相約了一個早上齊聚教室,由秋芳老師分享自己入畫到成畫點滴,夥伴們親自拿起鉛條、橡皮擦、衛生紙,讓思緒與心情跟隨畫筆起落。最後,秉慧老師完成了已然成為內在一隅的咖啡杯靜物素描,羽豔老師完成了細緻的蟹子窗花,依雯老師完成了日常布袋上的花朵速寫,我則試圖具象化自己最著迷的一首樂曲─〈牧神的午後〉。當然,第一幅作品就是各處細節都還有待更好的出發,但我們選擇嘗試、體驗新領域,也渴望把這樣一種怯生與享受並肩的新鮮心情帶入教室和學生分享。
創作坊的學習非常強調共同變好,不僅是對學生的提醒,也是老師們的日常實踐,所以在外遇見同樣帶有「共好」信念的人事物,我們都會忍不住深入認識。
緊鄰楊梅鬧區四維路的「讀享歲月」餐廳,就是這樣一間店。這家餐廳兩旁分別為有機蔬菜店與拼布店,連棟外觀緊密相應,三座敞開的小鐵門,讓路過者不自覺放慢腳步轉頭打探,也因為是三家店一起營造,其熱情與閒情也較楊梅其他角落更為濃烈。
「讀享歲月」的老闆娘每日採買當天烹煮食材,菜單上有普遍受到歡迎的義式料理,也有就著時節變化準備的家常菜,我們的慶生餐便選擇日日變換的雙人共享今日特餐。當日特餐為樹子蒸魚與瓜仔蒸肉;蒸魚的口味清爽,魚肉的綿密中藏有破布仔調味出的鮮味,瓜仔蒸肉則微帶嚼勁,較傳統口味略甜而開胃,炒空心菜本身的菜葉極為新鮮,口感與口味都讓人數度感謝起大自然的巧手促成。
這空間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各角落佈滿了藝術家藝品的寄賣與小王子的周邊商品。就在台灣的小王子相關商品代理商支持下,此處的小王子商品豐足,小麻布袋、杯墊、明信片、餐盤,囊括居家所需。我想起小王子曾說過,「沙漠之所以這麼美,是因為在某個角落裡,藏著一口井…」,「讀享歲樂」與其周邊店家所懷抱的心意,或許沒有「黑色公寓」亮眼,但這種共好之美,的確成為楊梅埋藏的一口深井,就從最簡單的一餐飯開始,與居民相約更好的生活環境。
選擇,讓世界加溫
九月份,日本NKH電視台的「DirectTalk」節目製作了一集以日籍小提琴家宓多里(Goto Midori)長年投身公益演出的微紀錄片。節目從她坐車前往今年4月熊本大地震後的災區開始,她帶著近年奔走於各大世界級音樂廳的夥伴─1734年由將家族製琴事業推上頂峰的耶穌·瓜奈里(Guarneri del Gesu)所製之小提琴,經過待建房舍,來到體育館中以布條分隔的簡陋居所。在臨時搭建的簡單舞台上,Midori演奏起巴赫的第三號小提琴無伴奏組曲,將她一向被樂界認為具有強大渲染力的演奏,帶給這些正為生活重建而辛勞的人們,宓多里告訴記者:「音樂能帶來的力量沒有侷限。」
這位1971年出生於大阪,由母親啟蒙的小提琴演奏家,6歲公開演出小提琴家的試金石帕格尼尼的《24首綺想曲》,10歲負笈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受教於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小提琴教母狄蕾(DorothyDeLay)門下,同年便受大指揮家梅塔(Zubin Mehta)邀請與紐約愛樂演出。14歲時,她在與另一位指揮巨擘伯恩斯坦和波士頓交響樂團合作的音樂會上,演奏巴爾托克協奏曲時琴弦斷裂,當時因為個頭尚小根本還沒用到全琴的她,立刻鎮定地與樂團首席交換提琴,沒想到,才再演奏幾句,琴絃再度斷裂,她又立即向助理首席換了提琴,該錄影流傳至今,令人驚訝的是,除了伯恩斯坦為等待她重新換琴而多休息了數拍,她接續時沒有任何錯誤,並且從容自若地成就整場詮釋,隔日《紐樂時報》將Midori的演出經歷刊登於頭版,她也一夕成為樂壇焦點。1990年,她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首次獨奏會,從此站穩樂壇一線演奏家行列,該音樂會的完成度,即使以三十年後神童輩出的現代眼光回顧,仍可謂少有人能望其項背。
宓多里的認真同樣也少有人企及。她在巡演多年後,決意至紐約大學攻讀心理學,她在2000年獲得學士學位,在繁忙行程中又於2005年獲得同領域碩士學位。在教學上,她的熱情一如其音樂中的熱情與誠摯。想起一位曾受教於她門下的學長告訴我,某次上課當日,宓多里由於演出班機延誤,趕回家時已晚於學生排定時間,此時她拉著我學長趕忙入內,隨手就把積了雪待處理的行李置於家門外。學長說,處理那些積雪行李恐怕不過十分鐘內的事,但宓多里心中總以學生優先。
我在高中時曾親臨她音樂會現場,立刻成為她的樂迷,但我更佩服她在不曾稍減的行程中,陸陸續續創立了5個基金會,以相當有系統、足夠細緻的方式推展著音樂教育。她在21歲時先成立了「宓多里與朋友們」(Midori & Friends)基金會,從她熟悉的生活場域出發,針對貧富差距甚大的紐約市所有資源匱乏之學童努力,她帶著夥伴深入學校、社區機構、醫院等地,旨在培養孩童聆聽的經驗與能力,直至目前有40多所學校共同參與此計畫。接著她在日本與全世界分別成立「音樂共享」(Music Sharing)與「國際社群計畫」(InternationalCommunity Engagement Program),拓展「宓多里與朋友們」的理念,而在日本執行時除了介紹古典音樂,還包括日本傳統音樂,走訪的學校也包括特殊教育學校,讓聽障、肢障孩童有機會演奏樂器。另外兩項計畫,一為音樂愛好者,一為音樂專業培訓所設計;前者名為「演出夥伴計畫」(Partners in performance),她與許多一線音樂家自2003年開始深入較小型市鎮,與當地的室內樂團共同舉辦音樂會,帶給社區不同形式的音樂演出;後者為「管絃樂駐團計畫」(Orchestra Residencies Program),此意在支持美國各地青少年樂團之發展,每年會有兩個團體入選,由她與其他音樂家親臨樂團上課。
2007年,宓多里受邀擔任聯合國的和平大使,傳達她音樂無界的理想,她認為「我們都是一個整體(a social pack),我們須得彼此接觸與交流…我們相互學習,相互教導,相互接收,相互給與。」這位著名小提琴家的選擇,讓古典音樂始終與溫暖同在。
面對世界存在的千萬種選擇,這封信的人物們都在判斷與嘗試中,選擇解決問題、趨近共好之姿態。回望所有在創作坊的老師與學生,我們時時刻刻用文字去面對引發自周遭環境與背景的題目和情境,既探索問題的意義,又要找出有價值的想法與做法,不斷錘鍊自己的選擇能力,作文題目因此將不只是隨時間飛逝的作業,而會成為在心中生根、飽滿自己的養分。
上一篇:羽豔老師:愛延續……
下一篇:秉慧老師:一起追逐美麗人生
【天秤情緣:在職場日常中經營出美夢悠揚】
創作坊團隊的中壢教室佩佩主任、法律顧問小四律師和感性的毓庭老師,都是極易感動的天秤座,團對的集體慶生,從2016年開始。
筆致優雅的毓庭寫了篇〈選擇那聲悠揚〉,一年一年,生日樂音成為傳統。
9/20創作坊團隊在「布卡堤」喝咖啡、看書,小四律師一落座就向佩佩主任打了聲招呼:「又是聽一聲悠揚時候。」
國慶剛過,創作坊「家慶」。我們聚餐、喝咖啡、吃甜點、品紅酒,最棒的是,還有一場平台鋼琴音樂會,感受穩健理智的天秤座,優秀的平衡感和公正的判斷力,在優柔而不寡斷的八面玲瓏中,珍惜和諧愉快的甜蜜生活。
【因為不容易,所以成為祝福】
喜歡對孩子們重複叮嚀「學而時習之」。這個「時」,可不是時時刻刻反覆複習,同樣的字句看上幾百遍,那不都煩死了?說真的,我更相信「學而時習之」的「時」,是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快樂、悲哀、艱難、考驗,那最要緊的瞬間,堅持我們的信念,始終如一,所以可以無悔。
生命是一段無止盡學習和改變的旅程。人到一定年紀,人際互動像「聚寶盆」,走到哪都會「長」出越來越多人,但要說到相知、相惜,一定得遇到一些「關鍵篩子」,一次又一次在特別時刻,為我們煉洗出「打死不退」的朋友來。
賜珍在我血栓時毫不猶豫地打包陪我入住「馬偕健保大飯店」;佩娥在暑期開學前最艱難的時刻從馬祖搭第一班飛機飛回台,都成為生命的基柢。至於毓庭,無論曲曲折折流動到哪裡,每一年,總會準備一些讓人聽起來心裡會發亮的音樂曲目,還有那麼多文學味道濃厚的典故和聯想,也許是因為生活的瑣碎太黯色了,我喜歡活在身邊的文學、繪彩和音樂,讓生命煥生出不能複製的艷色。
一直在一起。因為不容易,所以成為一種祝福。
https://mypaper.pchome.com.tw/littin20/post/138044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