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3 22:34:17Katle and Joe

葉慈的詩── An Irish Airman foresees his Death

大安森林公園 / Joe

再度拿起葉慈的詩集,隨手翻到《An Irish Airman foresees his Death》。
讀了譯文,忍不住手癢,試著翻譯一遍。
很難有一個翻譯可以周全。那,這篇譯文就當作另一個可能的角度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愛爾蘭飛行員預知死亡紀事

我將與命運相會
於雲間某處;
我不恨所對抗的,
也不愛所捍衛的;
我的家鄉遠在基爾塔坦岔口,
我的基爾塔坦鄉人生活貧困,
沒有任何結局會帶給他們損失
或讓他們比先前幸福

著使我赴戰的既非法律、義務

亦非歡呼的人群或公眾人物

一股孤單的喜悅感
 
直闖這騷亂的雲端;
我穩住一切、盱衡一切:
未來的歲月似乎了無意義,
過往的日子全然虛度;
撫平此生的,唯有一死。


原詩:

An Irish Airman foresees his Death / W. B. Yeats

I know that I shall meet my fate
Somewhere among the clouds above;
Those that I fight I do not hate,
Those that I guard I do not love;
My country is Kiltartan Cross,
My countrymen Kiltartan’s poor,
No likely end could bring them loss
Or leave them happier than before.
Nor law, nor duty bade me fight,
Nor public men, nor cheering crowds,
A lonely impulse of delight
Drove to this tumult in the clouds;
I balanced all, brought all to mind,
The years to come seemed waste of breath,
A waste of breath the years behind
In balance with this life, this death.


補註:
〈一〉有些歧義無法翻譯,只好另行翻譯如下。
*I balance all 我權衡輕重
**In balance with this life 補償、抵銷了這一生

〈二〉傅浩的翻譯

《 一位愛爾蘭飛行員預見自己的死亡 》

我知道我將要遭逢厄運
在頭頂上的雲間的某處;
我對所抗擊者並不仇恨,
我對所保衛者也不愛慕;
我的故鄉是在基爾塔坦,
那裡的窮人是我的同胞,
結局既不會使他們損減,
也不會使他們過得更好。
不是聞人或歡呼的群眾,
或法律或義務使我參戰,
是一股寂寞的愉快衝動
長驅直入這雲中的騷亂;
我回想一切,權衡一切,
未來的歲月似毫無意義,
毫無意義的是以往歲月,
二者平衡在這生死之際。


根據傅浩的譯註:
紀念的飛行員是葛列格里夫人的獨子羅伯特‧葛列格里(1881-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服役於英國皇家空軍。1918年1月23日在義大利前線陣亡。
第三行:指德國人
第四行:指英國人
第五行:基爾塔坦,在愛爾蘭庫勒莊園附近

〈三〉楊牧的翻譯

《 一位愛爾蘭飛行員預見死亡 》

我知道我必將和命運遭遇
在雲宵高處靉靆的一點。
戰鬥的對手我其實並不恨,
捍衛的也不是我愛的人:
契俄塔坦岔口是我的家鄉,
契俄塔坦的窮人,我的親人,
任何結局都不可能使他們失去
什麼,或教他們快樂過從前。
也沒有法律義務規定我去打,
沒有大人物或群眾歡呼送行,
一種寂寞的屬於快感的衝動
驅使我到達這動亂多雲掩映;
我平衡較量,思想前後種種,
未來的時光無非浪費的生息,
相對於這樣的生,這樣的死,
生息浪費是過去的日子。


阿璋 2009-02-05 18:09:55

版主兄您好
今天才上您的網,抱歉,自今才回您.
the will to power這本書中集合了尼采其他書中大部分的觀點,他打開人類的心,為什麼生命沒有音樂只有痛苦?所有的教士,和政客都在追求權力,這些傢伙不喜歡尼采因為他們不想要人們去聽信一個老再跟他們唱反調的人的言論.尼采的錯就是他不順從社會.
葉慈這首詩的背景人物也充滿了反當時社會的精神,
他想要成為一個個人,他對當時社會無奈下,為了追求自由過著自由的生活,所以他選擇了這條路,哪怕是以死來換,他都心甘情願.
以上個人見解請多指教.此外從法鼓山聖嚴法師臨終
前[寂滅為樂]這句話中也有這首詩的精神意含.以下作一些個人的解釋或許可對這首詩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不一定.
一,寂滅與寂靜有何不同
其實沒有不同,祇是深淺區別而已,寂靜的深處就是滅
,所謂滅就是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或不存在,在這種全然無我與自然合一的狀態下,你會發覺你就是存在的一部分.就像樹木一樣,存在少不了它,不然宇宙間的二氧化碳如何過濾掉.你就像樹一樣,對存在有著深深的貢獻,這就產生快樂.這種快樂不是來自於對人的渴望,不是功名利祿的追求,而是當你在絕對的單獨下,當你變得相當寂靜時才會有的頓悟.
二,我的生活經驗
幾乎每天漫步森林,諾大的森林常常只有我一人,沒人跟你說話,不對人產生期待,絕對的單獨下,你是全然的放鬆.聽湖水拍岸聲和著隨風搖曳的花草樹木的低
吟,雲雀的呢喃,這時你會自然的停下腳步,坐在湖邊大樹下,聽它,看它,感受它,然後不自覺的擁抱著飄邈的煙嵐,與無邊無際的清風流雲談心,一種滿足,喜悅,信任,自由,平等好多好多存在中所有善的美的都擁向你,感受到與存在共生的愉悅,這種唯有一個人在絕對的寂靜下才有的快樂.
以上請參考指教
阿璋

版主回應
阿璋兄:
讀詩而能像兄這般,不僅上追諸聖先哲,又能融會於一己的體驗之中,實在難能可貴。讀詩、論詩而能若此,此生無憾,且──
「始可與言詩已矣!」
兄談寂滅與存在的體驗,可見已得生命三昧,聞後心嚮往之。
感謝您的分享!

一直琢磨著葉慈這首詩作的意蘊,一路修改,但願終能推敲出得體的譯文。
2009-02-07 20:46:33
阿璋 2009-01-19 10:14:28

版主兄,謝謝您的回覆,我覺得這首詩,有濃濃的老莊,尼采,季伯倫的味道,太深祕,簡直是不可說不可議之境地,所以我說他貫通人天,另外;我真的不懂詩,學生時期,上國文,英文課都是免強及格的,上篇的言談,真的祇是個人生活中偶然的一點撞見而已,隨便說說,謝謝您如此的看重,謝謝
阿璋
阿璋

版主回應
當初選譯這首詩,固然因為碰巧,主要也是看它簡短好譯。
看您提到諸位哲人,顯然我小看這首詩作。
老莊、紀伯倫的韻味可聯想一二;至於尼采,可要討教阿璋兄了──
他的酒神精神?悲劇精神?還是背後的虛無?( 對不起,容我胡亂指注一番。)
2009-01-20 20:39:03
阿璋 2009-01-18 14:32:14

這首詩的關鍵就是A lonely impulse of delight這句.作者是軍人,我也是軍人,lonely應該不是寂寞之意,它是單獨.單獨跟寂寞差太多,單獨是一種美,單獨是一個人喜歡和自己在一起,和自己交談和自己做朋友,單獨中可以發現自己,它是一種感動一種興奮,撞見彼岸的興奮,這是人生何其大的享受,因為客觀環境關係,在很多古往今來的軍人都會有這個體悟,而作者是在藍天白雲中會感受到這種單獨帶來的喜悅感動,而這就是他所要的,所以他要從軍,
從全部詩作中,發現作者是以非常平靜祥和的心境下寫出他的感受的.沒有怨嘆,更沒有仇恨,他不眷戀過去,不期待未來,他滿足於現在,享受現在,一切了然於胸,在在表現出他熱情洋溢,勇敢,積極,正面的性格,所以他寫出這麼美的詩作.貫通人天,傲視今古的詩作.以上個人見解,請參考.
阿璋

版主回應
非常感激阿璋兄的提點,說到了葉慈這首詩的骨髓。沒有這層解悟,像我,不過在詩的外圍,隔了一層看花。經您這麼一說,詩的厚度無形中增加了。我想,要從您的體悟去把 A lonely impulse of delight 翻譯出來才對。
希望循著您的提點,琢磨出更恰宜的中文譯文。
如您有覺得不錯的翻譯,也請不吝分享,再次感謝。
2009-01-19 09: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