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8 09:07:37Katle and Joe

■ 沙卡礑之夜 / 老馬花蓮記行之一 / 作者:游馬和


沙卡礑溪一瞥,2007/J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馬不姓馬,但名字中有個馬字,於是大學的同學都叫他「老馬」。
這系列文章是他三年前和大家赴花東旅遊的心情記事。延宕多年,終於發表為文寄給同學。有感於他文筆的平實典雅,徵得同意,貼到部落格上與大家分享。(J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 5月,榮譽班長陳淑珠規劃了一趟「59同學花蓮行」,目標是闊別了許久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同行的有陳耀程夫婦,周浩中夫婦,羅惠玲,遠道從夏威夷回台渡假的陶家璋,遠從非洲來台灣展畫的埃及藝術家阿深,還有我這匹馬來西亞的老馬。我們九個人三部車子,一早就各自從台北,通過雪山隧道,在宜蘭的路邊會合後,開上蘇花公路,朝著太魯閣國家公園前進。在入口處稍事休息,用過午餐後,開始沿著公路瀏覽,並走了一段步道,先感受一下公園的山光水色。沙卡礑公園內的布洛灣山月村,將是我們第一個晚上的歇腳處。

  薄暮中,我們的車子順著馬路,開向太魯閣公園內的布洛灣,山月村的民宿。暮色是這片山林的睡衣,輕輕的罩住這遠離塵世的女神,靜臥著、線形美絕的胴體。恬靜,靜如處子,靜如酣睡中的嬰兒;寧靜的沙卡礑。

       千百年來河水的割裂,千百年來河沙的淤積、河岸的挪移,布洛灣成為群山間的沃土,讓太魯閣部落族人用智慧與傳承,在此地打造與世無爭的家園,世代繁衍。灣內的山月村民保留了自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模式,至今他們還是那樣簡樸地過著樂天知足的日子。

      從停車坪步行到河邊崖上的木板道,趁著餘暉,來分享這片暮色的醇美,我們沉浸在叢樹和溪聲交融的洗禮。身在塵外,心若神遊,我們的笑語在這時空留下了歡樂的見證,相信這歡樂氣氛仍將在旅程中,持續地袅繞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

      來到布洛灣山月村我們先前訂好的民宿,住進草坪上一間間獨立的小木屋。草坪三面環山,人口稀少,身處其中,有著山居的靜謐。這裡的建築和設備,都經過刻意的設計,處處透著濃濃的原住民色彩。晚餐設在樸質但雕滿圖騰的木屋內,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國人,參雜著異國遊客,擠滿了約十張桌子的餐廳,享用那可口道地的部落飲食文化,美酒與美食滿足了每位造訪的旅人。我們又一次找到機會裝腔作勢,演出杯盤狼藉,無限享受的模樣,並留影存證,無非是要讓失之交臂的同學羨煞。當然,也真有人意猶未盡,啤酒和小米酒一時半刻還停不下來,而餘興節目在酒酣飯飽中悄然上場。使我們眼睛一亮的,竟然不再是經常見到的、炫麗奪目的原民華服和頭飾,而是一襲整齊的素雅,亮麗而明朗。訓練有素的表演者,賣力地展現他們部落的固有舞蹈及才藝,臉上堆滿的,全是自信的笑容。演出的少女們一身米色套裝,簡單的圖案,週邊加上細緻滾花,給人簡潔大方,充滿活力又獨樹一幟的感覺。她們隨著原鄉樂曲,時而敲着鈴鼓,拍出清脆的節奏,意味豐收或節慶,時而揮舞竹盤,演繹她們平日農忙時的生活寫照。光著雙腳,優雅而嫻熟的踩著各種傳統舞步;輕盈似粉蝶翩翩,燦爛像蓓蕾爭綻。洋溢著原住民無憂無慮,樂觀豁達的心境。

 

 
     閃光燈和掌聲此起彼落,綿綿不絕,把一個小舞池的氣氛提升到劇場般的熱烈。女孩們純真的笑顏在閃爍的燈光中,凝結了山村的夜晚,凝結在每一個觀眾的心中。我們從感動中走出這座被昇華的木屋,又走進一個袅繞在心靈深處的香格里拉;寧靜的沙卡礑。

      民宿前的水泥路上泛著微弱的燈光,帶著些許殘存酒意,我一個人靜在路上,自娛於沉思的漫步、也享受放空的飛馳。初夏的山間,夜涼如水,空曠的山谷飄著濕人的霧露。歷經連番洗滌,心緒碰觸到浮世的煩憂喜樂似有若無。山中的夜晚,在編織一張催眠的網,從四面八方灑落飄然遺世的佳音,血脈中奔流著通透舒暢,胸次間滿溢著安寧甘美。這種身心徹底的凌虛與沉浸,這種思緒從喧囂中逸出所獲得的充份解脫,不知是否為我所專屬?



山月村舞蹈表演,2007/Joe

( 相關照片請看 59級花蓮行http://photo.pchome.com.tw/joehau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