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4 11:19:21Katle and Joe

關於奧登詩作《 九一之殤 》的討論﹝一﹞

............. A dive bar in New York ( 網路下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oe 按:
最初在報上讀到介紹奧登 “SEPTEMBER 1, 1939” 這首詩的文章和片斷翻譯,覺得不甚過癮。便找來原詩想好好譯出來,不料一看,洋洋灑灑九大段,當下涼了半截。
好吧,總要開始試譯長詩,不能光在短詩的圈子打轉。於是硬著頭皮,開始推敲琢磨恰當的譯文,同時為了釐清並維持原文的邏輯順序,決定了一比一 ── 一行對應一行的翻譯原則。這樣就須找出一些關係介詞、轉換語法和詞句關係。
從詩的翻譯來說,這不是好的手法,但為了做功課,強迫自己當作生手入門的練習吧!

前前後後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期間透過從事翻譯工作的小女,打通一些窒礙的關節;接著又向旅居海外的友人請益,經由email往返,使我更加深入了解這首詩的背景和內涵。
話雖如此,老實說,個人掌握的只有七、八分而已。其字裡行間隱含的言外詩意,著實充滿無限聯想的空間。
希望有朝一日,能譯出真正中文詩的味道。

旅居美國的同學 Sharrow 前後來了不少 mail 和我討論這首詩。我徵得同意,刊登在部落格上,以表謝意。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Joe:
如果你不覺得我的想法太離譜和荒唐
就貼上部落格吧
也許我的淺見可引出真人高見
我也可藉此多吸收一些真知識
但願皮毛之見
不致見笑於識者
── Sharr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harrow to Joe, mail I ●

昨日下班後捧著厚厚的 ”W.H.Auden collected poems” 回家
啥事沒幹就一頭栽進去了
越讀越有趣
心想我怎麼會錯過了如此高超的文學作品?

Auden 是英國人,1939年移民美國
很多美國人樂於稱他是美國現代最出名最出色的詩人
就似我的年輕同事調笑我說:
”you don’t know Auden? he is the most popular American modern poet!”
我回說 ”I thought he was English.”
”Well, he became an American though!”
不過很多他的詩作保持了英式拚法
有時美國出版家出版他的作品時會稍作一些拚音上 的調整
又因他常常更改自已的舊作
有時同一作品在美國版,英國版以及前後期出版的時間上都會有極大的分別
有人不喜歡他老是更改舊作
聲稱他作的更改 weakened the force of his earlier poems
我想Auden具有詩人的感性
他的作品總是見景而發,基於事發時的情緒和感受
他對描寫 general themes such as love, death or historical event 不感興趣
除非是他自已的獨特經驗
his unique experiences of one particular love affair, one person’s death or one set of historical events
但是他又具有一般理論文學家的知性
他自已解釋更改修正作品的習慣是基於忠實於自已
初寫時的一些他認為是不誠實的,無禮的或自私的字句他都會更正或刪除掉
他說 ”I can only say that I have never, consciously at any rate, attempted to revise my former thoughts or feelings, only the language in which they were first expressed when, on further consideration, it seemed to me inaccurate, lifeless, prolix or painful to the ear.”

這首詩寫於1939
正值美國great depression 階段
美國社會經濟極不景氣
人人為生活爭札
每一個人都知道現實生活的苦楚
為了要維持活下去的希望
他們只好製造假象
假想他們的日子仍如舊時
溫馨如家

我想”the fort”意指生命”life”
為了維持生命有繼續活下去的指望
所以
the lights must never go out,
the music must always play,
誏人覺得一切如常
”lest we should see where we are,”
每人都知道 where they are
但都不願去想,只希望這假象持續
這只是我的粗淺想法
希眾位不吝指教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Sharrow to Joe, mail II ●

寫詩不易,解詞更難
同一首詩可以有許多不同的interpretations
基於詩的韻律特質
詩人的思緒和他們重視文字的排練
確實給予閱讀的人不少深思的難題
有時共鳴有時簡直一頭霧水

詩人似Auden ”consciously used vocabuary and rhetorical effects
that would be more or less untranslatable”
我曾看過有些美籍人氏試著翻譯中國詩人的作品
完全失去了中文傳達意境的美感;
有時完全詞不達意
所以我對耗子的勇氣和功力真是佩服

Convention 一字之意可解為
agreement especilly between nations
large meeting
body of delegates
accepted usage or way of behaving
在奧登詩中
All the conventions conspire
To make this fort assume
The furniture of home;
Lest we should see where we are
由於那些人在吧中都依戀著平凡的歲月
在經濟不景氣之前的日子雖然平凡
卻過得很舒適
但是在1939年几乎大多數的人失業了
很多變得無家可歸
即使有家的人也有困難維持家境
在這种情況下人人的想法都只想短暫
的忘卻現實沉醉在假像中
使得生活容易過一點
所以”LEST we should see WHERE we are”

這只是我的想法而已
並不一定對
詩人打開了想像的閘門
任何人都可依自已的想像去解釋
有共鳴最好
一頭霧水?也無啥難過
至少會覺得”very amusing”!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