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聽凌健叔叔說說話:泰北志工,因為愛而長大!
凌健叔叔小檔案
凌健,ㄧ生手不釋卷。曾經寫下:「我賞心悅目像一個帝王,誰也不能否認我的權力。」在明道中學教書四十年,長時間兼任明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努力推廣閱讀運動,持續推動「世界書香日」、「法國讀書樂在臺灣」、「讓書去旅行」;籌辦「送書香到部落」、「泰北國際志工」等活動;退休後,仍參與「三餘讀書會」、「七七讀書會」,自在遨遊於閱讀世界。
創作坊的大小朋友們,大家好:
讓我在這封信裡,為大家細說一群十五、六歲志工們「泰北服務學習」的故事,也說說甚麼是「志願服務」?雖然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彙,但若經由一個真實的案例,覺得有意義,值得深思,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志願服務在各層面的意義。
走出校園,到遠離自己熟悉的環境擔任志工。以「志願工作」的方式,去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十五、六歲的孩子想到要到泰北邊區擔任教育志工;無論是對貧困環境的親身經驗,是想要嘗試新的事情,是想得到更深刻的體驗,擁有自己的想法,同心協力一起努力,採取這些行動,想必需要很大的勇氣吧。
先和大家分享三篇「泰北服務學習」志工團員的心得。
他們都是國中畢業那年暑假去泰北擔任教育志工,能把握短短十八天的志願服務機會,能彼此學習,每天都給自己一個「獨家體驗」,有不同的看法和經驗。改變可是很大呢!
☆林桑伃:點亮心中的那把火,讓熱忱持續燃燒吧!
最初只憑著那份樂於助人的熱情與拓展視野的想法,便決定踏上了柏楊筆下的這片「異域」。而現在,每個感動人心的畫面仍在腦中不斷的穿梭、停格、放大。
他們就像可愛的小天使,雙眸中閃爍著快樂,臉龐上盪漾著微笑,像和煦的陽光溫暖了我們的心。喜歡他們大方而開朗的性格;喜歡他們單純而真摯的眼神。當靜靜的望著窗外皎潔的明月,旅程中的種種不覺浮現出來……
為什麼每個泰北小孩,臉上的笑容總是那麼燦爛?
也許那是個純真的理想世界,可以無憂無慮的放下一切;可以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綻開笑靨便能享受美好的氛圍,沒有煩惱與抱怨,只有歡樂。而這個理想世界裡頭的純真與質樸是極具影響力的,融入時,便會悄悄的發現自己臉上也受到渲染而漾起一絲絲的燦爛。
☆江旻諺:開始樂於學習,享受飽滿的知識
「我很喜歡你教的數學,你說的歷史故事,而且覺得很有趣,讓我開始想學數學和歷史。」
這麼多封感謝函中,我單對這段話最有感觸,十八天的行程相對於教育長遠的實踐,猶如一篇交響樂章中的一枚八分音符,縱然微不足道,我仍相信這將現身於未來。
留給泰北學生們的不必然是殷切的期許,不一定令他們為生存而對求學覺悟,就單純地開始樂於學習,享受飽滿的知識,去追尋、思辨這世界,圓滿自己的生命。閱讀他人故事時,總會在結局時遇見自己。
2011年六月天,在「滿星疊」的流浪旅程,讓我構建起自己的哲學。
☆陳奕帆:設立繪本角落 帶書去說故事
我們從台灣手提了兩百多公斤的繪本到大同中學設立「繪本角落」,讓孩子的生活能夠再多一點天馬行空的想像。在我們課程比較上手之後,我們開始帶繪本去班上說故事。
如果不往前跨一步,今天和昨天有何不同?
我和孩子們每天都在新的國度中探險。在繪本的世界中,踏出了有限的空間,彷彿有了夢想的翅膀,飛翔在自由多彩的天空。
曾經有人告訴過我:「經驗與智慧的分享,也是一種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我覺得就是把經驗分享出去,把那份感動、快樂讓大家知道,漸漸的大家也會對志工服務有了興趣。
未來,我希望自己還是能繼續為社會服務,也可能會比較偏向弱勢孩童這一環。光是在台灣,有太多太多的孩子成長在需要幫忙的環境,雖然自己的能力很有限,但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那些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資源,更需要的是關愛和陪伴!
1.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看到這些真實的心情分享,你感動嗎?
近五年來,明道中學有250位師生投入泰北志工服務,在為期十八天的教學服務中付出溫馨的關懷,不僅帶給泰北華人教學上的協助,也給他們許多文化刺激與新知。
「教育志工」以實際的行動去關懷、教導泰北的華裔子弟,用愛心照亮滿星疊。志工們日間到班級實際擔任課程教學,讓孩子的眼界變寬闊,帶來更多的歡笑與希望。夜間課輔時間,是志工和孩子們最接近的時刻,那更是一場知識與心靈的交流。
關懷「貧民」、「傷殘者」、「孤兒」等弱勢,十七、十八世紀開始被視為上流階層應該承擔的一種責任。到今天,在福利國家變成制度化。現在,是身為一位文明人經驗中的共鳴力量。能夠以一個更廣泛的角度來思考「體恤別人」與「憐憫」的觀念。在世界上的某個國家、某個地方,人們是如何生活的,他們承受著什麽樣的苦難,擁有什麽樣的願望,對未來懷著什麼想法,會覺得有共通的感覺,知道自己真正關心的是甚麼,而往以前不知道的方向前進。
就算挫敗了,也立刻恢復元氣,帶來積極的力量。志工經驗能夠積極地獲取主體性的感覺,從自己身邊開始,一點一點地改變。經過沉潛思考,若是對自尊的需求能滿足,將隨之產生並獲得自信心、價值感、說服力、創造力與執行力。
青少年朋友們可以把握每次志願服務機會,來累積這種感覺。
一群為數九萬餘的華裔同胞散居在「泰北」約台灣三倍半的土地上,九十多個華裔村莊錯落在清萊、清邁等五個省府的邊境山區。他們以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但也以自己能寵沐泰皇隆恩,得以安居「泰北」而慶幸與感恩!就因為「泰北」如此錯綜複雜的故事和這份毅力與不凡的胸襟深深的吸引著關心它的人!
在臺灣,我們都似乎已經淡忘了這一段驚心動魄的史實。當年九十三師撤守緬甸,兩度擊退緬甸政府的軍隊,並且以反共救國軍的名義數度反攻雲南,接著在聯合國的壓力下,西元1961年國民政府撤軍,總計四千多名進入寮國的部隊被撤退回台灣,其中兩百多人被安置在南投縣仁愛鄉今日的清境農場開墾荒地。剩下李文煥及段希文指揮的兩軍,有部分士兵因為家就在滇緬邊境不願意離開,於是就地解甲歸田。只是緬甸跟寮國都視他們為毒蛇猛獸,必除之而後快。最後兩軍只能轉進泰北,踏過充滿瘴癘的奪命山林,成為作家柏楊筆下的孤軍。
「我們是用生命與鮮血,和泰國政府交換身分與土地!」泰北孤軍,幫助泰國政府打敗境內的泰共、寮共、苗共等國際共軍,換取身分與土地。
這些共軍,盤據在泰緬邊界已超過二、三十年,泰國人打不下來,最後是靠這群異域軍隊協助泰國政府剿共,獲得泰國政府認同,換取身分與土地,得到泰國居住權。
深受敬重的個性史學家柏楊,以「鄧克保」為筆名,在《異域》書中描繪的泰北,盡是戰爭、死傷、流亡、被遺棄的悲憤、貧窮、飢餓、疾病中的掙扎、奮鬥與山林瘴癘、毒蛇猛獸的糾纏,生動地描述了當年孤軍的處境。柏楊形容的孤軍,筆淡情深,讓人一直不能忘卻:「一群被遺忘的人,他們戰死,便與草木同朽,他們戰勝,仍是天地不容。」
3.不能忘本、不能失根,再窮不能窮教育
時隔數十年,孤軍已經寫入歷史。
泰北地區由於二十多年前的排華運動打壓,目前華文教育屬於補習教育,附加在泰語教育之外。學生白天上完泰語課,放學後才繼續到華語學校上華文課。這些華校具備學校雛形,上課時間、課程進度、學生收費、教師薪資……等,均由各村各校自行決定。
因為並沒有向泰國教育單位登記立案,嚴格來說不是合法的學校。
1984~1993年間,泰國政府對中文教育採取高壓政策,村裡許多中文學校都被沒收而改建為泰文學校;直到1995年左右因泰國工商界亟需大量懂得中、泰雙語的人才,相關教授中文的法令才日漸鬆綁。泰國政府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因應世界中文熱潮。近年十分重視華語文的推廣,視為知識經濟、文化產業的國家發展政策,在2008年以前,全泰國所有中學都必須開設中文課程。
泰北的中文學校,都是各村村民自行集資成立的,或來自學費收入或外界捐款;在有限物資供給之餘,大家依舊相當重視華文教育。
幾乎每一村
不能忘本、不能失根,這是大家的信念。
白天上泰文學校,清晨和晚上補習中文。在困難來臨的時候,反而能從中找到機會,看到希望。雖然老師流動性大,水準不一,風格各異。缺教具,少教材,環境艱困;沒有教室,課桌椅不足。泰北華裔村落在其自治會支持下所開辦的華校,以
泰北的中文學校,都是各村村民自行集資成立的,或來自學費收入或外界捐款;在艱困環境中,大家依舊相當重視華文教育。
泰北每所華校都有屬於它的一段奮鬥過程,可以看到泰北華裔同胞是如何奮力的在爭取學習中文的機會!
2007年元月,我參加金車教育基金會與泰北文教推廣協會合作辦理的「教育明燈」計畫,到泰北擔任教育志工。看到「異域」孤軍在此落戶,為延續文化血脈,在戰亂後的貧窮中艱苦興學。家長省吃儉用支付學費,孩子們挑燈就讀,辛苦學習中文。教室裡朗朗讀書聲,點燃未來的希望,同時也照亮我們持續服務的道路。
那些忍受我們無法想像的煎熬,仍然在那裡茫然地望著祖國的孤軍,都開始蒼老。現在還有誰會去關心那些萬里之外,遠在天邊的莘莘學子,他們的前途又在哪裡。回到臺灣,掛念之餘,就開始規劃明道中學的志願服務計畫,好讓讓臺灣的中學生,多看些地方,多學些關心,能懷有一份發自內心的真感情,多做些事。
「滿星疊」這個優美的名字引人遐想,是 Ban Hinteh的泰文譯音,彷彿看到滿夜的星光燦爛。但實際上,滿星疊的意思是「石頭爆裂的村莊」。是個酷熱到連石頭都曬裂,不宜人居的地方。
滿星疊村,是華人集中居住地,保留了濃厚的「華人」風味,當地華語學校以華文授課,居民也以華語或雲南話交談為主。
為促進學生從事志願服務、幫助他人,明道文教基金會自2008年開辦泰北服務學習團,針對泰北教育現況,辦理志工活動,每年都帶領約50名志工學生進入泰北地區滿星疊大同中學(約有1000名學生)及附近的復興小學(約有200名學生),從事教學服務。
明道中學國際志工「泰北服務學習」團,招生對象是國中部應屆畢業生直升高中的同學。在四月初成軍後,就如火如荼的展開籌備工作,進行六週的嚴密培訓,包括課程設計、模擬教學與教具製作,就連聯歡晚會和園遊會的節目都在臺灣做好了準備。
5.多做一點點,讓愛看得見
我們事先向服務的滿星疊大同中學索取了全校的課程表、書籍版本、教學進度表,依據這些資訊編成了「授課課表及責任分組」,以兩人為一組,進入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總計九個年級,十八個班級的教室從事實際教學。
至於復興小學,也是以兩人編成一個教學小組,進入從幼稚園到小學六年級,為全校七個班級進行全面性的教學活動。
在一個半月的緊鑼密鼓的培訓期中,為遠在千里之外的異鄉孩童,放棄假期,一方面認真備課,揮汗撰寫教案、製作教具、團體討論;一方面也理解到當地物資的匱乏,團員們也發起「多背
2012年,每位團員還「多扛一袋書」,共帶了62只重達
我們上飛機時,身上、手上也都披披掛掛的,盡量多帶上一些物資,分送給孩子們,以實際的行動去關懷、教導泰北的華裔子弟,用愛心照亮滿星疊。
在泰北,我們把適合當地孩童閱讀的繪本、童話、故事書及傳記,設置圖書專櫃,幫忙書籍上架、圖書編目、製作借書卡。引進閱讀計畫,為物資匱乏的泰北注入教育能量,把教育與愛的力量「飄洋過海背到泰北」。
在課程設計上,試著從需要幫助的人的角度,看看我們能做些什麼?
除了紮實的教材、教案、教具外,也要準備一些暖場遊戲、分組挑戰或競賽活動,將課程知識內容與延伸學習融入於教學活動中,以增加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並激盪起孩子們參與的活動。
為了實踐這些目標,執行起來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每一堂課都是一個考驗。
不僅每天需要檢討、修正,甚至在教學現場就面臨需要即席的調整,這些刺激與反應、挫折與復原、投入與感動,都需要面對在規劃之外,以高度EQ去執行,用自己的心智去體驗,去面對並解決問題,這一切是最好的學習,也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動能。
志工學生們合作設計教學課程內容,每堂課約45分鐘,一次授課教學2堂課,2人一組設計4-6堂授課內容,2人合作上課。
領隊老師也利用上午備課時間,培訓大同中學及周邊學校的老師,針對不同的需求,進行分門別類的授課,包括閱讀、寫作、班級經營、環境教育等課程,供當地中小學教師選修。
下午志工老師到各班教室實際進行教學,與學生互動。每位志工老師一進課堂,便充分把握機會進入狀態,靈活的教學,把學生帶入一種全新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
在服務學習期間,志工們不僅進入中小學實際負責教學工作,2011年更參與泰北「萊莫切明倫小學」的校舍興建,新學校開學後,已有86位新生報名來上學,讓我們看到教育的希望。
「窮村、窮校、窮學生、窮老師」似乎是泰北的宿命,「萊莫切村」的村民自行集資,自己動工,興建了一所華校,但因偏遠山村中資源實在欠缺,村裡學童大多家境清貧,赤腳上學學童占大多數。學校提供村民學童免費就讀,教師薪資只能靠社會各界資助。
泰北華人深知「不能忘本、不能失根」,再窮不能窮教育,這份苦難、毅力與不凡吸引著關心它的人,明道泰北志工團在能力所及範圍內,提供建校初期設備,為物資匱乏的當地注入教育能量。儘管兩間茅草教室顯得克難,但聽到孩童琅琅讀書聲和以及看到極欲求知的眼神,讓志工團隊深受感動,並明白教育的力量與重要性。
6.種下志工種子,採收服務果實
正因為志願服務工作帶有主體性與內在性動機,所以志工的價值對每個人都不同;但一般來說,志工的行動可以感覺受到賞識、讚美或獎勵;覺得有意義,有機會自我成長;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對現況已造成改變;擁有各種體驗來開拓視野;盡個人最大能力完成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幫助別人、服務社群與環境,可以帶來個人的成就、責任、成長、肯定,這一切都意義非凡,這是金錢永遠都買不到的極大滿足。
祝福大家能以志工精神,永保對人與社會關懷的理想與熱情。把握各式各樣可能的機會,參與志工服務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志願服務更加有力量,更有影響力。
志工服務的經驗中,
每一個你所見的人,
每一個你所擁有的機會,
所學的每一課都有意義。
「老師,我昨晚很認真的在背詩喔!」
「老師,我昨天晚上看見獵戶座了!」
小朋友們雖然必須犧牲休閒時間,每天讀那些生活上很難用得上的中文「象形字」,但他們總是會用很燦爛的微笑,張著很大的眼睛盯著我們看,是那種期盼持續加熱我們的動力。孩子們天真的嘻笑,歡喜地學習,那光景實在美麗動人,總是很感動我們。
知道一個理念還不夠,還須要活出那理念才行。
志工們以現有資源,於現處之地,盡力而為。抱持知足和溫柔心態所做的事,感覺特別不一樣!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泰北」這地方和這裡的人。
有趣的是,當我在對各位小朋友寫這封信時,鼓勵大家把握任何可能的機會做志工時,心裡想的是:「對呀,從現在開始或許也還不遲!」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
讀到凌健先生的文章
很感動
感謝您披露這篇文章
李建盛
敬上
xxx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