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7 11:12:56Katle and Joe

試聽 李希特彈巴哈十二平均律 的一點感想


Sviatoslav Richter(1915-1997)

試聽 李希特彈巴哈十二平均律 的一點感想:
(Harmonia Mundi[France]/ book I, 錄於1970年七月21/31日,薩茲堡 Klesheim 城堡;book II, 錄於1972年九月和1973年二月,地點同上)

他賦予音樂一己的視景——經常是抽離世俗意義的,脫離當下的,在他內心遊走或腦際飄翔的;與現實若離若即,這就是詩的效果。
聽他的巴哈十二平均律,脫離了一般多少緊繫著人生層面顯然反思生命等等的詮示。
例如:費因伯格、艾芙琳‧克洛謝特(Evelyne Crochet)、甚至波里尼晚近精采萬分的演出,都離不開我們浮光掠影又豐富異常的日常生活。

然而李希特呈現的是生命的抽離,一種遠離生命的旁觀疏離美感。
他用琴音的美掩飾了那原本厚重的生命——那是他深知卻不願表面承認、欲迎還拒的;於是出於一種拒絕和掩飾、以一種形式上的透明手法,既美化了又間接以切線擦過種種的人生經歷和變化。

但若我們探入那層纖美的豐富表面,裡頭,藏著他所拒絕承認的所有傷痛,而詩正是由此產生。
是我們這些小才小德的人才會一天到晚喊——這兒難過、那裡疼痛、或哪裏不快!
在哪一位大師的作品裡,我們曾看過、讀過、聽過醜惡的哀傷、痛苦和恨意?
不,那一切全都包覆在美的形式裡予以昇華,一如李希特的琴藝,
因而產生雋永的詩情美感!


請參閱:
曲盡其意的疏離美感——聽 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
巴哈的十二平均律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艾芙琳‧克洛謝特Evelyne Croch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