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6 01:29:40Jill

東和禪寺

 陰雨天,冷。這兩天終於像是冬天的感覺了。

 下午至Y17換拿桌卡,步出大樓時,朝右邊望去,興起至東和禪寺走走。

 好久...一個埋藏在忙碌生活行程遙遠的端點的記憶。

 轉進東和禪寺前,要先經過大樓的抽風機口,由機口排送出來的強風,或許也為東和禪寺扮起把關的角色。猜想不熟悉的人,多半要因此而轉身離去。反而為居落於市區精華地段的禪寺,保守了清幽。

 這是第三次到來。

 穿過「風口」,大樓外牆與學校圍牆形築成一條小徑,頗有曲徑通幽的意趣。十來步左右便到禪寺的大門口,再過去是連接大門延綿一段不長的紅磚矮牆。

 跨進大門是一座小小的院落,往前就是通往另一端的小徑,正殿在右側。木架、泥塑佛像、小小的人工水塘、日式庭園燈座,建築格式混雜著日式風格,稱之為「台灣的和風建築」。正殿不大,估計長度不超過50步,寬也不過30步。小小的空間,凝縮了安靜,呈現淡雅之氣,這是台灣一般寺廟難以形成達致的氣氛。台灣的寺廟,總是講求浩大、熱鬧、香火旺盛;不論祭祀、慶典或是平日,總是人潮來往不斷,像是一個每天開PARTY的地方。

 似乎重新裝修完成,上次來還殘留鷹架、水泥、工具,如今正殿上新漆、柱牌都展現著簇新的美。進了廊簷之下,收傘並把傘搭在手腕上,停力在正殿前方,耳邊傳來一人誦經的聲音。原來在門上方陳水扁題字的扁額已經取下,換上看不懂的梵文。合掌,朝藥師佛(導覽書上說的)三拜,捐了點香火錢,信步繞了一圈,原來兩旁七八座的水泥質材的清水塑像已不知移至何處,覺得可惜。

 頌經的聲音持續著,挑了正殿旁設置直角的木條椅坐下。身不動,心安定,更細細的瀏覽禪寺的布局。正殿兩旁延伸的是新造玻璃屋頂,約是配合現代節約能源的概念,借天光用以照明。天氣雖然陰暗且下著細雨,卻不覺得寺內陰沉。仰頭觀望細雨灑落在屋頂的點點水花,頗有「坐看雨下」的閒散情趣。幽幽的天光、悠悠的心情,更顯這裡的脫俗與幽靜。

 腳伸直、腰背半倚,雨傘隨意擱著。不遠處日式庭園燈座插著燃了一半的線香,視線角度延伸過去是座4分之3人高的白磁觀音像,然後才看到剛剛在尋找的地藏王菩薩像及四大天王塑像。不過還是有幾座不見了。這尊地藏王菩薩戴著一頂無沿的紅毛線圓形帽,這頂帽子第一次來就戴著的了,之前是胸前還有圍兜,這次好像不見了。因為帽子與圍兜,菩薩像變得很可愛。雖然這次圍兜不見,但有帽子還是很可愛。

 多年前第一次來到這裡,是伴帶一顆混雜著賭氣、酸澀與悲傷的心,無目的漫步到覺得累,停下四望時發現的。那時的禪寺尚未進行修築,木門斑駁,似是無法完全闔關起來,外觀略顯破落的古寺。那時因為好奇而踏入寺中,一進門卻像是發現世外桃源般的驚喜,心中原有的苦澀化了不少,流入淡淡的喜悅。當晚,搭最末班的夜車至高雄,隔天一早在旗津看海等日出。

 有一段日子思考著那天的「奇遇」所欲傳達的訊息。今天,坐在這裡,似乎懂了些什麼:

 破落的古寺,預示了一場必然要經驗的劫難。

 這座寺廟,由曾經幾乎無望修復的破落,到今日被列為古蹟保護,呈現出整修後的簇新景象;而我的人生,由曾經幾乎不欲生的痛苦,到今日還不錯的處境,對人生有著不同於彼時的見解。或許仍然不夠成熟,卻還是有著走過風雨的感謝、平靜與坦然。

 世事無常,人生聚散離合、境遇起伏高低,只要生命繼續,必然會有不同的風景。然而,「本質」是恆存不變的,雖然在過程中會忽略,甚至暫時遺忘,但它就是一直存在。如禪,如我。

 誦經聲停止,雨還再下,離去前再拜,此時心中浮起一個念頭:會不會有一天,我也能於此長住?
 
 擎起傘,踅行穿過另一端的小徑,窗上懸掛著幾盆聖誕紅,好紅。

 感謝天地間一直默默守護扶持我的所有力量。
真的頗愛這尊地藏王菩薩像。不知當初是誰的巧思,為祂穿戴紅帽紅兜,如此可愛,只是胸前的圍兜似乎不在了,不過,可愛依舊。
東和禪寺一角。重新整修,有些珍貴的古樸也整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多一些的現代感,但仍保有清靜的本質。

上一篇:尋找桐花

下一篇:桐花的召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