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1 17:55:47Katle and Joe

《1971社會初體驗》──古早新鮮人雜感


老式稿紙上的舊文 / J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為了貼文在udn的部落格,遂將早年的詩稿逐步編年貼上。不意找到一些尚未數位打字存檔的書寫文字,我將其中的生活雜感抽出,轉貼在此。不為什麼,只為了永遠珍愛的過去,留下一絲記憶。
本文寫於1971年,剛從大學入社會時,在捍挌不適及調整反思下,嘗試設立最初的灘頭堡……在文稿後頭居然發現了一段附語,抬頭是給高信疆的。忘了是否給了他,也許,就這麼一直留在私己的歲月裡……
(Joe, 2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1社會初體驗──社會新鮮人雜感》

§1.
詩的形式消失了,未能消化的人事成塊地擊來,在腦中堆起硬化的結構。我必得承認不具有了解人的能力,看到的只是抽象的人、抽象的價值。(長到這麼大,要令人從新開始塑造自己,太難了!) 生命的這段過程,是一個過程,它要教你看到活活的生、教你知道沒有美是懸空的,它們都是從這裡長出來。在此種過程中,難免地,你會暫時放開虛浮的美,來體察一下生的蠕動;走出餐廳,觀察一下廁所。這裡發生的一切,給你很好的芻料,有一天,你會津津地反芻起來。(你將自己造就成如此,而把價值置於那種模式中,那麼,不要難過,這兒就是你的出發點,這種狀況就是你的起點。) 很多的、各色各樣的人環繞四周,What happened to them…生命不只有你這種形式,不止有美,而有很多的──意外。不要說知道一切、看透一切;那是很小的話。「意外」,那就是人類文明的另一個起因和動力。意外的生命,就是一種 ( 對全體而言 ) 創造的生命。意外是創造的一種,且是最美的一種。「意外」,就像一場意外的車禍,使人無限惋惜;意外的收入,無限欣喜;意外之災等等;是教人不由不超脫一般評判標準的刺激。詩句裡意外的一個音節,畫中意外的一筆,有些神秘及命運之類的,教你啞然無語。人類已經太會意料事情了,他們正需要新鮮的文明──「意外」的品種。(某種太過於意料的亦會轉化為意外的形式,因竟能意料到而意外,因走到意料的根心而意外。) 以我個人的視覺經驗為例:有一天,走在路上,陽光傾瀉在對面的山坡,影像中,似有三人立於山頭。待正眼一瞧,意外的竟是兩人,另外一名無故地 disappeared。那時,具有一種美的衝擊。而在日常生活上,意外的舉動往往能更有效地達到目的。
亞里斯多德說哲學是起於驚訝。有個歷史學家說,人類的文明是始於最初的人看到星子落下而發出「啊──」的一聲開始。當人類愈益自覺,僅僅是驚訝或啊的一聲便不足了。這是因為人的自覺所能產生的、以及相反於自覺所需要的,只有意外這個因子。不但僅僅是驚訝,而且了解到是不可深究的「意外」。一切的解釋終止於此,再多也不過是「意外」的形容詞罷。
對一個命定者或一度的命定者而言,「意外」就是他的目的。他如此地深陷於宿命之中,以致害怕那種可料及的生命,而欲求「意外」──命定的另一種形式:做最壞的打算而希冀好的「意外」,或更壞的「意外」等等。這是一個人發覺人的極限後,而做的成熟的回轉。你不能要求更多。從根底處來了解「意外」,泰然的接受,但,無以處置;除非你意欲打破「意外」的形式作為人類努力的新範疇,想如齊克果所言之「更向前行」。

§2.
人長了多大,就不應以其多大的年齡為恥;多大,就不應以其多大的限制為恥。瞭解自己一點,不應有後悔,後悔只是時間和存在的浪費。改變,或不改變,行動或不行動,居間或以外的,就是浪費、不經濟的生命。一種「經濟的生命」就是簡
()化的存在,拋棄了許多不必要的東西。這種「經濟」是美的另一個形式 ( 而今,很多美的特性的東西,由於人對本質的追求,而轉化成形式本身;或被做成單元,以尋求更根本的東西 )。在某種宿命下,人們要求經濟:生不過如此,讓我們更經濟的運用它吧!在這種經濟的運用下,「意外」才成為可能。這並不是說「你動得越少,就能有越多的意外」,因為這麼一來,所謂的意外中,便有許多不必成為的意外雜蕪在裡頭了。這種意外只是無知促成的。對於豐富的知識與生命仍是意外的,就是經濟的態度所產生的中庸效果。

§3.
其實,過去的藝術王國早已傾頹了。一個劃地自限的藝術家,一個所謂藝術家氣質的人等等,在今天,這種人實際已成了一項「空類」。有那麼性格的人,便不是實際存在的個人。今天,我們真的無法從人的行為判定他是屬於哪一種人了。各種職業,甚至追求不同理想的人,都可能有相同的行為模式。因為在今天所謂的不同理想,許多在根上是相互連結著的。他們追求的是形式上的不同。他們看到一大片森林裡各種不同的樹,不知道由於年代久遠,在地下根早就不可分解地糾纏在一起,更遑論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人的行為交錯了,過去所有的區分,在今天,如果不把它加以重新界說,都成了實質上的「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