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1 17:28:02澎湖妹妹

媽宮城

澎湖城又稱「媽宮城」、「光緒城」。
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二月法軍攻佔媽宮,六月議和成立,
法軍撤退。清廷感於澎湖實有設防的必要,因而築城之議四起,
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十二月,由總兵吳宏洛督建,歷時兩年,
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十月竣工,總工程費約二萬三千五百餘兩。
澎湖城設東、南、西、北極小南、小西六門。東為朝陽門,
位於現在民生路與民權路接壤處;西為大西門,是六門中唯一不蓋敵樓的城門,
光復後改為中興門,與西邊城牆一直保存到現在;南門為迎薰門,
位在中山路與民族路口附近;北門為拱辰門,位於民生路西端與民族路的交會處;
小西門即順承門,位於中山路西端盡頭;小南門為即敘門,位在中山路與中正路口附近。日本據台之後,分別在西元1907年、1938年兩次拆除城牆(門)來擴大馬公市區及興築馬公港,今僅存西邊城垣(約為原城的四分之一)與大西、順承二門,供人懷古憑弔。(文採自文化局古蹟歷史建築探訪篇)
天后(媽祖)宮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相傳至元十七年(西元1280年)元世祖派兵征伐日本,遭遇颱風,官兵漂散,而夢見媽祖救助,登陵平湖嶼(即澎湖嶼)。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年)世祖封媽祖為「天妃」,立天妃宮,設澎湖寨巡檢司。天妃宮俗稱媽祖宮,明代為「娘宮」、「媽娘宮」、「娘媽宮」、「媽宮」等,廟名也是地名。
萬曆十二年(西元1592年),倭寇侵襲大陸沿海及澎湖,朝廷派兵圍剿佔澎湖的倭寇,大勝,官兵都說是媽祖神佑,便再重建娘宮。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進攻澎湖,打敗明軍。施琅認為能進攻取勝,全靠媽祖顯靈相助,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清廷准奏,並派禮部郎中雅虎來澎致祭,第二年(康熙二十三年),就正式加封祖為天后。從此,媽祖宮又稱為「天后宮」。民國九年日據政府改地名媽宮澳為「馬公街」,從此「媽宮」成了「馬公」
哈囉久賞 2006-09-02 08:03:27

寫得真好!是否也提供照片?

版主回應
等我將資料一一整理好就會上傳囉~~~ 2006-09-02 08: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