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27 20:14:365講4美3熱愛-揚真

一出生就是美國人?!

(編按:寫過這樣的情景,又看到這樣的廣告,真是感慨啊!一方面歧視大陸、東南亞新娘,一方面又要「一出生就有美國籍」。我想,若希特勒在世,應該會蠻欣賞台灣人這種人種改造論的!)




以往在台北工作故,很少回鄉,這幾年最近人又在上海,次數自然是更少了。最近剛好適逢長假,才有時間回南部,重新梳理以往的記憶。
經過半天的顛簸,在傍晚時分終於到了久違的故鄉。放下行李,拉把藤椅坐在三合院的禾堂歇息。環視四周,夏日午後的陣雨依然迅猛,閃電別在濃厚茂密的烏雲,像銀簪似閃著亮光。晒穀場吸收的毒辣陽光,在雨點的衝擊下化做一股股蒸氣,煙氣氤氳中混合著泥土與青草的味道,事隔多年氣味仍是依舊。撐把雨傘到田埂上走走,稻禾的翠綠依然,樹上的香蕉用油紙或塑膠袋裹起來,看來也該收成了。遠方檳榔樹隨風搖曳,魚塭內的馬達啪達啪達打著水花,一幅熱帶風情畫。看來,在現今激烈變動的年代,這個南台灣的客家庄依然沒什麼太大改變。
傾盆大雨在不知不覺中下盡了,天邊也慢慢露出了一抹藍。逕自在小路上走著,望著遠方,有面陌生的招牌出現眼前--「越南小吃」。在客家庄裡怎會有人做越南菜?又有誰會去吃越南菜呢?走進店內,老闆娘正背著小孩正忙著洗碗。我找了位置坐定,和老闆娘吆喝一聲要點菜後。她才驚覺有客人進店,放下手邊的工作趕緊跑到身旁。
「你-要-吃-什-麼?」不是客家話,而是一口蹩腳的普通話讓我大吃一驚。
在後院聽到客人進屋,男主人趕緊奔到桌前招呼。
眼前的老闆三十多歲,一副憨厚樣,白色的背心讓手臂顯的更黝黑。和他攀談了一陣子,這才知道這間店的老闆娶的越南新娘,老闆為了怕妻子無聊,又可補貼家用,順便學學客家話,和老婆合開了麵店。在客家人佔百分之九十七的這個客家庄,外省人、閩南人都已經很少見了,突然遭遇的「國際化」讓人震撼不已。
吃完麵後再往鎮里走,又發現了多樣越南、印尼有關的餐廳或檳榔攤。這才發現了這個自古就對外頑固封閉自己的客家庄,為了傳宗接代的神聖使命,已經毅然而然的「國際化」了。鎮上破敗的磚牆上、電線桿上、橋上,用噴漆或海報寫著,「乖巧、勤勞、儉樸--越南新娘、大陸新娘」。
回到家後,和家中長輩聊到這件事,老人家立刻像背書似的復誦著,誰娶了越南的.....誰的姊姊的兒子又娶了大陸的.......隔壁誰的姪子娶了印尼的......。原來娶外籍媳婦不但不是稀奇的事情,還是很普遍的現象。再聊下去,原來這幾年景氣不好,工廠又外移,有些以前在台北、高雄打工的年輕人都待不下去了,只好回家鄉去了。這些男丁在台北、高雄待不下去,主要是因為學歷不好,回家鄉後種田也沒錢。在現今社會裡,有女孩子會嫁給他們做媳婦嗎?無孝有三
,無後為大,如果花20幾萬(約5萬塊人民幣)就能解決這個嚴重問題,那麼也是值得的。就這樣,外籍新娘在這個鎮上也就越來越多了。正當老人家剛好說完這個話題後,隔壁大嬸也來串門子聊天,旁邊還跟著個皮膚黝黑的年輕女孩。原本以為是她的兒媳婦,後來一問才知道是請來幫忙照顧老人家的泰國傭人。就這樣,在三合院的廂房裡,兩個客家老人在閒扯家常,一個年輕的泰國女孩在旁無聊的按著遙控器,看著她完全聽不懂的節目。
在時代的巨浪在翻騰下,雖然位處偏僻月光山下的小小客家庄,也無可避免的被翻攪著。看著眼前的模樣,感覺到不斷流逝的時光,正在一點一點齧咬著這個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