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 10:24:59Katle and Joe

【人生畢旅/光芒之源12】側寫詹宏志(下)

【人生畢旅/光芒之源12】

側寫詹宏志(下)

● 實踐者:「無中生有」第一人

    〔按〕:我所理解的詹宏志,一向遠離是非,是個冷觀一切事物的「旁觀者」。然而,卻在不久前,竟漫遊奇境,誤闖一齣無以為名的戲劇,差一點從配角變身主角,幸好轉身得宜,倉促跳離。俗語云:「人有失手,馬有失蹄,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此即「馬前失蹄」之喻義也,宏志的歷險,也長了眾人見識。
    而我〈側寫詹宏志〉既然已寫妥〈上〉、〈中〉兩篇,略述了我和他結緣的小故事,於去年結束《生活史計:貓兒花花2021年的週記》後,書寫逾半、拖延己久的〈下篇〉,理應完成,以了卻久懸心頭的夙願。
    他的年輕時光,有些和我疊印頗深,我也從中獲得滋養。而今,綜合我對他的認知,歸納出以下數則,當做結語,供大家參閱。

 「知識不是『預見』,但『預見』卻是知識的一部分。」
——奧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被尊稱為「社會學之父」)
「未來,將會不同於過去。」        ──彼得·蒂爾(Peter Thiel;創業家和投資家,
                   PayPal創始人,Founders Fund基金創始人,著有《從0到1 :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
「最近有人問我,創業家的定義是什麼?怎樣的人才算是創新者?我的答案是,創業家或創新者,是能夠想像出『不一樣的未來』的人;他們勇於夢想,願意辛勤工作;他們看見可能性,而且把這種可能性落實。……創新不是順從,而是顛覆。」                   ──惠普前CEO菲奧莉娜(Carly Firorina)
 「知識就是力量。」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英國哲荸家)

時間:生活印象掃瞄+閱讀積累              記實:如次

1.他,預見「大出版時代」之來
    非常喜歡馬雲(「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說過的一句話:
    「夢想還是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詹宏志就是這類「有夢想,敢創新」的人物。



    先說一件會讓自己臉紅的事。
話說遠流出版公司在他領導與規劃下,不到五年時間,營業額一飛沖天,足足成長二十餘倍,不再以「千萬」做計算單位,而是「億」了;公司人數也快速擴張十倍有餘(從十餘人到150人上下)——那真是一段欣欣向榮的美好時光。
    有一天,聽到公司內部傳述的訊息,負經營總責、身為總經理的詹宏志決心把預期營收目標「再成長」,企求若干年後,拉高到二十億台幣以上。我當場目瞪口呆,嚇到下巴都快要掉下來了。
    ──是「精打細算」還是「癡人夢囈」?
    面對壓力,突然覺得,自己力氣放盡,跟不上腳步了。我深感困惑,不知這營收目標是怎麼「蹦」出來的?為什麼需二十億台幣以上?崛起中的遠流,怎麼能在那麼短時間內達標?這個金額是由那些項目組成的?
我的不懂,直到他成立「城邦出版集團」,大刀闊斧佈局,聚「眾小」成「大一」(總營業額超過卅億台幣),才明白「原來如此」!
他給所有人上了寶貴的一課。
後來,終於了解他立論的基礎,他在九○年代初,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華文將會出現單一市場。從八○年代末流通的跡象開始出現,台灣引進大陸書,大陸也有台灣的書出現。逐漸就有共通的作者,到了網路時代,更是會造成這樣的趨勢。一旦華文市場出現,價值就變高,就會變成『世界的華文』,全世界都想要進入。因此要把台灣的出版社架構做得更大一些,才能面對這樣的變遷。」
因此,若不自外於即將成形的大市場,出版社必須擁有「二十億台幣以上」的營收,才能克服變化,培養進取大目標的實力,參與偉大競爭。他創立「城邦出版集團」,就是為了不缺席這場盛宴*註1,而當年為遠流設定的「營收目標」,亦立基於此。我在《編輯力初探1.0》內,已多有剖析,不多贅言。
我敬佩的是,在那大背景下,為什麼他能見人所未見,適時指引方向,要大家勇敢接受即將來臨的挑戰?這種仿若預知的能力,從何而來?為什麼我們卻盲於現實,一無所感?後來,當我讀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創新與創業精神》(臉譜出版/1995)時,才發現這一切都有跡可循,在杜拉克所指引的「新知識、認知的改變、人口統計資料、產業與市場結構、程序需要、不一致的狀況、意料之外的事件」等要件中,聰明腦袋都看得到閃爍其中的奧妙和契機。那種「問鼎中原,逐鹿天下」的雄心壯志,不是我等泛泛之輩,當時能夠瞭然的。
他類似的「預見」甚多,所以友朋之間,每遇困惑,常常向他求解,而幾乎有求必應,求必得解。

     


2.他,是「漩渦中心工作」的人



某日,我在網上讀到介紹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京瓷」與「第二電電」(今KDDI)創辦人,現為「京瓷暨日本航空名譽會長」、「公益財團法人稻盛財團」理事長)的文章,讀著讀著,腦海裡浮起的居然全是詹宏志的身影。譬如,稻盛和夫他解釋一個公司「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時,說:
「為了推進公司或團隊的工作,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有一個精力充沛的、起核心作用的人物。這樣的人,將成為全體人員的中心,宛如一股上升的氣流,自平地而湧起,將全體人員捲入,帶動整個組織一起行動。像這樣自己主動帶動周圍的人,把工作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我把他們稱作『在漩渦中心工作的人』」。
瞧!詹宏志不正是這樣的人物!
稻盛和夫描繪這類「高層次的人」的多重性格特質,如「抓住本質,將複雜問題簡單化」、「樂觀構思、悲觀計畫、樂觀實行」、「事先『看見完成時的狀態』」、「敢於『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幾乎全都可以用來解釋詹宏志做過的事,光是我在「遠流出版公司」所見所聞,已足以說明他非凡的貢獻。*註2
    他在遠流:廣吸人才,改造組織,重組流程,擴充戰線;他全線出擊,步步為營,不斷拓展經營版圖。他的衝剌,大大擴張了出版定義*註3


3.他,年年精進,年年都是一個嶄新的他



    我從詹宏志身上看到的不僅於此,其中關於他的「學習力」,感受特深。他像是一架學習機器。每回見到他的時候,他總是手持一卷,從不浪費分秒。就像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說他自己的成功,主要靠「閱讀」,「從小喜歡閱讀,喜歡在書裡找慰藉,每天花十小時狂啃,很小的時候就把《大英百科全書》看完了」*註4。與之相比,詹宏志也不遑多讓,他說過,從小看書的能力就特別強,通常每天至少看十個小時的書,在週末的時候,經常一天兩本,而每逢瓶頸和挑戰,就是他突破界域,更上層樓的時候。
    在某次訪談時,曾形容自己如何「脫殼、成長」的蛻變進程,說:
「譬如在事業上一個你所熟悉的『成長模式』來到了盡頭,這並不是事業有了外在的成長瓶頸,而是我僅知這樣的事業成長模式,用完這一項,我就兩手空空了。
但當我重新學習,從歷史上或他人身上,得知了另種可能,或者某個觀念的啟發,我有了新的成長模式可參考,我工作上的動能就回來了。所以,發展遇到困難時,最需要的是知識與觀念的啟發,我必須多知道世界上的多種可能,我必須時時放空自己,『滌去舊聞,以徠新見』;或者,一位可以在心智上相互挑戰的夥伴或朋友,也很重要。」*註5
    他的「解決力」就藏在從永不懈怠的學習過程裡,時時汲取養份,而在自問自答的探索中,驀然回首,答案就在那燈火闌珊處。

      4.他,是「玩開局」(play the opening game)的高手:始終在顛覆、突破、超越

詹宏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喜開「新局」,常常他一起手,便開闢出與前與眾不同的局面。
舉前例來說,他徹底改造遠流,一連幾個大案,把一向活在同溫層的出版界,捅出好些個透光的窟隆,擾動的大家坐立難安,如前文介紹過的《柏楊版資治通鑑》、《大眾心理學全集》以及參與企劃的「時報出版」《中國歷史經典寶庫》、成立「城邦」、創辦《明日報》及《PChome電腦家庭雜誌》……等,都代表著一座座里程碑,光是開列他劃時代的重大戰功,十指也不夠。
他的大膽、敏銳、犀利,可從他2014年發表的那篇〈雪爪追蹤──Google時代的編輯人〉*註6上坦率的自白,得到印證。當時,他是「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他說:「有一次,我在一家仍有參與的雜誌社出席董事會,席間,工作夥伴感嘆傳統出版業『數位化轉型』的不易。我則覺得出版業『做得太慢、太少』,我笑說:『如果我還在出版業,我一定已經花樣百出,把大家都弄得坐立難安……。』這只是一句吹牛的玩笑話,卻也反應了我的性格;我不一定知道答案在那裡,但我一定會『大膽嘗試』去追尋,任何奇怪的方案,都會吸引我『實驗』的企圖,我不會坐著等待答案浮現。」
    然後,他應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之邀,回「城邦出版集團」去跟老同事們講講對「數位出版大未來」的看法。
他去了,也講了,把他的看法寫在〈雪爪追蹤──Google時代的編輯人〉。他講了很多,無法在此詳述,只能引述他的結論:「把既有的紙本書變成『電子書』真的是『很小的事』(雖然也該做,也該趕快做),出版定義的全面改寫,才是大事(「定義變窄了,某種意義上,這也說明了創新的停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語))。沒有人淘汰出版,只是出版的答案在『別處』。你必須到新讀者『求知之處』去出版,你必須到『行為源頭』去出版,那才是Google時代編輯人的新使命。」



如何?同意不?
半個月前,看了羅振宇〈時間的朋友2022〉演講〈原來還能這麼幹!〉,有段話似乎也應該引述於此,咀嚼一下:「數位化這班車,比早晚更重要的是,你為什麼出發?比快慢更重要的是,你要解決什麼問題?」*註7
如何?請回答:你為什麼出發?你要解決什麼問題?
大家苦苦追索的,或許是一種出版的「概念創新」(conceptual novelty;195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恩·弗列德加(Arne Fredga)語)——期待修改存在已久的、眾所周知的出版概念或創造出版新概念。

5.他,信仰「開放才是硬道理」

2013年年中,詹宏志的一些好朋友,義憤填膺地出來召開記者會,反對兩岸簽訂「服務貿易協議」,認為市場一旦廣開,將為台灣圖書出版業帶來嚴重傷害。這樣的心態,顯然跟他一向堅持大開放的主張是衝突的。
他很聰明,利用自己一份刊物上的定期專欄,寫了一篇〈美好的讀書之地〉,說明「美好的讀書之地」香港,「曾經賜予我們一整個世代的啓蒙」以及她代表「一種多元文化寬容度的示範」和「一個見多識廣的一觀景器」;台灣若是想成為「美好的讀書之地」,應該從香港出版市場去理解。「香港很小,讀者有限,文化發展條件困難」,但她運用自己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不設防」,把「香港出版變得比她本身的市場還要大……」。
因此,詹宏志認為「開放才是硬道理」,「開放者」都會勝過「閉鎖者」。開放會帶來競爭,千萬不要害怕競爭,良性的競爭只會使我們更加強大。他說,「經過考驗的出版人,一定是這個大時代大展鴻圖的人」,「開放」才是台灣的力量。
若想了解詹宏志,這篇約六千字的〈美好的讀書之地〉一定得讀,它已被收納在「閱讀詹宏志」內。
有趣的是,此文一出,他的好朋友大多都接受了他的觀點,變得更為理性了。


      6.他,淡泊名利,能放下一切的人

    依我對詹宏志的認知,他是簡單生活、一切隨意的人。起居作息都有他太太王宣一照應。例如,他不會開車,平時進出,常由宣一接送。即使有了財富,他依然飲食簡便,身上看不出豪奢之氣。
    當年,「城邦出版集團」被香港首富李嘉誠收購。他,瀟灑的很,揮一揮衣袖,放下一切,飄然而去。他以為從此可以過著隨心所欲的日子,安享閱讀與天倫之樂,終於自由自在了!
    據說,王宣一卻不以為然,苦勸他至少留下一個公司,自己經營。她的理由是,才四十多歲喲!往後的日子還落落長,怎麼可能如孤雁閒雲,打混一生?
拗不過王宣一的堅持,詹宏志跟香港方面商量,留下了對方缺乏興趣、仍未盈利的「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電子商務部門(不含PChome雜誌)。經多年努力,就這樣把一個事業做的風風火火。



    他的性格裡,不爭、容讓是他的特色,工作環境中稍有騷擾或不愉快,他的選擇常常是「離去」,這也是他名片特多,自嘲可以開「名片展」的原因吧!

7.他,是………

    寫了這麼多,我一定很懂他了?
    來!附耳過來!讓我悄悄告訴你出自我內心的聲音:
    「我.從.來.沒.真.正.了.解.他!」
我打開一扇窗,至於窗外醉人的風景,各有各的體會。四、五十年前,他正年輕(二十出頭),我也未老(四十不到),老少兩代有這麼一段相互疊合的歲月,如今回想,依舊覺得難能可貴。
我這一生,認識的人雖然不多,但我從他們身上得到的助益,難以用文字盡述。詹宏志是其中非常獨特的一位,我很幸運能在一旁靜觀他的成長,他的每一轉折,都是我的功課,他從不知道,讀他這部書,是多麼愜意!
總結的說:很多人不敢小看他,結果仍然小看了他。



      如今,我年已八二,他也六十有餘,每回想起那些共同奮鬥的時日,耳畔似若聽到作家袁瓊瓊懷念導演楊德昌時所說的話,她的話,恰恰道出那個年代所有努力者的心聲。她說:

         「在年輕的時候,一無所有。
      不過,『一無所有』或許正是我們的優勢。
      那時候,我們面前的世界是個充滿一切可能的世界。
      要等許多許多年之後,
      我們才能確認『得到』這件事,其實意味著『可能失去』,
      那時,我們便開始畏懼。」*註8                                     (寫於2022/1/21)

——————————————————————————————————
*註1:詹宏志永遠能說出令人激動的話。在2004年元月初,他將「城邦出版人」(Cite Publishers)轄下五大集團,整合於同棟大樓上班的喬遷酒會中,針對出版界對城邦資本主義化、四處兼併小出版社的行為,提出說明。他強調他不主張「金字塔型的大型組織」,而是一種能夠讓懷抱不同理想的出版人的獨立性與獨特性,都可以發揮的小組織群。但若想「衝上國際」,就不得不有一個「堅實的組織」──出版集團必須有20億台幣以上年營業額,在國際上才有企劃與行銷的能力,所以「大」是不得不的「必然」。至於,會不會因「大」而失去理想性與想像力,他並不擔心,因為「花園主義」的理念,即在「共構一個花園」,而花園裡,也允諾百花齊放,性格繽紛。
*註2:摘自〈高層次的人,善於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稻盛和夫(譯者曹岫雲/整理自稻盛和夫經典著作《幹法》《活法》)。
*註3:有關詹宏志的出版經營成果,請參閱拙著《編輯力初探1.0》、《企劃之翼》、《編輯檯上的小確幸》。
*註4:參閱〈埃隆·馬斯克:一個改變世界的男人〉
*註5:參閱〈出版業如何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與命運〉一文,是詹宏志接受CCIF(中華創意產業論壇http://www.ccif.hk/)的訪問。曾刊在「社會創新和可持續設計聯盟」(DESIS-China)的官網,他誠實交代了自己成長的奧秘以及出版如何影響他一生(http://www.desis-china.org/interview_detail.asp?id=19)及(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f4c430100lt55.html)。
*註6:參閱〈雪爪追蹤──Google時代的編輯人〉/詹宏志寫於2014/6/19/
*註7:每年年初,我必在網上搜尋「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今年第七年了,這回他以53段小故事串連起來的長篇,頻頻呼喚國人時時要有「創新意識」,來共同克服2022所面對的挑戰。請點入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2qWQAevu4
*註8:摘自〈楊德昌逝世十週年/光陰的故事〉/袁瓊瓊/2017/8/2/《鏡周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參閱:

【周浩正專欄】側寫詹宏志(上) ● 一身俠骨,千種風流

【周浩正專欄】側寫詹宏志(中)/ 變「邊緣」為「核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