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14 00:44:065講4美3熱愛-揚真

江澤民的最大功勞

(上海市,崇明島堡鎮)
牛仔褲甩賣、共產黨萬歲、還有晶晶亮娛樂場,這些本質上不同邏輯的東西竟能同時混雜在一起,在某種程度上,可能代表了中國大陸目前的生活邏輯吧!




















前幾天和班上同學聊天,說著說著,話題又扯到中共中央那邊去了。由於他以往出身行伍,很自然的說到了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
講到江澤民,立刻想到的是四方型又略微浮腫的餅臉、兩個傲慢的向前直視鼻孔,四方形的黑色粗框眼鏡,如小叮噹似的肚皮和把褲腰帶繫在橫隔膜的醜樣。想起這樣的畫面,對比以往中國強人,諸如毛澤東、鄧小平,或是之後的胡錦濤,江澤民似乎是給人印象最差的領導人。
聽我這樣提起,同學興致也來了,和我說起一段北京人侃江澤民的段子。

有一天,江澤民和新一代的幾個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聊天。
看到城門下人來人往的模樣,曾慶紅一時興起說,如果我從這邊丟一塊錢下去,那就有一個人高興。聽到此話,吳邦國就說,那你把十塊錢丟下去,那就有十個人高興。聽到黨內同志的討論,江澤民也有了談興,和胡錦濤說,那你把一百塊錢丟下去,那會有一百個人高興。
胡錦濤聽完江澤民的話,一方面點頭表示贊同,一方面小聲的和身旁的溫家寶說,如果把江澤民丟下去,那全世界高興。

說完以後,兩人哈哈大笑。看來江澤民在中國大陸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很臭的。可見領導人該長成什麼樣子、該有什麼樣氣質,可是有套普世標準。
「但換個角度來說,江澤民還是有他的功勞。」
「喔,怎麼說呢?」大陸同學分析起中央情勢,可都有一套精準的說法,不得不讓你佩服。
「就是把政治世俗化。」清了一口喉嚨,喝了口水,繼續他的論點。
「其實,以前中國大陸的政治動員是很厲害的,每個人都要很清楚政治路線。但江澤民上台到現在,大家腦袋裡裝的都是怎麼賺錢。」
「這算什麼功勞啊?」聽到此處,我想這是不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臭江澤民一下了。
「喏,你想。八九學運那時候,大家都對政治很有理想性呢!有理想性,就對現狀會有極大的不滿,就要改革、要激進改造體制,沒法忍耐緩慢的改革方式。現在你看,誰對政治結構有什麼理想性呢?整天想的,就是出國、在外資企業找個好工作。」
「嗯.......」我靜默不語,繼續聽著他的推論。
「民眾對政治沒有什麼理想性,把政治徹底的世俗化了,才能漸進式的改革嘛!是吧?」
在大陸待的時間不夠長,總都在其政治脈絡之外,對這樣的說法,當然無法判斷是真是假,但還是很佩服他的眼力與想法。
聽到他這樣的說法,很容易想起前一陣子讀到政治哲學家柯耶夫對歷史終結的說法。
柯耶夫晚年去了一趟日本,他發現日本已經提前進入「歷史終結」的紀元。在那裡,生活沒有理念,生命的本身就是無聊。沒有為意識型態奮鬥的社會,是乏味的。
那中國呢?在67年文革武鬥、89民運後,看看現在的狀況,人們好像也沒有什麼生活理念了。套句研究柯耶夫學者的話,「日本是沒有生活理念的地方,美國還不算根本沒有理念的地方,但他的理念恰恰是為沒有理念的生活辯護。」
延伸此推論,對於中國,他的結論是,「中國如今倒很像在趕超日本,力爭早日成為沒有理念的國家」,「這樣還不夠,連為沒有理念生活辯護的理念也沒有的世界!」
想想同學的即興政治分析、柯耶夫的說法,我逐漸理解那些沈湎於文革激情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