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6 10:59:40哲弗

何海其 龍紋敏 抗壓細胞活躍

“放輕鬆”不是掛在嘴邊說說而已。可是現實生活太倉促,資訊分秒必爭,工作壓力總是把人榨成“幹”蔗?站在新聞主播台上,《新聞報報看》的2位主播何海其及龍紋敏何嘗不是跟時間賽跑。面對壓力,他們是鴕鳥心態,還是把阻力轉化成助力呢?

社會亂象~共同的責任
報紙雜志、電視熒幕、電台頻道,視界和聽界都反映了社會亂象,涵蓋面廣至政治、社會、經濟、司法、交通、教育、醫療體系。在主播台前線與新聞親密接觸,內心有什麼感觸?

其:其實報新聞和看新聞沒太大差別,只是寫新聞的記者會比較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和記者聊起時會說:“有沒有搞錯,這種事情也會發生!” 不過我沒有因為報道負面新聞而承受壓力,只把它看作一樁故事,並沒有很深的感觸。

敏:家庭倫理悲劇 ,叫我難以理解!我尤其不能接受,大人的感情問題處理不了,狠下心殺了孩子再自殺。在報道時,卻不能加以批判,用道德價值觀去鞭笞他們,不過內心覺得很不應該。不管什麼理由也好,自己的問題解決不了,總不能禍延下一代。

而社會治安問題,例如:小孩失蹤、擄劫案、強奸,我覺得是社會結構性問題,包括我們的教育和經濟固打是否分配均勻。前一陣子,很多小孩失蹤。大家都會怪父母顧不好孩子。由於要維持生計,我父母做生意的,小時候也沒有24小時看顧我。當時他們不會擔心我一個人出去。為何現在卻發生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問題近幾年比較嚴重?像女童沙麗尼失蹤事件,其父親是的士司機,難道要載著女童到處走嗎?

其:大人也是擄劫案的受害者。其實不能怪父母,而是社會的責任。

敏:說到神棍和老千的問題,我則已經麻木了。因為報紙報導過很多了,但還是有人上當。受騙者都說沒有注意到報紙。因此不能忽視報紙的社會責任,看了報紙至少有一點警惕,不會別人說什麼你就相信,刮刮樂騙不了你!

其:其實這追究到人們對生活累積了很多的不滿,失去精神寄托。在沒有正確舒緩壓力管道的情況下,選擇迷信鬼怪和新奇的事物。

解決問題~從經濟著手

社會實況,大家還是得面對。雖然問題無法一朝一夕解決,可是我們也不能束手待斃,你們覺得可以怎樣改善呢?

其: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發展息息相關,一個國家的根基打得好的話,其他方面將容易振興,整個國民的素質會因此提高。為何那麼多病態出現?從經濟面去談,生活壓力延伸很多可能性。自閉性格的人會傷害自己,性格外向的人,你逼到他走投無路,他會去傷害別人。

敏:先從經濟上著手。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有基本的經濟能力。雖然這個說法是一個幌子──填飽肚子才談人權,但確實是現實的問題。經過興都教權利行動力量(Hindu Rights Action Force,簡稱HINDRAF)集體大型示威後,我們看到衣著不光鮮的印度人,甚至看到外勞,都會有一絲絲害怕。其實在美國,看到黑人也會害怕。這不只是教育群眾就迎刃而解,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問題。
職場生涯~壓力變助力
回歸到最貼近生活的職場生涯。面對壓力時,應該如何舒緩?

敏:我覺得還好呢!我面對的壓力其實只是新聞呈現的方式,觀眾能不能接受,內容會不會有偏頗。我很幸運,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有些人為了生活而做自己不喜歡做的東西,這是痛苦和壓力的根源。如果逼著自己去做,你遇到問題就會覺得是壓力;反之,如果你喜歡那份工作,你會覺得是一種挑戰,解決到問題會有成就感。

遇上“搏殺”期間,像早前大選,會把它看作挑戰。可能當時的脾氣會暴躁一點點,講話大聲一點點!情緒得以舒緩就好啦! 

其:從她剛才的話題衍生出來,除了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生計。我收過一封email,內容大概是說明,在吉隆坡生活,薪水若是介於RM1500到RM2000之間,會有入不敷出的情況出現。

我們生活在講究經濟、講究物質的社會,壓力肯定逃不了。從宏觀來談,關系到國家政策,也可以從微觀來談,你自己努力耕耘,會不會確保一定能達到目的。如果一輛小車、一份穩定的職業,在報館10年默默無聞,不會太計較收入有多高,依然可以過得很開心。  

窮的社會未必是動亂的社會。中國早前有一份壓力和幸福指數的調查,發現最窮的區域,像西藏人因為生活簡單,心靈富裕,壓力最少。他們不需要在物質上窮追不舍,西歐則兩方面都有要求。到底哪一個較適合人們的生活方式?從人本關懷而言,可能西藏能更持久延續下去。

職場生涯~壓力變助力

那麼你們本身在工作上面對壓力,會怎麼去排遣呢?

敏:我會去旅行,拋開現有的一切工作,甚至不惜用完所有的身家去旅行。如果我繼續呆在這裡地方,會很痛苦,再也承受不下去,就會想離開去沉澱下來。在八度空間的時候,想過拋開原有的生活圈子到國外去。那時是兼職的,還在念大學,工作、課業、家庭、朋友,生活幾乎全部失序。當你煩的時候看什麼都不順眼,身邊都是阻礙,會不想見到讓你心煩的人。

在相同的地方可能會鑽牛角尖,如果繼續在那邊,很可能看不到盲點。原本很在乎的,離開後都可以釋懷了。

另外,我也會自己找書來看,陶傑的最多,想純粹輕鬆時,則看武俠小說。前陣子接觸過探討前世今生的書籍,西方醫學透過催眠,通過和病人臨床的個案,發現人的潛能,在進入睡眠之前的狀態最強。

其:生活壓力啊,本身沒有很講究用斜什麼方式,很多時候是自然反應。我喜歡聽音樂和看電影。我覺得很多時候,面對壓力時沒有辦法跳脫出來看清楚生活狀態,對問題霧裡看花、一知半解。我沒有特意去上靈修課程來舒緩壓力,不過我下班後完全不談公事,找一些沒有品的電影來看,總之是令人發噱的,就能獲得平衡了。

忙大選的時候,一天只睡5個小時。大選之後,突然有很多寬裕的時間。想放鬆時不會選深奧難懂的書,反而會去看可以分散注意力的軟性讀物。當我重新對生活比較有信心和重新掌握主控權時,才會去看需要細細咀嚼的心靈書籍。

有幾個作家我比較偏愛,他們都是寫雜文的,包括周國平和史鐵生。我喜歡周國平的書,他寫很多終極關懷的文章,跳出歷史、跳出健康、跳出現代社會的格局,直接談生死永恆。這些作家通過筆耕、通過文字,引導人們正視對生命的思考:放棄所有外在的一切,剩下來的,到底是什麼?人的依靠是什麼?生活所賴於生存的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一套生活的價值觀,有的人為了孩子、愛情、社會責任感而生活。當你失去了這個舞台,可能什麼都不是。

史鐵生的文章是生活的碎片,都是在他清醒的時候寫的,因為他腎臟又問題,患有尿毒症,每3天換血一次,換血第1天清醒的時候開始寫作。他給讀者強烈的訊息:不要放棄,雖然生命有一天還是會灰飛煙滅。這些作者的作品能讓我充電,  前提條件是在自己可以吸收的時候閱讀。
後記:
訪問在早幾個月前進行,最後整理稿件期間,發生了更多事情。風災、地震,吹亂了思緒,震毀了前路,可是我們都得懷著愛與希望向前看。有些身邊的朋友告訴我說,四川大地震沒有在他心湖劃下很深的漣漪,他懷疑自己有沒有憐憫之心。我想,也許是工作的繁瑣讓他的知覺麻木了,只要好好正視壓力的源頭,看清問題,對身邊所有事物的敏銳度也會相對提高。

此文刊登在《樂活誌》第7期