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3 10:23:13子路

我們要成為怎樣的國民?

在人民大會堂聽領導人訓話、宴會、遊覽「鳥巢」、「水立方」;參觀示範性的新農村建設、建築宏偉的建設、重點小學;到國家大劇院欣賞「紅歌」演唱會;到天安門廣場參觀「十一」升旗禮……這些活動,無不在於要展示中國的發展有多好。這些活動,是我早前參與由教育局及中聯辦合辦的「2011香港教育界國慶訪京暨專業交流團」的行程。負責的教育局官員在簡介會上開宗明義,這個活動目的之一,是希望教師了解中國的發展,從而配合當局推展國民教育的工作。

不諱言,是次訪京團的安排,十分周到。數天跟我們同行的,不是官員,而是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同學。他們熱情、好客、有禮,給團員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走在今天的北京,我們看到的是一片繁盛,處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就連跟當地人談話,也似乎開放了不少。至少,他們也敢於批評內地的一些不是。

然而,推行國民教育,就是這些嗎?回來後,翻看《你所不知道的國民教育:政治不正確教師及學生用書》一書,不少作者帶來了另外的一些角度。很明顯,書中所說的,我都不可能在訪京的行程中看到,彷彿作者說的,就像憑空想像的一樣。

赴京前,我不斷提醒自己,五天在京,參加活動,切莫太投入。事實上,交流團的活動安排,參加者稍有不慎,就會墮入迷霧,相信眼前的就是中國發展的一切。領導人接見,聽其訓話,我不會照單全收,我也提醒自己,這不過是中共官員的看法與角度;參觀「十一」升旗,觸動我的,不是那個「壯觀」場面,而是就在我眼前的廣場,在1989年發生的一場血案,遇難者至今仍未安息。

國民教育的目標,應是讓我們的下一代懂得如何去為一個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而不是為統治者所作所為歌功頌德。我們應該讓下一代明白,人民才是國家的主體,我們應該讓下一代選擇他們的政治體制,更應該讓下一代有敢於推翻暴政的宏志。

就如在《你所不知道的國民教育》一書中,有作者提到政府提出的國民教育課程是否「洗腦」的問題。這次赴京,我意識到要「洗腦」,灌輸未必會很有效,要提防的,反而是一些潛移默化的做法。一如這些訪京團,多去幾次,很難不消磨參加者對中國的批判性。多去幾次,說不定有些教師會認為劉曉波、艾未未這些人是妨礙中國發展的「麻煩製造者」,說不定真的有人會認為共產黨統治是中國唯一選擇。當我們要思考要成為怎樣的國民時,別讓統治者主導我們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