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4 22:13:49Katle and Joe

王維與豐盛的咖啡館下午


La Belle Coffee 二樓的音響設備

2023/10/24

自己在家煮了一陣子時好時壞、阿哩不噠的咖啡,好的時候也不過六、七十分,頂多八十左右,因此總有口味上過不去的檻。今天決定抽暇到 La Belle coffee 品嚐老師煮的咖啡,好好享受一下!

剛抵達咖啡館老師就推薦我聆聽霍洛維茲在莫斯科的演出錄音。聲稱霍老的彈性速度變化多端,而且琴音上細微的變化豐富。我早年在社大上音樂欣賞課時音樂老師就十分推崇霍老。不過我總覺得他老人家只是技巧過人,因此一直不得其門而入。這回想到咖啡館一年前換了新的雷射唱盤,有鑒於上回在這兒聆聽 Jimmy Scott 的 “over the rainbow” 時,難得地第一次聽出歌唱咬音時的嗚咽和淒滄感,心想這回也許可聽出霍老的一點端倪。果然聽了不負所望,琴音一出、幾個段落之後,完全臣服於霍老精巧纖細而多變的琴藝,終於知道他老人家的功夫所在。

接著老師萃取了一杯瓜地馬拉豆給我品嚐。嗅粉時就覺得香味豐富撲鼻,待咖啡煮好上杯,先聞一聞咖啡液,可感到溫潤的醇厚感。入口呢,相當完整的滋味以及咖啡該有的微苦,回韻則產生令人微笑的口感。留在喉部的韻味有如似有若無的空境,而回韻就像沙灘上的海潮一波波去而復回。
再嘬一口,馬上向口腔嘴角化開,接著生津,幾乎流出口水。

正在讀《論王維》一書,其中提到王維的詩達到中國美學上所謂意境的極致。於是聯想到此刻品嚐的咖啡所獲致的口感,不正是一樣的程度嗎?一種融為一體的、難以區割而捉摸不定的滋味境界。既是口腔味覺上的,也是心理精神上的、進入內在體驗的範疇:不但有美感意味又有想像情境可供玩味。

再入口,通透、直入喉頭進入肺腑,再返轉到口腔泛化出豐富的滋味。正如阿多諾在《論貝多芬的晚期風格》所說的:「⋯⋯主體性爆發並擲向作品四壁時,他以主體性引發的火光照亮了景象⋯⋯」,那麼,濺射在口腔四壁又反轉回來的滋味,同樣完整豐富地生化不已,但不是作為主體,而是主客合一的「意境」了⋯⋯。 (參閱:https://mypaper.pchome.com.tw/joehauz_mypaper/post/1371180857 )

《論王維》第九章〈王維的詩學貢獻〉中說:「中國文人在禪宗色空觀的薰陶下,將詩歌意境化,使“意”成為空靈的“意”,而不同於“言意之辨”的“意”。⋯⋯最讓王維受益的是禪宗極重“取境”的認識思維和反映方式,詩中山水每一具體形象,皆是生活原型的藝術幻象,他巧妙地將自然境界轉化為意境⋯⋯。」


舉王維的詩作《觀獵》為例: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

王夫之認為:
「“後四語奇筆寫生,毫端有風雨聲”。“右丞之妙,在廣攝四旁,圜中自顯。”⋯⋯而“使遠者近,轉虛成實” 的作法,正可謂創意的奧秘,既能統攝包容廣闊時空,又能超絕時空的拘束,移遠以近,變虛為實,即虛即實;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

此時書中所言,竟與口中所感有異曲同工之妙。

再入口,像喝一口鮮美龐蕪的羅宋湯汁,具體實在的口感刺激瀰漫喉嚨,酥麻生津,層層變化,好比剝洋蔥一樣,只不過每一層的鮮美度不同。當美味褪去,酸感突出,則又是一變。

降溫後又有一種平淡之趣,從其中化出神奇的韻味變化。

再次入口,嘴角一片甜美,純粹的沈醉和享受,幾無言矣!呼口氣,彷彿呼出芳香味。

涼透,入口如入無人之境,直透喉嚨,然後又慢慢返回到口腔,似某種樸厚豐膩的鋪染,恰宜地貼在口腔內壁,逐漸融化,遺韻久久不去。

回程在捷運車廂裡,對面坐著一位幼稚園的小孩,一旁的爺爺幫忙抱著書包在打盹ㄦ。這個小男生兩手各抓一支簡易的小飛機,飛上飛下,表演空戰遊戲。見我看得有趣,立馬下座圍著車廂中間的欄杆,讓兩架飛機繞轉追逐演出。看得我興致勃勃,好想下場跟他一起戲耍!下車時忍不住對他豎起大拇指,誇他演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