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1 13:42:48Katle and Joe

秋,三張黑膠唱片的早上


Marian Anderson, 1897-1993
這張照片攝於1945年,是加拿大攝影大師
Yousuf Karsh (1908-2002)的傑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早,練完拳、作完該做的健身功法後,趁著早餐時間,打開黑膠唱盤,取了前陣子送去超音波水洗的黑膠唱片來聽。
 
第一張是瑪麗安‧安德森晚年灌錄的《黃昏之歌》,唱的是各國民謠。
這是起碼三十年前購買的翻版唱片,清洗後聽來聲音如昔。瑪麗安‧安德森的歌聲,幾乎代表了我這一代逝去的青春歲月和美好的往日情懷……
好樸實的歌喉,尤其到了她晚年,功力仍在、寶刀未老。嗓子雖然偶爾顯出力有未逮,奇怪的是,正是這未逮之處,變得特煞動人──筆未到,意到了;而這樣的傳達和意境神韻之間的微妙空白,讓我們的情意一下子湧入,顯得特別感人;有一種缺憾還諸天地的審美觸動。再加上黑人特有的聲音質素和老式的美聲法,這一張一直是我的最愛。

第二張是近半年購得的季弗拉 (GyorgyCziffra) 演奏李斯特作品集。黑膠唱片表現出來的鋼琴音色如臨現場、十分逼真;加以季弗拉如此執著於生命而深沉有力的觸鍵,短短一曲便有豐富的起承轉合,傳達了繁複圓熟的情感變化。
從他的演奏(以及後來聆聽的金茲伯格),我不再迷信龐然大曲,反而相信任何小品,只要落在大師級演奏家手中,都可以傳達完整的人生情感轉折。
 
第三片是柏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所演奏的《馬勒:大地之歌》。
這張唱片也是從年輕時就一路跟隨著我。重聽時,訝異於音樂聲響的完滿、細節的呈現、高音的激亢、和依舊兇猛的爆發力──啊!這白熱化的抽搐痙癵、傷時傷逝的天問,是屬於柏恩斯坦特有的──馬勒大地之歌! 
Katle
說,彷彿又回到年輕時光聽到的……
同樣感人的熟悉氛圍。

這早上,典型的秋天天氣,秋陽垂掛,夾著徐風。窗外的景物色澤鮮明。盆栽裡的花葉和稍遠瓦窯溝旁的樹叢以及對岸的群樹,微微晃動著;光影,緩慢無形地移步──
秋,一年中最良美的季節;人生最迷人的階
段......

(Joe, 2010年9月秒)



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的《馬勒:大地之歌》,費雪迪斯考主唱。



季弗拉演奏的李斯特作品集。



瑪麗安‧安德森的《黃昏之歌》唱片封套。



唱片套內附的、紙張泛黃的英文歌詞和難得並列的中、日文翻譯。



黃昏之歌唱片套背面,邵義強的中文解說。在民國五、六○年代,「邵義強」三個字幾乎是大部分古典音樂解說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