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1 12:31:21 joycelyn

大人不說謊‧小孩才誠實

大人偶爾可能因為出於善意或一時疏忽而對孩子說謊,但是,我們卻一再教育孩子要誠實,似乎兩相矛盾。當父母面對不得不說「善意的謊言」時,有沒有比較好的做法,可以不「說謊」?

對絕大多數的家長來說,「誠實」是對孩子非常基本的人格要求,於是,在孩子似懂非懂的幼兒階段,父母就會藉由許多機會告訴孩子誠實的重要性。

不過,當我們仔細省視自我本身的言行時,卻發現偶爾就可能在某些情急的狀況下,說出敷衍性的謊言或善意的謊言時,這對極力要求孩子誠實的同時,並非好的示範。

所以,正視「大人的謊言」值得成為每位家長思考的觀點。

常見4種說謊狀況 & 解決:

狀況1:大人之間的交談

在職場上或生活中,父母有些時候可能會發生某些特殊狀況,例如不想讓客戶知道自己其實生病了,而只向來電對方簡單告知「今天要出差」,事實上,父母可能正準備前往診所就診。

孩子的疑惑:你今天不是生病,要去看病嗎?為什麼跟電話裡的人說「你要出差?」

專家建議:

東新國小教師陳薇之表示,如果家長覺得自己說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感受時,最好先支開孩子才說電話,盡量不在孩子面前談論與事實不符的內容。


如果孩子提問,家長可以簡單解釋,是因為不希望對方擔心,才說出這樣的話,而不是為了欺騙對方。

狀況2:敷衍性的承諾

每次經過商店前,孩子總會開口要求買玩具,有些父母可能會回答「今天沒帶錢」,下次帶錢再買,不過,下次再經過時,家長還是沒有打算要買。

孩子的疑惑:你不是說下次要買嗎?為什麼還是沒帶錢。

專家建議:

陳薇之認為,家長一定要特別重視「承諾式的答案」,因為孩子很可能會出現一再的期待與失望,久而久之,就會對大人說的話打折扣。

因此,如果家長願意幫孩子買玩具,不妨先與他約定,例如這星期都沒有被老師處罰,再來買玩具,而且父母一定要遵守承諾。

如果家長並不打算買,就不要輕易承諾,可以轉而告訴他,「家裡玩具很多,已經裝不下了」或「我們要把錢拿去買晚餐」。甚至選擇走別條路,暫時不經過這家商店。

「立刻要、馬上要、現在要」是孩子最常見的三要特徵,事實上當父母每次面對孩子的索求時,如果能夠使用「延緩需求」的技巧,例如孩子應該先做到答應父母的事,父母才可以答應。幾次下來,孩子就能理解,不是哭和鬧就可達到目的。

狀況3:隨口說出的理由

媽媽忙著做家事時,一位認識的朋友打電話來,由於這個朋友每次都要說上好久的電話,媽媽當下不想接,於是隨口就叫孩子告訴對方「媽媽在睡午覺」。

孩子的疑惑:你沒有在睡覺啊,你不是還在洗衣服嗎?

專家建議:

直接請孩子告對方,「媽媽現在有點事忙不過來,晚上媽媽再回阿姨電話」。或媽媽主動接電話,快速告訴對方,可能暫時不方便說電話。

孩子會在生活中觀察父母的做事態度,如果父母明確且適當的拒絕一通不適時的電話,孩子以後也會了解,我可以明確告訴對方我在忙,而不是想個理由欺騙對方。


如果家長不得不說謊時,可以離開孩子的視線,使用房間的分機回絕對方。

狀況4:善意的謊言

鄰居送給來一份蛋糕,味道太甜,家人並不是很喜歡吃,但隔天還是告訴鄰居「很好吃」;但孩子感冒時,希望他吃藥,卻一再說「藥一點都不苦,吃藥馬上會讓身體好」。

孩子的疑惑:你不是也覺得太甜的蛋糕不好吃嗎?藥,明明就很苦?

專家建議:

父母要注意,收了蛋糕之後,即使不喜歡,也可以用「中性」的形容詞,例如「這蛋糕的口味很特別」、「鄰居阿姨對我們真好」,可以減少事後出現另一套相反說詞的尷尬狀況。

如果孩子本身誠實表達蛋糕不好吃,家長也可以說:「如果今天是你剛學做了一個蛋糕,可是別人卻嫌棄它,你會不會傷心?」讓孩子轉個彎來看待事情。


哄孩子吃藥是非常常見的畫面,這當中的「騙」,其實是以「哄孩子」為出發點,學齡前的孩子,有些時候是可以因為心理因素而變得更勇敢。

不過,建議家長可以直接導入正向說法,例如「只要大口吃下去,苦馬上就不見了,而且身體很快就會好囉!」或是「你很棒!我看你那麼勇敢,一定不怕吃藥」,以正向方式激勵孩子的好勝心態。

孩子知道父母說謊

陳薇之表示,有些時候,父母可能覺得孩子還小,不會知道父母有沒有說實話,事實上,孩子的學習經驗是慢慢累積而來,當他在心中出現矛盾時,就會出現質疑,等到了一定年紀,他可能會發現,原來,爸爸媽媽騙了我。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盡量用最誠實的那一面來面對孩子。很多不得已的謊言多半是出現在孩子已經開始哭鬧、時間來不及等急迫的時候,父母當下選擇隨便編個謊言來解決眼前的問題,卻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因此,父母要盡量保持「冷靜」的態度來面對各種突發狀況。父
母可以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隨便承諾孩子、不要找個理由來塘塞、有些話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將減少許多困擾。

當謊言被戳破時

如果有一天,當孩子發現你說謊騙了他時,你應該怎麼辦?有的人可能是惱羞成怒,把孩子罵一頓,讓他不敢再開口;有的人可能是不好意思的道歉,告訴孩子自己下次會注意等等。

陳薇之提供以下兩個建議,讓家長可以把事情處理得更好。

1. 視情況做出回應:

如果當下有其他人在場,或是家長覺得孩子只是存著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情時,家長不妨先快速結束這個話題,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的疑惑,我想我們等下找時間來討論」。

事後,再針對孩子的疑問來討論,因為父母確實有可能不慎犯錯,家長可以為錯誤向孩子道歉,但是,應該要讓孩子站在體諒大人的角度來出發,而不是任由孩子指著大人罵「媽媽是騙子」、「爸爸說謊」,使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

2. 謝謝孩子的提醒:

如果孩子明白說出父母的錯誤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謝謝你的提醒,我剛才一下子沒有注意」,也能反問孩子:「如果是你,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讓孩子設身處地為父母著想,也讓父母掌控事情朝向好的結果發展。

父母的一言一行,總是不時影響著孩子的心理,既然用「謊言」的方式,未來會面臨被孩子戳破或產生幻滅的負面影響,還不如認真學習說話的訣竅,讓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度不僅與日俱增,從父母良好的身教中,真正培養出誠實的美德!

換個角度看善意的謊言

就「謊言」兩個字來看,或許覺得只要是謊言,就一定是不對的,但事實上,我們生活中有些「善意的謊言」,並不一定絕對是不好的。

例如「世界上有沒有聖誕老公公」,大人可能都覺得這是一個給孩子希望的節日,因此,大家也一致接受應該讓孩子相信有聖誕老公公的存在觀念,因為夢想是一種令人願意做得更好的動力。

所以,即使真的聖誕老公公沒有出現過,大人們還是會認真告訴孩子,「乖的孩子,就會收到禮物喔!」。
這時,換個角度來看,父母親們就是孩子們的「聖誕老公公」。

而且慢慢地,當孩子長大之後,他自己就有機會發現,世界上其實沒有真的聖誕老公公,但是,父母帶給孩子不是負面的「謊言」,而是讓孩子有更多的想像力及創造力,他也能夠了解,原來這是父母給他的幸福美夢。

專家:陳薇之     來源:bobo小天才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