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4 00:09:26布魯諾

麻醬麵

今天看到了一段話:「會跟你一輩子的人就是,理解你的過去,相信你的未來,並包容你的現在的人。」
這段話讓我有些感觸,也讓我想起最近在想的一個問題:「兩個會時常想到對方的人,到底該不該在一起?」
聽起來答案好像是應該喔?但問題背後要考慮的事情卻很多,如果因為現實或是某些個性上的因素,或是分手前跳脫不出的迷思,而終究不能繼續走下去,又該不該將之稱為「無奈」,或是「命運的使然」?聽起來真令人感傷。











騙你的。

也不能完全否認,但分手的當時,我是真的很難過、很不捨,不捨到我做出了很多令人覺得可笑、看不起的事,例如大醉一場、發酒瘋、說出了傷害對方的話...等等的,
但在做這些事情的當下,心底卻有著一個感覺:「哦〜原來做這個事情是這樣的感覺啊。」

記得那個誰(真隨便),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就像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學著去體驗各種事情。」

那如果遇到了這個情緒,不知道該做什麼事情呢?
我們應該要感謝還是責怪,新聞、報章、電影、情歌...等教導我們,或是訓練我們在遇到什麼情境時,該說什麼話,該做什麼事,好符合所謂的正常人?(也許我愛聽英文歌也是這個原因,我不需要去探討、了解歌詞想告訴我的事情,我只需要感受音樂帶給我的愉悅,誰知道呢?)

在愛情中,除了一股腦的對對方好之外,我幾乎就像個幼兒一樣,不知道該做什麼事情。

愛是包容嗎?
那如果因為包容而讓自己過的不開心呢?

愛是退讓嗎?
那如果因為退讓退到了懸崖邊而退無可退呢?

愛是習慣嗎?
那如果因為習慣了而讓生活日漸平淡到有如開水一般呢?

愛是陪伴嗎?
那如果因為執著於陪伴而失去了自我的生活節奏呢?

搞了半天,結論竟然是我根本不懂什麼是愛,愛是什麼?


分手之後,我讀了很多關於探討什麼是愛、愛應該抱持著什麼信念的書籍,其中不乏許多談論到關於靈修,關於秘密,關於吸引力法則等等的書,我必須要說的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奉勸大家多讀書。















還是騙你的。

看完這些書之後,我對愛只有感到更迷惑,盡信書不如無書。
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惟一學到的一件事,就是本來就知道的一件事,愛情是自私的,只有自己過的好,擁有富裕的心靈跟生活,才能把多餘的快樂分享給走進你生活的那個人,請注意,我說的是「分享」,意思就是不管是感情的付出或是物質的資源,正因為你是以分享的心態來實行,所以,當付出了不一定會有收穫的時候,你也不應該懷著什麼怨恨,這才是分享的本質。

當兩個人的感情因為公式化的相處、強求的陪伴,甚至是感到對話時的不對勁卻選擇去忽略它,而失去自我的成長,自我的空間與生活時,就注定了這段感情走到了瓶頸時便再也走不下去。

一個不懂得什麼是愛的人,跟另一個想愛卻無能為力的人,最後真的只能留下回憶,然後隨著時間塵封嗎?

親情跟愛情一直都是我不擅長處理的課題,所以我學著去處理。

因為封閉了太久,所以我一直看不清楚自己,所以現在我學著去瞭解自己。

心裡曾經念著盼著的,都化成了諒解,然後最後選擇了:「理解過去,包容現在,期許未來。」


P.S.看完的你一定很想罵:「肏你媽的這跟麻醬麵有什麼關係?」吧?
事實上真的沒有,只不過我今天吃了麻醬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